【摘要】面對互聯網給思政教育工作帶來的變化和影響,高校教育工作者應主動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新要求,創新打造基于陣地、文化、管理三位一體的網絡思政工作格局:以豐富的內容和形式打造有吸引力的網絡教育陣地;以開放的心態營造良好的校園網絡文化;以完善的制度體系和技術輔助加強校園網絡管理。
【關鍵詞】高校 網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互聯網作為人類科技文明在當代最具代表性的產物,它的普及直接將人類社會帶入信息時代,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革。互聯網以數據信息方式衍生出的網絡世界,打破了時空和地域的局限,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成為現實世界的重要補充,也成為大學生成長發展不可或缺的環境因素。大學生作為互聯網的重要參與群體,接受新思想、新觀念、新技術的能力較強,他們從互聯網上汲取知識、認識世界、溝通交流。但同時,部分大學生因缺乏自律而出現了沉迷網絡、荒廢學業、人格滑坡、迷失自我等現象。因此,高校應重視互聯網給思政教育工作帶來的變化和影響,創新工作方式,構建互聯網時代的思政工作格局。
高校應創新打造基于陣地、文化、管理三位一體的網絡思政工作格局
以豐富的內容和形式打造有吸引力的網絡教育陣地。教育者言傳身教的教育行為與互聯網海量信息的影響相比是極為有限的。教育者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會經常陷入無法吸引學生興趣關注的尷尬境地,這要求教育者必須轉變工作思路,以豐富的內容和形式將廣大學生吸引和聚集到高校打造的網絡陣地周圍。高校應鼓勵和支持教育者在網絡陣地建設方面積極創新,主動探索陣地、培育陣地、發展陣地。
打造優秀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教育者可利用豐富的數字教育資源和教育服務平臺做好資源整合,為學生提供網絡教育服務。第二,教育者可通過公眾號、“軟文”等自媒體形式,對黨和國家政策、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解讀,指導學生成長發展。值得注意的是,教育者所撰寫的網絡文章既要有高度,也要接地氣,要有理有據讓人信服,最好能使用大學生習慣的網絡話語,讓大學生喜愛和關注,這對教育者自身的理論水平、問題意識和文字功底要求較高。第三,教育者可組織、協調和發動學生通過互聯網開展豐富的線上線下校園文化活動,打造校園品牌網絡文化陣地,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
以開放的心態營造良好的校園網絡文化。優秀的校園網絡文化能夠讓每一個接入網絡的學生受益,讓有益的思想得到傳播。校園網絡文化建設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互聯網中進行繼承和發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用開放的心態看待互聯網這一蓬勃發展的事物,引導學生筑牢網絡思想防線,把網絡文化價值理念和精神滲透到網絡生活與現實生活的各個領域。
教育者要正確看待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開放的互聯網文化之間的關系,正確處理好優秀網絡文化締造過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各類教育資源的關系。首先,必須明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校園網絡文化健康發展的重要組成,把握好校園網絡文化發展的政治方向,對于不良的網絡文化思想和言論要高度警惕,旗幟鮮明堅決抵制,及時處理疏導。其次,應通過教育引導,將廣大學生真正納入到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中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體作用,發動學生積極參與網絡文化的生產和傳播。最后,要充分利用線上線下的各種有益資源促進網絡文化的營造,例如,可以在網絡視頻公開課中加入思政元素,讓思政課程“上網”,真正發揮網絡文化的育人功效。
以完善的制度體系和技術輔助加強校園網絡管理。如今,互聯網夾雜著大量不良信息,用完善的制度體系加強校園網絡信息的監管,凈化校園網絡文化環境勢在必行。高校可通過技術手段在校園網內部設立“防火墻”,設定需要特別關注的網絡行為特征關鍵詞,通過關鍵詞篩查對學生互聯網行為進行過濾、預測、防范和處理,對有異常行為且達到行為預警的學生及時關注和干預。在實際操作中,高校必須要有相關的配套制度保證,既要確保學生正常使用互聯網的隱私權得到應有保護,又要維護風清氣正、健康向上的互聯網環境。高校還要建立突發輿情處置機制、互聯網危機公關機制、師生線上線下對話機制等,對涉及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社會穩定、學校聲譽、學生切身利益或學生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要及時進行輿情監控和引導,及時阻止威脅社會、校園穩定安全的不良信息在網絡擴散傳播和發酵。
教育工作者應主動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思政工作新要求
用堅定的政治方向引導學生的網絡行為和價值判斷。互聯網是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陣地,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以堅定的信仰、正確的態度觀念、豐富的經驗和審慎的判斷辨識來抵制不良信息的誤導。對此,教育者首先要密切關注學生所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以堅定的政治立場、良好的知識儲備和豐富的人生閱歷進行理性思考,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立場和方法進行審慎分析,準確把握社會現象背后的本質問題。教育者應有意識地通過撰文、評論、轉載論述等方式在網絡平臺上主動發聲,糾正去偏,弘揚主旋律,批評錯誤觀點。教育工作者還要在線下深入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提升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
用積極的態度融入學生的網絡世界。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開展教育的形式主要是課堂教學,互聯網帶來的全新教育空間需要教育者轉變觀念,積極應對。可以說,一個不清楚學生在互聯網上使用什么平臺、關心什么內容、也不關注當前主流網絡文化的教育者,已經很難和學生在日常生活層面有密切的對話交流空間。教育者必須主動走進學生的網絡世界,這并不是要求教育者要了解每個學生的日常上網行為,或是參與到學生的網絡游戲、網絡社交過程中,而是應關注學生群體的網絡生活狀態,了解網絡文化元素和新興網絡話語,讓自己成為互聯網的積極參與者,熟悉依托互聯網開展工作的方式方法。教育者充分認識和體驗互聯網,才能在適當的網絡平臺上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精準發力,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實處。
以平等的方式與學生開展網絡互動交流。在互聯網時代,師生從互聯網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機會是均等的,教育者所講述的理念、知識、觀點和案例,學生幾乎都可以從互聯網獲取和學習。對教育者而言,需要在互聯網時代轉變觀念,以虛心的態度、平等的心態與學生展開對話,在互動交流中融入思想政治的教育理念,在網絡信息的快速變化中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既不吝惜分享,也不妄自尊大,密切關注學生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和網絡不良信息,與學生展開線上線下的互動討論,充分尊重學生,認真對待學生的留言、評論,并積極回應,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相關問題。
用大數據思維創新開展工作。大數據分析給以經驗、直覺、感悟等為手段的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嶄新的工作思路,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思維方式實現了從演繹到歸納的轉變。所有接入互聯網的結點,包括人和物,都在不斷地向互聯網提供著新的數據,也都在共同維護著這個巨大的數據庫。基于數學理論的程序算法可以使那些潛藏于深邃網絡空間中的數據經過科學分析而呈現出特別的意義。在大數據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具備大數據的基本意識、概念,掌握相關分析方法,重視對學生日常數據的整理收集,通過對學生日常行為數據的挖掘分析,觀察和預測到一段時期內學生的行為特征和需求變化,從而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科學的數據依據,增強教育的針對性。
(作者為陜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2016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五大理念的制度實踐與美好生活的價值邏輯”(課題批準號:15GDC0004)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賀運政:《網絡文化育人的提升之道》,《人民論壇》,2018年第26期。
②李鵬、王艷杰:《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年第12期。
責編/趙橙涔 美編/史航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