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孝文化底蘊為根基,拓展開發孝文化產業
首先,保護建設文化載體。積極推進縣文化與城市建設、新型城鎮化融合,具有孝文化特征的人文風景、標志性建筑以及文化、旅游、休閑設施遍及全市。市縣兩級級共投資近百億元興建改建孝文化陳列館、槐蔭公園、董永公園、黃香文化園、孟宗公園等孝文化景區20余處。修繕董永故里碑、董公墓、黃香墓等遺址、遺跡近30處。“董永的傳說”和“漢川善書”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黃香與孟宗孝行故事”入選湖北省非物質遺產名錄。組織開展了糖米酒起源新闡釋征集工作。完善相關獎勵、補貼政策,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和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及個人捐贈或讓孝感成為傳承發展孝文化的沃土,為全國孝文化的一張的名片。
其次,塑造壯大文化品牌。設立孝感市本級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引導支持以“孝”為核心和特色的孝感文化產業形成集群,鼓勵和扶持更多企業冠“孝”字名稱、打孝德品牌、開發孝德文化產品。將12個重點文化產業項目納入全市重大工程項目建設范疇,把孝親敬老類產品作為今后的支柱產業。市縣兩級以孝文化命名的街、路、區、景等300余處,登記備案的以孝命名的企業300多家,注冊與孝文化有關的商標、包裝等1000余件,開發的孝文化產品17大類,孝文化元素在孝感市民生產生活中隨處可見。并且,還將設立孝文化產業園項目,把孝文化產業招商納入“兩資一促”和“五化管理”,制定《老齡產業招商引資專項政策》,推動老齡產業發展成為支柱性產業。發揮區位優勢,堅持舉力、中國(孝感)國際老年嚴品博覽會,建設老齡商品集散中心,打造老齡用品“湖北義烏”。
第三,滋養繁榮文藝事業,加強對孝文化主題文藝產品的創作生產和傳播力度。出臺鼓勵扶持政策支持文藝創作、評選,孝感文化名家近些年創作了大型孝文化主題楚劇《大漢黃香》、《孝廉孟宗》、《槐蔭謠》等20余部,電影《可憐天下父母心》、《愛在青山綠水間》等10余部,文學作品《鮮艷的紅紐帶》、《重癥監護室》、《血色銀杏》等100余部,其中《鮮艷的紅紐帶》入選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創作孝文化歌曲《中華孝道歌》、《四孝歌》、《孝感》等100余首,出版漫畫集、攝影集等其它藝術類作品50余件,劉華清題材電視劇、《孝·感天地》大型首樂舞蹈劇創作、13集《孝文化紀錄片》等創作工作2018年已經啟動。李白、黃香、孟宗題材電視劇(楚劇)創作正在籌備之中。
孝南區藝孝文化底蘊為深厚的發展根基,通過基地核心輻射,引領傳承拓展孝文化。當地分別以董永公園、丹陽博物館為孝文化教育基地;以福慧源文化中心為孝文化宣講基地;以湖北楚劇傳承中心為孝道戲曲傳唱基地;以區光榮院、福利院、市一醫院康養院為孝文化踐行基地;依托老年大學,以“五老”(老干部、老戰士、老黨員、老教師、老模范)隊伍為骨干,組建弘揚孝文化人才基地。通過五大孝文化基地,不斷豐富孝文化載體,引領孝文化建設,推進孝文化傳承和弘揚。
以孝文化資源為紐帶,推動文化產業與旅游項目深度融合
建設以“三孝”為文化內核的孝文化產業園。大力招商引資推進中華孝文化產業園項目,重點建設中華孝文化城,包括董永生平和天仙傳說的董永城、孝文化展示和體驗區;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園,包括生產孝文化產品和相關衍生品的孝企園,引入知名影業公司合作的影視基地,制作動漫、游戲、VR等現代文化科技的創意園等;建設華中地區最大的養老中心,使孝文化得到具體體現并實現產業化。同時配套建設和發展云夢黃香孝文化產業園,重點推進依托楚王城遺址的楚村建設項目,力爭打造成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加快建設孝昌孟宗孝文化產業園。
打造七條特色文化體育旅游產業帶:建設臨空經濟區文化創意產業園,推進龍王恨體育休閑文化大觀園等項目建設,與鳳凰天仙城、孝文化產業園、金卉莊園等文化旅游景區聯結,打造沿孝漢城鐵、107國道為主軸的文化旅游融合產業帶。建設大悟縣紅色文化、綠色山水、古居民和自行車騎行、戶外運動、攝影等相融合的文化旅游帶;建設漢川市以漁家文化和水上運動為核心的漢江和汈汊湖沿邊文化體育旅游產業帶。建設應城市礦山文化、溫泉健身和旅游相融合的文化旅游產業帶;建設安陸市李白文化、漫畫、自行車騎行和古銀杏景觀相融合的文化體育旅游產業帶;建設云夢縣以黃香孝文化、楚村(楚王城遺址)文化為核心的文化旅游產業帶;建設孝昌縣以孟宗孝文化、苗木花卉、觀音湖自行車騎行、汽車露營等為一體的文化體育旅游帶。
孝昌縣和云夢縣就充分利用了本地的各類孝文化資源,推動了當地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的發展。孝昌縣目前已形成孟宗公園、七里湖文體公園、孟宗系列茶等孝文化產業,初步形成包括圖書音像、廣播影視、旅游、工藝美術等行業在內的綜合性孝文化產業體系,并將圍繞“孟宗哭竹生筍”進一步開發文化景點,使它們成為全縣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云夢縣擁有古澤云夢、楚國別都、黃香故里、秦律圣地四大文化品牌,以高度的孝文化自信和孝文化自覺,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充分發揮獨特的黃香文化資源優勢,大力弘揚孝廉文化。
以弘揚孝文化為底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倡導“商行大道,孝融天下”理念,努力把文化優勢轉化成發展優勢。一是用孝文化壯大市場主體。鼓勵市場主體在企業命名、商標注冊、包裝設計、市場營銷中廣泛使用孝文化元素。全市有孝文化命名的市場主體1000多家、注冊商標500多件、特色包裝2000多種。二是用孝文化引領文化之業舉辦老年用品博覽會,建設永久性老年用品博覽場館。設立孝文化工業園區,制定專門的招商引資政策,規劃建設立足武漢、面向全國的養老基地,帶動形成康養、用品、輔具研發制造基地。文化產業持續穩定增長,2016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比位居全省第三位。三是用孝文化推動招商引資。實施“回歸創業”工程,鼓勵在外成功人士回鄉創業、反哺家鄉,全市引進回歸企業過玩家,投資總額超千億元。回歸企業已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注重以孝招商,大批外地客商紛紛到孝感投資興業。四是用孝文化帶動全稱旅游。大批孝文化觀光體驗景區、路線與紅色、鄉村、農耕等旅游產品深度融合,在建文旅項目總投資額超600億元。“武漢后花園”和全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促進了脫貧攻堅和美麗鄉村建設,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
(資料來源:孝感市委宣傳部、市文體新廣局、市外僑旅游局、孝南區委宣傳部、云夢縣委宣傳部、孝昌縣委宣傳部)
責編/周小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