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世界面臨著“逆全球化”和繼續全球化兩條道路的選擇。全球化實際上是時代不可逆轉的歷史使命。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正是從現實國情出發作出的新時代實現經濟全球化的正確選擇。通過“一帶一路”,中國將會與其他國家的人民一起,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關鍵詞】“一帶一路” 全球化 “逆全球化”
【中圖分類號】F114 【文獻標識碼】A
全球化趨勢逐漸加強,并沒有為“逆全球化”潮流留下太多的空間
歷史似乎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逆全球化”與全球化,兩條不同的道路擺在世界各國面前。一方面,美國在2018年3月針對中國鋼鋁等制品增加關稅,這一舉措意味著貿易戰已經正式拉開帷幕。在美國推崇貿易戰的背后,正是逆全球化而動、美國至上的理念。的確,這是自上世紀以來,一些發達國家在經濟疲軟的時候慣用的伎倆,與經濟泡沫式增長的擴張戰略不同,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它們往往會采用收縮和保護的戰略,將危機轉嫁到其他國家身上。“逆全球化”趨勢若盲目擴大,其未來發展如同飲鴆止渴一樣,它或許能在短期內帶來表面上的繁榮,但一旦脫離了全球化的舞臺,這種短期的刺激效應或許會帶來更深層次的危機。
另一方面,新興的經濟體和國家需要一個更為開放的舞臺,在全世界面前展現自己的經濟實力。習近平主席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就強調指出:“中國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提升發展的內外聯動性,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更多惠及其他國家和人民。”中國的崛起,就是在全球化和更加開放包容的大潮中崛起的。只有堅定不移地繼續走全球化道路,堅持不斷開放和合作共贏,才能迎來全球經濟發展的新的春天。
“逆全球化”與全球化,這不僅僅是一個向左走還是向右走的問題。因為歷史發展的大趨勢并不是某一國家的政策可以抵擋的,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并不是一個政治的選擇題。隨著世界工商業的發展、航運的發展,之前彼此分離的民族和國家聯系為一個整體,而在貿易和投資的交往過程中,各種天然的界限將被打破,語言、貨幣、交通工具、物流、信息通訊等各種技術的發展,都不斷地促使著全球化進一步深化運行。最終,世界各地的人們可以更便捷地建立起經濟、社會、文化的交流,也更傾向于將原先彼此分離的國家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今天,全球化的趨勢并不是減弱了,而是逐漸加強了。互聯網、智能手機、大數據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主題詞,在數字平臺上建立起來的交往網絡,已經讓全球化的程度發展到一個全新的層次。在全世界越來越深入地連接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總體時,實際上并沒有為“逆全球化”的潮流留下太多的空間。經濟全球化已經讓世界發展呈現出更為復雜的關系,在一個國家逆全球化而動,采用保守的壁壘政策的時候,或許在擋住了廉價的商品和投資的同時,也錯失了新時代技術和社會變革中的巨大機遇。
中國作為一個新興崛起的經濟大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中心—邊緣”式世界體系逐漸沒落的時候,完全可以在這個過程中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援助力度,促進縮小南北發展差距。”“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正是中國在新時代發揮負責任大國的作用、建立新型國際合作機制、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的有效途徑,體現了中國人民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帶領下,以嶄新的面貌,與世界各國人民一起建立更和諧平等的世界的信心。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一帶一路”倡議對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一帶一路”是在世界經濟進入低迷時期提出來的,體現了在危機面前,中國自覺扛起全球化大旗,與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堅持在全球化的歷史趨勢下,實現更美好的人類未來。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西方國家社會矛盾加劇,“逆全球化”思潮日漸洶涌,種族主義、排外主義、宗派主義、民粹主義抬頭,并影響到世界格局。“逆全球化”試圖在日益融合的世界范圍內重新采用隔離、排斥的策略,去挽回經濟衰退帶來的影響。但是,這些措施的影響力十分有限,它很難作用于業已在全世界范圍內形成的全球制造業的產業鏈和價值鏈,這個時候就更需要有分量的國家站出來,繼續堅持全球化的道路,堅持在開放和合作的基礎上,實現全球經濟的融合。這就是為什么在達沃斯論壇上,中國聲音備受關注的原因。
其次,“一帶一路”最根本的理念是實現開放、包容、平等、合作的新型全球化。時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在2018年達沃斯論壇上談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于中國,但‘一帶一路’建設的機會和成果屬于世界,我們要通過打造互聯互通的物理條件和人文環境,擴大全球有效需求,共同推動全球經濟復蘇。”中國并不是通過“一帶一路”謀求地緣政治的霸權,或者以“一帶一路”來與其他國家對抗,更不是發動新的冷戰。從一開始,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就是以更包容和平等的方式邀請其他國家一起建設人類更美好的未來。在這個意義上,“一帶一路”在根本上不同于傳統的“中心—邊緣”的全球化格局,它帶有一定程度上的普惠性,讓參與“一帶一路”的各個國家都能有獲得感和參與感,并有助于各個國家逐漸消除國內外的貧富差距、彌合社會矛盾,從而在制度和發展上消除了“逆全球化”趨勢的隱患。正如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所指出的:“‘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一帶一路”體現了中國積極推動這種新型的全球化體系的責任與擔當,讓各國人民都能分享共同發展帶來的喜悅成果。
最后,“一帶一路”必須在創新的前提下實現。現如今既是一個全球化的新時代,也是一個現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尤其是數字技術和智能技術等的廣泛應用,為實現“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全球化提供了豐厚的物質基礎。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全球貿易的面貌,尤其是電子商務的迅速崛起,打破了既定的商業模式,使得全球產業按照新的模式重新分配。就如之前我們很難想象,處于中國內陸的貴州會成為世界級的數據中心,當蘋果、華為、阿里巴巴等數字產業的巨頭們紛紛將數據中心建立在貴州時,實際上就是科技創新下的產業重新布局的結果。隨著數字產業和智能產業的發展,世界各國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參與的各國都能在科技創新中獲得豐厚的回報。
“一帶一路”就是新時代全球化的象征,中國在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同時,必須為新的全球化體系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擔負起中國應盡的責任。可以說,中國的崛起,受益于上世紀末直至今日的全球化浪潮,為了中國,也為了全世界的繁榮,必須要有這樣的覺悟,樹立起中國的大國擔當意識,抵制“逆全球化”傾向,將全球化的征程繼續下去。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愿意與各個國家一起緊密合作,消除不平等,消滅貧困,增進包容和開放,為迎來一個更加團結和諧的世界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為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共擔時代責任 共促全球發展——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人民網,2017年1月18日。
②[美]伊曼紐爾·沃勒斯坦著,黃光耀、洪霞譯:《沃勒斯坦精粹》,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責編/賈娜 美編/楊玲玲 史航(見習)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