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來運 國家統計局黨組成員、總經濟師
今年以來,國內外環境日趨復雜、挑戰明顯增多,特別是美國單邊向全世界挑起經貿爭端,針對中國的貿易戰不斷升級,使分化動蕩的世界經濟雪上加霜。在此背景下,中國堅定推動高質量發展,正確應對中美經貿摩擦,以經濟轉型升級和更加主動的對外開放應對充滿不確定性的各種風險挑戰。中國經濟保持了穩中向好態勢,經濟運行內在穩定性協調性增強,質量效益持續改善,對外開放邁出更大步伐。總體看,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努力,特別是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我國發展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革,高質量發展的趨勢得到進一步確立。
產業結構由工業主導向二三產業共同帶動轉變,工業和服務業加快向中高端邁進,服務業成為發展主動力。隨著工業化進程不斷推進,服務業迅猛發展,已撐起國民經濟半壁江山。2013—2017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2017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提升至51.6%。今年上半年,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40.4%和54.3%,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比第二產業高23.8個百分點。服務業加快發展符合工業化中后期產業成長的規律和消費升級的規律。
需求結構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同拉動轉變,內需拉動作用顯著增強,消費成為壓艙石。在擴大內需戰略推動下,居民消費潛力有序釋放,消費升級勢能持續增強,消費的基礎性作用不斷發揮。今年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8.5%,已經挑起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大梁,意味著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實現了由外向內的轉變,內生動力更加穩健。
發展方式由外延擴張向內涵發展轉變,新舊動能加快接續轉換,新動能成為后備主引擎。根據測算,2017年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7.5%,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為3.14%,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5%左右。今年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6%和9.2%,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0.1%,全國新登記企業日均達1.81萬戶,新主體大量涌現、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成長。快速崛起的新動能,正在重塑經濟增長的動力格局。
發展目標由單純追求經濟增長向更加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轉變,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態文明建設步伐加快。2017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2年下降20.9%,全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PM10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22.7%。今年上半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了3.2%。環保門檻越來越高,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格局正在形成,這將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開放格局由低水平對外開放向全面開放新格局轉變,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拓展,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2017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居世界第一位,服務貿易總額有望連續4年保持世界第二位。雙向投資均創歷史新高。2013—2017年,我國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年均增長3.0%,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年均增長9.1%。“一帶一路”建設成效顯著。2017年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的59個國家直接投資額(不含銀行、證券、保險)144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12%。從貿易大國到投資大國,從引進來到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我國開放型經濟不斷轉型升級,拓展了國民經濟發展的空間,促進了經濟結構的深層次調整。
這五大趨勢的確立,意味著經濟增長更多依靠內需和服務業,更多依靠技術創新和勞動力素質提高,更多依靠內生動力的提升。這是我國經濟運行的穩定性、協調性和韌性不斷提高的內在支撐,也是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客觀基礎。從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看,中國經濟穩定健康發展的基本面不會變,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良好態勢不會變,確保有效化解國內外風險挑戰的大好局面不會變。作出這一判斷的依據,就在于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在于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潛力大、韌性強、后勁足。
市場空間廣闊。我國有近14億人口,中等收入群體數以億計并日益擴大,農村貧困人口逐年減少,城鎮常住人口每年增加上千萬,居民收入穩步增加,消費日益多樣化,是世界上最具增長潛力的新興市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消費升級蘊含巨大的市場需求,將促進旅游、文化、健康、養老等消費領域快速發展。從我國居民消費水平和質量看,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均耐用消費品和公共服務水平提升的潛力尤其巨大。
回旋余地較大。從發展空間來看,農村和中西部地區后發優勢明顯。2017年中部、西部地區人均生產總值不到東部地區人均水平的60%;西部省份和貧困地區重大基礎設施仍很薄弱,鐵路、公路路網密度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從產業體系來看,服務業方興未艾,空間廣闊。實體經濟有完整的產業體系,基礎設施較為完備、產業配套能力很強,在國際競爭中的綜合比較優勢依然較強。從宏觀調控看,我們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越性,無論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都有較大空間,還有大量國有經營性和非經營性資產,財政金融穩健運行,外匯儲備規模世界第一,政策調控的工具多、空間大。
增長后勁充足。我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處在深入推進階段,蘊含著強勁增長動力。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能夠促使工業向中高端加快邁進。當前我國城鎮化率年均增加1個百分點以上,再考慮到大量農民工要進城落戶,城鎮化進程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強勁。目前我國農村有近6億常住人口,在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領域,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差距較大。2016年,農村居民無水沖式衛生廁所、無洗澡設施、使用柴草煤炭作為炊用能源的比重分別為69.5%、35.3%和49.4%。鄉村振興戰略的扎實推進既能增加消費需求,又能擴大有效投資。
人才紅利累積釋放。近年來我國勞動力數量雖然下降,但質量不斷提高,人口數量紅利加快向質量紅利轉換。我國有世界上最為豐富的人力資源,最大規模的科技人員隊伍。全國9億多勞動力中有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有專業技能,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0.5年;每年大學畢業生700多萬,中職畢業生500多萬,能夠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
改革紅利激發活力。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靠的是改革;新常態下,我國經濟能夠從容應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實現中高速增長與結構再平衡,靠的也是改革。實踐證明,只要不斷深化改革,破除不合理的體制機制障礙,就能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進入新時代,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放管服”改革等各項舉措落實到位,改革將釋放更多紅利,為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體制機制保障。
新趨勢的確立和不斷深化,使得我們應對國際環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大的挑戰更加有信心。只要我們牢固樹立高質量發展思維,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堅決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切實提高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穩中向好的大勢就能長期保持,高質量發展就能順利推進,任何外部力量都無法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