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經過一段民族獨立史之后,無數中華兒女為中華復興而奮斗,形成了復雜的國民心態。經濟迅速發展的現代中國,想要融入世界命運的發展,就要以平常、開放的心態對待世界對中國的贊揚和批評,發掘本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促進我國精神文化的建設與創新,堅持經濟發展,提高綜合國力,為更好地復興中華而不斷努力。
【關鍵詞】中華復興 國民心態 世界命運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國民心態最少應該包括兩個維度:一個是怎樣看待自身,包括自己的從前、當前和以后。隨著我國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國民心態也相應發生了改變,積極樂觀與浮躁消極同時存在,堅強和軟弱共存。另一個是怎樣看待世界。外界對中國發展的態度大多是積極正面的,人們大都愿意接受積極的贊揚,但對消極的批評,往往是不愿意接受的,甚至是明顯對立的態度。復興路上的中國應該敢于接受各種正確的意見,勇于承擔,為人類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相應的國民心態也應該是自信、從容的,對世界的發展方向保持關注度,積極改進自身的不足,吸收先進的正確觀念。
國民心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不斷變化
在任何歷史時期,國民心態都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是分不開的。在唐朝時期,唐太宗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社會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當時的國民心態就相對比較自信、樂觀,積極的一面成為主流,到了明清時期,封建統治走向沒落,官府腐敗,社會上民不聊生,此時,國民心態則比較消極。乾隆皇帝認為中國國土廣闊,一切應有盡有,完全可以不與外國通商,最后導致中國近現代化發展歷程比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落后一百多年。后來,西方列強攻破了國門,中國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幾代人的努力下,中國走上了不斷發展之路,中間雖有曲折,卻也堅實地邁向民族的偉大復興。改革開放之后,隨著國家工作重心轉向經濟建設,外交政策逐漸變得越來越務實。中國已經逐漸融入國際社會,在許多國際事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以平常、開放的心態對待世界對中國的贊揚和批評
在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我國的國民心態都是不同的,極端民族主義也有浮現。這種心理主要發生在民眾身上,主要表現為過度伸張民族主義。2012年釣魚島事件,個別人情緒激動,打砸日本商店,對日本人惡語相向,甚至大打出手。2017年,由于韓國在國內部署“薩德”,一些民族主義感爆發的民眾自發聚集于韓國商場門前,阻止中國人購買韓國產品,一個老人在該商場購買商品后,被一“民族主義捍衛者”扔掉東西,推倒在地,并大罵他“不是中國人”。
近幾年,這樣的事件屢屢發生,曾經的輝煌和屈辱歷史,使得一些人的民族神經格外敏感,甚至因此做出了不理智的事情。我們不完全否定這些民眾的做法,因為他們是在捍衛我們國家的尊嚴,出發點是很好的,但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是明顯錯誤的。
對于外來的事物和文化,我們應該保持一顆平常心,既不能拒絕其在國內的發展,又不能盲目接受,而是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發現其在我國發展的內在價值,將其融入我國文化體系中,以促進我國的發展。對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侵華歷史,我們既不能忘記那個年代的歷史,也要認識到只有自己的國家強大了才能不被他國欺負。
面對別國的批評,我們應該用理性平和的心態看待,大方地接受他國的合理批評。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的確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我們也應該認識到,目前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初期,人口基數大、社會貧富差距大等問題依然存在,想要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大國,我們仍需不斷努力。因此,我們必須清楚自己的立場,以平常心看待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發展和挫折,自尊自愛,自信自強。
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增強國家綜合實力
優秀的文化對國民心態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是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我國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國家,擁有著傳承五千年的古老文明。近年來,我國始終堅持文化體制改革,弘揚傳統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人們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然而,在民族文化建設中,文化資源的價值逐漸被削弱,文化消費的發展有低俗化的傾向,人們存在社會責任感和誠信意識缺失等問題。同時,由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給信息的傳播帶來了便利,但由于網絡平臺的虛擬性和開放性,使得一些社會極端分子趁機借助此平臺宣傳不利于社會發展的言論,給社會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另外,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外來文化也在不斷涌入我國,對青少年群體造成不小的影響,不利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中國的國民心態想要融入世界命運的發展,就要把握好我國精神文化建設的方向,深刻挖掘我國傳統文化的思想和內涵,將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應用于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同時,要規范文化市場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對于外來文化,既要接納,又要有所舍棄,對其精華部分加以利用,為我國文化體系注入新的活力。
只有在國際上具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人們才能和平幸福的生活,才能培養積極向上的國民心態。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經濟水平低下,人們保持溫飽還很困難,因此在面對世界時總懷有一定的自卑心態。后來,經過中華兒女的不懈努力,我國發展生產,使得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的生活質量也不斷改善。在與其他國家的交往中,我們逐漸挺直了腰桿,能夠自信地將本國的優秀文化對外傳播。在面對他國的挑釁時,能夠不卑不亢。只有綜合國力足夠強大,這個國家才能被世界所看見,才能真正的融入這個世界。所以,中國需要不斷發展經濟,提高我國的綜合實力,塑造融入世界命運的國民心態。
(作者為新疆石河子大學政法學院講師)
【參考文獻】
①丁成:《如何涵養健康理性的國民心態》,《人民論壇》,2017年第12期。
責編/孫垚 美編/楊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