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時代下,“雙創型”農民的培育對于提高其自身綜合素質與發展農村現代化產業具有重要作用。培育互聯網時代下“雙創型”農民,要強化政策支持、豐富“雙創型”農民培育的多樣形式、健全“雙創型”農民培育的服務效能,對“雙創型”農民的培育方式進行恰當的引導與創新,激發其創新活力與創業動力。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 “雙創型” 農民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識碼】A
培育“雙創型”農民,主要是側重于農民創業能力與創新素質的培育,旨在立足于農村人力資本開發與建設,為農村長久發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保障。互聯網時代對“雙創型”農民的培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以創新驅動發展思維為引領,以“雙創”能力為依托,以互聯網的便利平臺與其技術優勢為載體,促進農民借助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商業模式在教育發展、農業產業發展與農村現代化建設等領域尋求新的突破。
互聯網時代“雙創型”農民培育的價值所在
農民綜合素質提升的需要。就農村整體的發展趨勢來看,農民群體的文明程度與他們的整體素質水平有密切聯系。因此,導致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無法突出其主體優勢。從現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以“雙創型”農民培養為目標,不僅要以創新、創業實現農民自身對于現代化農村農業與職業等相關發展技能的提高,以便緩解就業壓力、提高收入水平,還要以創新思想為成長“跳板”讓農民群體自覺主動地認識到,除了學習專業知識與加強實操技能訓練外,還應包括綜合能力的培養和職業道德的教育等,從而在觀念、能力和道德等方面全方位地提升農民的綜合素養。
現代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培育“雙創型”農民,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主體作用,這是當代農業發展的基礎和動力來源,也是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的關鍵所在。從農業發展的趨勢來看,過去靠天吃飯的種植業已不能滿足社會的實際需要,農民開始應用全新的技術以尋找在農業生產方面新突破,但同時他們也面臨著技術操作、運行水平與經驗不足等方面的局限與不足。事實證明,在現代化生產勞動的條件下,農民只有具備一定的創新創業能力和專業知識,才能適應于各種新型的種植制度與種養模式,適應于傳統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趨勢與前進規律。只有加大農民創新與創業培育力度,才能不斷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適應農村產業變化發展。
統籌城鄉和諧建設的需要。建設城鄉一體化,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改善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條件,打造生態宜居城市,使人民群眾充分享受到改革發展成果,不僅要轉變農民觀念,更要注重農民整體素質的提高,以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良好的社會風氣,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打造和諧的社會環境。切實推動農民創新創業無疑是加快農村發展、縮小城鄉差別的內在動力。其一,在于加強對農民創新意識的培養,有利于改變農村勞動力的傳統觀念和意識,并以此來激發農民創業者的創新潛能和創業活力。其二,基于“雙創”型農民群體在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方面的投入工作,是在原有農業生產方式的基礎上,用工業化與市場化等創新理念推生產、促融合的新型建設模式,從而帶動城鎮資源要素向農村流動,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推進城鄉建設和諧發展。
互聯網時代“雙創型”農民培育的動能優勢
互聯網的思維指引優勢。隨著農村互聯網快速發展,農村經濟體制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不僅體現在農業生產鏈中,更體現在居民消費理念與生活方式的轉變方面,其中最為明顯的表現是農民群體創業思維與創新意識的增加。互聯網技術和思維與農業農村經濟加速融合,為提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不斷注入新的動力。農民借助信息化手段,實現了從傳統單一的生產者向生產經營主體的轉變,懂生產、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民隊伍正在壯大。農民憑借更加開闊的視野與更為現代化的思想觀念,從以往只憑借于傳統農業生產方式解決基本溫飽問題轉變到現如今積極主動尋找創業新機遇、創造新產品,在充分挖掘農村價值的同時,實現自身與農村的同步協調發展。
互聯網的資源整合優勢。在市場經濟的發展態勢下,信息資源變得尤為重要,基于農村的信息數量面臨著涉及面廣、地域跨度大等問題,使得資源從收集保護到生產管理再到流通消費等各環節、領域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信息。要想實現對于“雙創型”農民群體的切實培育,必然要使他們認識到資源整合的重要性,農村資源保護得好、開發得好、利用得好,才能實現農村的持續性發展與資源的優化配置。借助互聯網技術向農業領域的滲透,農業數據信息資源不斷得到挖掘聚合,實現了農產品物質資源與網絡體系的深度融合,推進農業生產管理精準化發展。
互聯網的平臺構建優勢。互聯網時代下“雙創型”農民的培育重點,是提供給農民對于創新思想的思考與實踐,以及廣闊的發展空間與優良的進步平臺。近年來,互聯網已成為農村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之一,它不僅處理數據非常快速,而且日益廣泛地運用于農業生產之中。信息化與現代農業的跨界融合為推廣眾籌以及眾包等全新的方式提供了高效的平臺,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創新創業效率的提升。得益于網絡應用的普及,農民不僅可以及時了解到黨和政府的最新政策,并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相關調整,降低農民創新創業風險,還可以更為智能化、便利化地落實“雙創”政策、降低創新創業成本,為農民創業創新帶來更多可能性。
互聯網時代“雙創型”農民培育的路徑創新
強化“雙創型”農民培育的政策支持。政策支持主要集中在技能支持與資金支持兩個方面。技能支持其一是要加強政府引導力度,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從而為互聯網時代下農民的創新創業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其二要積極借助互聯網等手段宣傳政府支持農民創業的政策,向農民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訓。而在資金扶持方面政府要加強與公司、企業或是其他社會組織的合作與交流,協助并支持農民開展創業培訓,建立良好的運作機制及系統。在工商登記、資金、稅費、土地使用等政策方面給予農民一定的優惠,建立農民創業低息貸款和專項扶持資金,并對農民融資的方式進行合理規范,進一步完善農村金融擔保抵押和登記制度。
豐富“雙創型”農民培育的多樣形式。提高農民的“雙創”素養,首先要引導農民樹立正確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內化于心,讓創業技能外現于行;其次要充分落實創業教育計劃,根據真實案例、系統學習、實地考察與參觀等不同形式,重點加強農民創業人員對于農村生產運營管理及其經濟體制運轉規律等創業基礎知識的掌握和了解,明確當前市場經濟發展形勢及農村建設情況,從而提高他們個人的創業能力;再者還需注重對帶頭人的培養,要多組織他們對與農民創業的現實需求與實際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和研究。構建由專家團隊組成的培訓小組,加強與農民工的交流,深化他們的“雙創”意識,旨在實現培訓方式與創業項目的無縫對接。
健全“雙創型”農民培育的服務效能。切實落實“雙創型”農民的培育工作還應注意做好服務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與基層服務的水平與標準。在政府的引導與具體的專項服務的幫助與扶持下,為農民的創新創業提供正確的方向指引。要充分利用好各級院校與社會各級組織的合作效用,為農民提供在市場開拓以及行業前景等信息咨詢的服務。還要不斷完善農民創新創業的法律保障體系,為農民在初期、中期與后期的創業之路提供強有力的“定心丸”,讓農民不僅敢想,更要敢做。利用宣傳推介等手段發揮好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打開農民創業思路,為農村經濟提供新的發展動能。
(作者為長春師范大學工程學院講師)
【參考文獻】
①黃漢權、涂圣偉:《謹防農民收入再次陷入增長徘徊期》,《宏觀經濟管理》,2016年第7期。
責編/賈娜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