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線城市要治理“大城市病”,在疏解人口的同時,也會影響到人才流動,導致特大城市的人才要向大中城市適當轉移,而人才流向二線城市也可以優化國家人才配置,促進二線城市更好地發展。對優質人力資本的爭奪,是二線城市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一個重要突破口,而一線城市也不應高枕無憂,應該更加愛護人才,保持對人才的持續吸引力。
【關鍵詞】“人才爭奪戰” 經濟發展 二線城市
【中圖分類號】C962 【文獻標識碼】A
二線城市多舉措招攬人才是為了滿足城市發展對人才資源的需求
當人們把目光聚焦在一線城市的發展上時,也許未曾注意到二線城市也在飛速發展著。數據顯示,繼天津、重慶、蘇州后,2014—2017年,杭州、成都、武漢、南京、青島、長沙、無錫七個城市經濟總量也相繼進入“萬億俱樂部”,且經濟增速始終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不僅是城市GDP的數據,二線城市的綜合實力也在不斷攀升。如位于長三角城市群的杭州,近10年來的GDP增速均超過上海與全國,這背后很大因素是浙江民營企業活力的支撐。杭州有阿里巴巴和網易,這些企業趕上了互聯網高速發展的好時光,依托優勢產業完成了華麗轉身。G20峰會后,杭州更是煥發了“新一線”城市的活力。再如武漢,自2014年經濟總量邁入“萬億俱樂部”后,它在中部核心、交通樞紐、科教重鎮等方面的潛力正在逐步得到發揮。成都近年來發展也非常迅速。其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機遇,從城市的單一圈層模式,向一城雙核的模式邁進,在天府新區再造一座新城。目前成都機動車擁有率僅次于北京,城市常住人口超過2000萬(其中本地戶籍人口1600萬,外來人口400多萬),還是全國少有的擁有兩個國際機場的主流二線城市。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人才,正是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引發了二線城市之間的人才競爭。由于國家一線城市的格局已經基本定位,如何在二線城市中脫穎而出,甚或成為“新一線”城市,是各城市的重要發展戰略。在二線城市綜合實力的競爭中,各個城市除了在戰略規劃、投資、土地、環境等方面展開競爭外,最重要的就是招攬和儲備支撐城市發展所必不可少的專業人才。
各個城市的主政者都認識到,城市發展在于人,城市活力也在于人,人口凈流入對城市的好處不僅僅是增加財政收入和養老金繳納的款項,更是一個城市未來的希望。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經濟經歷了多年的要素驅動型增長,除了物質資本投入外,接近無限供給且價格低廉的勞動力人口成為推動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今,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日趨加深,適齡勞動力人口的減少已不可逆轉,通過人力資本投資而形成的人才資源,雖然不能改變勞動力人口供給的數量,但能提高適齡勞動人口的勞動力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勞動力人口數量下降帶來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在知識經濟和全球化的背景下,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日益重要,諸如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開發,客觀上形成了國內市場對人才資源的巨大需求。
一線城市落戶政策持續收緊,為二線城市人才招收引進提供了契機
在二線城市急于招收人才發展自身時,一線城市落戶政策持續收緊,讓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難以安身,也為二線城市人才招收引進提供了契機。而對優質人力資本的爭奪,正是二線城市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總體而言,一線城市持續收緊落戶政策,首先是一個國家戰略。一方面,一線城市人口的規模效應雖然可以拉動城市經濟發展,但過量的人口增長也帶來了交通擁堵、房價上漲、水資源短缺等問題,這些既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也讓居民生活品質大打折扣。一線城市要治理“大城市病”,在疏解人口的同時,也會影響到人才流動,導致人才向大中城市適當轉移;另一方面,人才流向二線城市也可以優化國家人才配置,促進二線城市更好地發展。為此,北上廣深均將控制人口規模作為破解“大城市病”的重要途徑,并在各自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了到2020年的常住人口控制目標。也正因為如此,近年來,一線城市的落戶門檻越來越高。
隨著一線城市接二連三出臺了更為嚴厲的樓市限購、收緊戶口等政策,“逃離一線城市”的呼聲再次響起。獵聘網大數據顯示,北京人才外流目標城市排名第2至第5的城市分別是深圳、杭州、天津、廣州,這些地方吸納了從北京外流的部分高校畢業生資源。主流二線城市對人才充滿了熱情,但是能否讓人才留下來、維持城市人才的凈流入率,才是這些城市人才競爭的關鍵。也正因為如此,二線城市才投入足夠的資源去爭搶人才。早在2017年,武漢、成都等許多強二線城市就已經陸續出臺招才引智政策,旨在搶奪流向二線城市的優質人才。2018年,這場“搶人大戰”的熱度更是愈演愈烈。
一線城市如何應對二線城市的“人才爭奪戰”
鑒于二線城市這波爭搶人才熱潮過于迅猛,一些人開始擔憂一線城市的人才是否會出現大幅度流出,以致于影響一線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筆者認為,這種擔憂雖然并非空穴來風,但卻是缺乏事實根據的。
如前文所述,一線城市收緊人才落戶政策,向外疏解勞動力人口,實際上是國家戰略和一線城市主政者自愿選擇的結果。從目前來看,一線城市的人口控制政策已經初見成效。根據2018年初北京與上海分別召開的2017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的消息,2017年,京滬的常住人口雙雙出現下降,這在1978年以來還是首次。當前二線城市紛紛開出戶籍、住房和現金補貼等優惠條件爭搶人才的現象,恰恰說明了一線城市長期以來所擁有的人才競爭優勢。
事實上,一線城市的薪酬對人才仍然具有較大的吸引力。智聯招聘2017年7月公布的報告顯示,2017 年夏季求職期,全國37個主要城市中,北京的平均招聘月薪居于第1位(9791元),第2至第5名依次為上海(9337元)、深圳(8866元)、杭州(7933元)、廣州(7754元),一線城市的薪酬優勢明顯。國內培養的高端人才或者從海外歸來的人才,首選就業地依然是北上廣深這類一線城市。雖然近年來一些北上廣深的高校畢業生愿意去二線城市發展,但這并不意味著一線城市的經濟集聚效應已經走到了盡頭,而是由一線城市苛刻的落戶條件和較高的生活成本所造成的壓力所致。倘若一線城市的落戶政策有所放松,人才資源仍有可能回流到一線城市。
不過,一線城市不應據此而高枕無憂,城市之間的競爭是動態的,二線城市也有可能發展成為一線城市,城市之間的人才競爭在一定程度上將決定城市發展的未來。一線城市要想長期保持對人才的吸引力,除了繼續推進城市的經濟文化繁榮外,還要樹立“吸引人才、服務人才”的理念,將人才吸納和人才服務放在人才管理的第一位,對城市各類人才倍加珍惜和愛護。否則,人才資源離開一線城市并非是不可想象的,而人才資源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將會帶來城市的衰落。在這方面,上海市委、市政府在上海市人才工作大會上提出的“堅持人才服務的精準導向”“政府要勇于做人才的店小二”等人才管理思想,值得一線城市的管理者思考和學習。
為了吸引人才、服務人才,一線城市的管理者要深化人才管理體制改革,破除一切不利于人才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性障礙,拓展人才發展平臺,著力解決各類人才普遍反映的安居、子女教育、醫療等問題,積極為人才施展才華提供更廣闊的天地,讓一線城市成為各類人才愛崗敬業、創新創業、自我提升的夢想所在。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研究員)
【參考文獻】
①《智聯招聘公布今夏平均招聘數據 37個主要城市平均月薪達7376元》,中新網,2017年7月12日。
責編/楊鵬峰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