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短暫奮斗之后斷裂的奮斗,并不是真正的奮斗,而是用精致的利己主義包裝起來的“偽奮斗”。“偽奮斗”者往往認識不到奮斗的艱苦性和長期性,把奮斗看成偶爾為之的行為,將失敗歸因于外在的不可控因素。個人幸福與國家夢想的實現,都需要真奮斗,真正將精神追求轉化為切實行動。
【關鍵詞】“偽奮斗” 理想信念 艱苦奮斗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奮斗的價值和關鍵在于“艱苦”二字
艱苦奮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本色,這是由我們的特殊國情決定的。毛澤東同志曾反復強調奮斗的重要性,多次向人們闡述“愚公移山”的精神。“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這是語重心長的諄諄告誡,影響尤為深遠。
“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許多重大場合談到奮斗與幸福的關系,其核心要義就是:幸福不是從天而降的,而是奮斗出來的。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緊密相連,中國夢的實現過程也是個人夢想的實現過程,個人必須也只有在奮斗的過程中才能收獲真正的幸福。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在物質生活水平相對寬裕的條件下成長起來的“90后”“00后”逐漸步入成人期。由于鮮少經歷真正的貧窮,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深刻體會奮斗的內涵,即使真正步入社會,這些人仍樂意做“啃老族”,甚至出現“佛系青年”“喪文化”等現象。
不論是“佛系青年”,還是“喪文化”,都是甘于現狀、不愿奮斗造成的,都背離了奮斗的本質。近段時間以來,社會上還出現了一種更為隱晦的不愿奮斗的現象。電視劇、微信朋友圈中,似乎永遠不乏各種看似勵志的場景、圖片或文章,有的“爭分奪秒”地學習,有的“夜以繼日”地工作。但是,我們同樣能夠看到他們在朋友圈中抱怨自己如此努力學習也沒有考上理想的大學,如此努力工作職位卻沒有得到晉升……因此,他們開始轉向對“寒門難出貴子”“社會階層固化”等社會問題的“反思”。殊不知,這些短暫奮斗之后斷裂的奮斗,并不是真正的奮斗,而是用精致的利己主義包裝起來的“偽奮斗”。
奮斗是一個長期而持續努力的過程。正是因為如此,我們習慣于在“奮斗”前面加上“艱苦”一詞。換句話說,奮斗的價值和關鍵在于“艱苦”二字。越是艱苦,越能體現“奮斗”的“含金量”。安于現狀不努力干,或者努力干了一段時間之后就放棄,都不是真正的奮斗,更談不上艱苦奮斗。
“偽奮斗”把奮斗看成偶爾為之的行為
越是艱苦的奮斗,越能成就偉大的人生。古往今來,不論在任何國度,任何領域,凡是有所作為的人,必定經過了一番艱苦的奮斗。相對于“不奮斗”的“佛系青年”和“喪文化”來說,“偽奮斗”者還是可圈可點的。這些人通過在朋友圈中“曬”奮斗,亮出“奮斗”的旗號,表明他們內心深處依然認同奮斗的價值。“偽奮斗”者的認識誤區在于:認識不到奮斗的艱苦性和長期性,把奮斗看成偶爾為之的行為。而從內心深處來看,“偽奮斗”者們是不愿意真奮斗的,他們通過“曬”奮斗,為其不奮斗找到充足的借口。如若長此以往,他們終將浪費寶貴的青春時光,必將“青春有悔”。
這種“曬”奮斗的做法,還會產生一些不良后果。在今天這樣一個讀圖時代,信息爆炸使得人們對各類信息應接不暇,思考的時間有所減少,往往會先入為主地接受“偽奮斗”,將“偽奮斗”視為真正的奮斗,并將“偽奮斗”造成的不良后果認定為社會公平正義缺失使然,從而贊同乃至傳播“寒門難出貴子”“社會階層固化”等錯誤觀點,這顯然不利于營造積極奮斗、艱苦奮斗的社會氛圍。
顯而易見,“寒門難出貴子”在當下的社會中是個偽命題。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的社會階層結構發生了巨大轉變,人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也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而顯著提高。根據國家統計局官方數據,1978年,我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僅為17.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43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僅為134元①;2017年,我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已達58.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6396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13432元②。也就是說,在20世紀70至80年代,80%以上的人口都生活在農村,過著人均純收入僅134元的生活,這意味著在那時,貧寒是較為普遍的狀態。但是,改革開放推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也推動了城鎮化和社會階層的變遷?,F在我國有接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而生活在農村的人口人均純收入也超過了1萬元。改革開放使7億多人擺脫貧困,生活小康成為生活常態,貧寒已經成為“例外”。近年來,黨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農村學子獲得平等受教育的機會。如實施國家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和地方“211工程”高校專門向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實施農村學生單獨招生,教育部直屬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試點高??梢詫r村學生進行單獨招生。這些政策均有效保證了農村學子進入重點高校。
從學理的角度看,那些因為短暫“奮斗”沒有帶來立竿見影效果就開始宣傳“寒門難出貴子”“社會階層固化”等觀點的人,實際上是進入了歸因誤區。1972年,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維納在對人的行為進行歸因分析時,提出人們有將成功歸因于內部穩定因素(如個人能力)、把失敗歸因于外部不穩定因素的傾向。這些“偽奮斗”者們就是在這種心理的作祟下,不愿意真正面對問題,而采取直接將失敗指向外在不可控因素的方式,心安理得地不再繼續奮斗。
無論是個人幸福的實現還是國家夢想的實現,都需要真奮斗
“偽奮斗”者們該警醒了!新時代為真正的奮斗者提供了難得的人生機遇,無論是個人幸福的實現還是國家夢想的實現,都需要真奮斗。
要真奮斗、不要假奮斗,就要走出“偽奮斗”的認識和實踐誤區,建立正確的奮斗觀念和意識。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轉化,我們今天講艱苦奮斗,并不是要人們重新回到過去的艱苦和貧困時代,而是要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進取精神。
要真奮斗、不要假奮斗,就要用理想信念作為堅強支撐。“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習近平總書記曾用精神上的“鈣”、思想上的“總開關”、人生的“第一??圩?rdquo;等詞語,形象生動地表達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當前,我們要始終保持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學習新思想,明確新使命,牢固樹立與新時代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尤其要謹防一種不良現象,即把理想信念當作“拿來說、拿來唱”和“用來裝點門面”的粉飾工具。理想信念貴在踐行,離開踐行,理想信念就失去了真正的意義。在明代大儒王陽明看來,“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③。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也反復強調“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他指出:“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于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價值觀才能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要真奮斗、不要假奮斗,就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善始善終,善作善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有著大好機遇,關鍵是要邁穩步子、夯實根基、久久為功。心浮氣躁,朝三暮四,學一門丟一門,干一行棄一行,無論為學還是創業,都是最忌諱的。”總之,只有真奮斗,才能打好青春的底色;真奮斗,才能青春無悔。
(作者為首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
【注釋】
①《改革開放30年報告之一:大改革 大開放 大發展》,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2008年10月27日。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人民日報》,2018年3月1日。
③[明]王陽明著、張懷承注譯:《傳習錄》,長沙:岳麓書社,2003年。
責編/王妍卓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