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產能背景下,央企重組的步伐正在加快。國務院國資委相關負責人日前表示,下半年央企將分層分類推進整合,在繼續做好集團層面重組的同時,打破企業邊界深入推進專業化整合。行業方面,積極穩妥推進裝備制造、煤炭、電力、通信、化工等領域企業的戰略性重組,通過重組整合加快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監管層看來,重組整合一直是近年來央企做大做強、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重組,央企可以在突破關鍵技術、掌握核心資源、打造知名品牌、拓寬市場渠道、提升產品品質、提高產業集中度等方面更好地發揮協同效應,有利于實現產業重組合作“1+1>2”的效果。
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錦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并購重組將成為國企改革發展的中心樞紐,強強聯合、拆分重組、混合參股、關停并轉、內部重組等多種方式的重組整合案例將持續涌現,同時圍繞著新型產業的整合也將出現。
“1+1>2”的效應正在顯現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資委已主導先后完成20組38家中央企業重組,并新組建中國航發和中國鐵塔兩家公司,目前國資委監管的央企數量已降至96家。最近一次重組是武漢郵科院與電信科研院,二者新組建的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于7月20日在武漢舉行了成立大會。
在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看來,央企重組整合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以能源行業最近的3起央企重組為例,原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的重組整合重在打造發電結構的多元化,國電集團與神華集團合并是煤電一體化的典型,而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整體無償劃轉進入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則為業務互補。
重組前的中電投和國家核電,前者有核電業務資質和項目,后者掌握核電技術。二者重組后組建的國家電投,著力加強核電資產業務整合,在保留原國家核電平臺基礎上,將原中電投核電資產注入國家核電,建立了集技術開發、工程建設、投資運營于一體的核電全產業鏈子集團,并把核電作為集團核心業務。
從實際效果看,國家核電作為國家電投控股的產業集團,其平臺作用非但沒有弱化,反而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 “1+1>2”的重組效應正在顯現。重組至今的兩年多時間,國家核電資產從400億元上升到1200億元,成為我國三大核電開發投資運營商之一。此外,國家核電正在推進集團整體上市,實現核電資產證券化。
國資委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表示,央企重組這幾年是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共同推進的一項重要工作,重組也確確實實推動了結構調整、推動了資源的優化整合。
伴隨著重組預期的逐漸落地,央企的人事調整也在密集進行。《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注意到,今年已有至少42家央企進行了176位領導人職位調整。其中,新任職15位董事長、2位副董事長、13位總經理、35位副總經理,原任職者大部分為退休和自然免除,也有交叉調任等情況。
內外部整合全面加快
國資委日前召開的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指出,下半年要穩步推進裝備制造、煤炭、電力、通信、化工等領域中央企業戰略性重組,推動國有資本進一步向符合國家戰略的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和優勢企業集中。
會議強調,以擁有優勢主業的企業為主導,打造新能源汽車、北斗產業、大型郵輪、工業互聯網等協同發展平臺,持續推動煤炭等領域資產整合,加快推進免稅業務等專業化整合。要大力化解過剩產能,成立中央企業煤炭資源優化整合專項基金,穩步有序推進煤炭資源整合。
國企改革重組并購從裝備制造、煤炭、火電等行業鋪開,與當前去產能的宏觀背景密切相關。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錦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裝備制造等行業普遍存在較為嚴重的產能過?,F象,改革思路即是以專業化重組為手段,通過橫向整合和縱向兼并等多種方式,發揮規模協同效應,提升經營效率,從而化解過剩產能。
事實上,除了央企間的重組外,各央企內部的整合也一直在進行。中國電建集團日前將旗下長春發電設備有限公司和長春龍源電力設備有限公司實施整合重組。中國電建將所持長春龍源全部國有產權整體無償劃轉給長春發電設備公司,并對重組后的長春發電設備公司進行現金增資。
除央企外,地方國企的重組步伐也正在加快。今年以來,包括廣東、山西、四川等多地均出臺國企改革方案,把并購重組作為優化資產的重要手段,并提出具體“路線圖”和“時間表”。不少省份同時下達了國企改革“責任狀”,國企并購重組進入密集落地期。
重組方式上,上市國企依然以橫向重組為主,目的是通過集中資源產生正向協同效應。從企業性質分類看,央企和省屬國資控股國企改革動作較大;從行業分布來看,化工、電力、交運、機械設備等板塊上市國企重組案例較多。
重組或聚焦戰略性產業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對目前還剩下的96家央企如何“動刀”,難度將超越以往。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要重點圍繞國家戰略,按照“成熟一戶、推進一戶”的原則,繼續做好集團層面重組。
重組的方式方法也將更加多樣。翁杰明說,要圍繞央企整體資源效率提升,以優勢企業為主體,通過無償劃轉、有償收購、組建股份制公司等方式,打破企業邊界,推進專業化整合,實現資源向優勢企業、主業企業集中。
值得一提的是,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也提出“加快中央企業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
而國資委研究中心發布的《2018中國國企國資改革發展報告》中也指出,2018年中央企業將加強對重要性戰略性前瞻性產業、生態環境保護、共用技術平臺等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重組并購。
多位受訪人士也坦言,盡管一些央企通過重組壯大了,但從全球來看,央企依然要提升自己在國際舞臺上的業績和核心競爭力。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認為,央企未來重組整合的方向主要有三個:一是通過新舊技術的重組整合,提升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綜合生產效率;二是通過上下游產業鏈的整合,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三是通過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融合,如與互聯網、大數據等的交互,實現企業生產、銷售流程的再造,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對央企這樣的“巨無霸”而言,重組后的融合依然是現實命題。在今年6月召開的中央企業重組整合工作座談會上,翁杰明表示,要充分認識重組的意義和整合任務的艱巨性,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扎實推進整合,確保實現重組預期目標。
國資委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坦言,重組不僅僅是發布兩家企業重組的消息就完成了,它會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企業內部的管理整合、文化整合以及資源整合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