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文化自信的形成和發展主要經歷了文化態度的警醒、文化自覺的培育、文化自信的樹立三個階段。新時代,我國需要以文化自信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以文化自信應對世界多元化沖擊,以文化自信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發展。
【關鍵詞】文化自信 軟實力 中華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120 【文獻標識碼】A
文化自信深深植根于中華文明傳承的土壤,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走向復興的精神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特別提出了“四個自信”,即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為基礎。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厚重基礎,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精神標識。
文化自信的歷史變遷
文化自信是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形成的一種對待中華民族文化的全新態度,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自覺堅持。我國文化自信的形成和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文化態度的警醒階段。在西方列強的侵略下,中國被迫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家國破碎、社會動蕩、民不聊生,成為近代中國社會的真實寫照。在民族危亡、國家殘破的關鍵時期,眾多愛國的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探索國家獨立和現代化之路,開展了洋務運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等。他們從技術救國到制度救國,最終走上了文化救國之路,新文化運動由此興起。
以陳獨秀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對封建主義思想中的綱常名教進行了批判,并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希望以更為先進的文化價值觀念對國民思想進行改造,挽救中華民族于危亡之時。然而,雖然新文化運動開啟了文化層面的思考和探索,使人民的文化意識開始覺醒,但卻并沒有推動中華文化的發展,其只是在中西方文化比較中提倡學習西方思想和文化,希望通過文化啟迪和思想啟蒙來推動政治改革。在此背景下,馬克思主義開始傳入中國并“落地生根”。一方面,大批先進知識分子深受俄國十月革命鼓舞和五四運動影響,對文化進行重新選擇,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將其作為救國救民的先進思想武器。同時,對西方國家思想文化進行適當的揚棄。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傳統文化之間存在諸多相通之處。比如,在人的主觀能動性、辯證法等方面具有相同的認識,這使得中國人對馬克思主義抱有親切感和認同感。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形成了獨具一格的中國特色革命戰爭理論。
第二,文化自覺的培育階段。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確立了解決中國問題的文化方針,即正確處理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傳統文化的關系,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共產黨人從中國實際出發,將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緊密結合,取得了農村包圍城市、建立工農政權和農村革命根據地建設等成就。經歷了不可勝數的艱難險阻和重重考驗,中國共產黨人成功地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對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傳統文化的關系進行了全新探討,確定了文化實踐論。由此,中國共產黨形成了文化自覺。
第三,文化自信的樹立階段。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開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初期,中國學習蘇聯模式,在政治制度、思想理念以及國家建設等方面,借鑒蘇聯的經驗,在取得一些社會主義建設成果的同時,也出現了失誤。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站在全新的高度和關鍵的時期,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個道路,既不是對蘇聯模式的照搬,也不是對西方模式的硬套,而是以全新的文化自信,設計我們自己的社會主義發展路徑,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與時俱進。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使中華民族擁有了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從容姿態,是推進“四個偉大”的力量源泉。
文化自信的時代意義
第一,以文化自信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首先,要著力增強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在西方科技文化的侵蝕下,一些人不能正確認識西方科技文化和思想文化的區別,不加辨別、全盤接受,導致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力被削弱。比如,當前西方節日更受熱捧,中國傳統節日卻受冷遇。因此,我們必須要堅定文化自信,深入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學習中了解、在了解中運用、在運用中傳承,不斷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其次,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我們在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和制度的同時,也受到了西方多元思潮的沖擊。因此,我們必須要堅持文化自信,在紛繁復雜的思潮中,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地位,全面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第二,以文化自信應對世界多元化沖擊。隨著新興科學技術的發明和應用,經濟全球化和社會全球化不斷深入,各國的聯系更加緊密,但同時也出現了多元化思想和制度的相互碰撞以及沖突。對此,我們首先要堅持文化自信,應對全球多元文化碰撞。在多元化的世界中,我們要堅守民族優秀文化,合理吸收和借鑒外國優秀文化,要擦亮眼睛,提高甄別能力,自覺抵制腐朽文化。其次要堅持文化自信,抵制文化侵蝕。我們應以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為引導,展示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際上塑造良好的國家形象,不斷提升我國國際話語權。
第三,以文化自信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發展。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不斷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在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弘揚社會主義文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發展和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產業,建設文化強國;要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生命力,不斷提升我國文化競爭力。泱泱大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厚重文化積淀,“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需要我們每個人堅定文化自信,自覺承擔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
當前,我們面臨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的兩大任務。這兩大任務是相輔相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將會促進人類文明不斷繁榮,而人類文明的繁榮也會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實現。從文化自信角度來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形于中”,促進人類文明繁榮是“發于外”,在實現這兩大歷史使命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始終堅持文化自信,塑造文化形象,打造文化品牌,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好、發揚好。
(作者單位:常熟理工學院)
【參考文獻】
①王文卓:《文化自信源自哪里》,《人民論壇》,2018年第12期。
②張豈之:《文化自信的深厚歷史底蘊》,《黨史文苑》,2016年第23期。
③潘思柳:《新時代如何提升文化自信》,《人民論壇》,2018年第11期。
④劉波:《習近平新時代文化自信思想的時代意涵與價值意蘊》,《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8年第1期。
⑤任平:《全球文明秩序重建與中國文化自信的當代使命——兼論建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形態》,《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7年第1期。
責編/孫渴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