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人才需要不同的微觀環(huán)境。眾所周知,不同類型、不同路徑、不同領域的人才,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為了夢想而不懈努力,不斷實現(xiàn)階段性夢想,又讓人才不斷地走向成功。因此,為了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社會各界要為人才的成長創(chuàng)造公平公正公開的微觀環(huán)境。
一是要了解本地、本單位、本部門的人才分布情況,了解他們的特點與長處,并放在最為適當?shù)膷徫簧稀6菍θ瞬挪灰燎蟆K自捳f:“駿馬能歷險,力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優(yōu)點與短處,如果對每個人都予以苛求,那么人才就會一無是處,而無法被認定為人才。三是人才發(fā)揮作用的環(huán)境分為物質的環(huán)境與精神的環(huán)境。有的時候,精神的環(huán)境更為重要。心情舒暢的人才,才能夠取得事業(yè)的成功。信任人才、愛惜人才,是人才成長的沃土。四是考核的標準要科學合理。比如,在一所大學中,有“教學型”人才,有“科研型”人才,有“管理型”人才,有“領導型”人才。如何評價人才?學識淵博,堪當大任者自然是人才。但是,在習近平總書記眼中,那些身懷絕技,術業(yè)有專攻的“奇才”“偏才”“怪才”同樣是人才。他在2016年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互聯(lián)網領域的人才,不少是怪才、奇才,他們往往不走一般套路,有很多奇思妙想。”如何讓“奇才”“怪才”在爭流的百舸中一展所長?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對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責備,不要論資排輩,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因此,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要”:“要采取特殊政策”,“要建立適應網信特點的人才評價機制”,“要建立靈活的人才激勵機制”,“要探索網信領域科研成果、知識產權歸屬、利益分配機制”。
一個人是不是人才,要從社會整體來看。在一個單位的領導者看來,某個人不一定是人才,而在另外一個合適的單位如魚得水,可能就是人才。因此,是不是人才,要有一個社會性的標準。要拋棄狹隘的“單位人才觀”,而形成“社會人才觀”。
第一,要鼓勵人才流動。只有流動了,人才才會有一個合適的位置,才能夠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在現(xiàn)有的企業(yè)家群體中,有一個“九二派”,即在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方講話之后,勇于下海的一批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yè)單位的工作人員,有的現(xiàn)在已經是大名鼎鼎的企業(yè)家了。如果當時繼續(xù)待在政府機關、國有企事業(yè)單位,也可能會在職位上不斷得到提升,但現(xiàn)在成為大企業(yè)家,也是自己精準判斷的結果。因此,應該把人才的“單位標準”,提升為“社會標準”。
第二,要因才施策。人無完人,才無全才。有的人是科學研究的好手,卻不懂企業(yè)管理,不知道與人打交道,那么在體制上就應該為這樣的人才搭建一個最為合適的平臺。讓最擅長做科學研究的專家,專心做科研,獲得專利。而這些專利轉化為產品的事情,就由公司來做。筆者把整天呆在實驗室而擁有企業(yè)股份的人才稱為“隱性下海者”,這樣的人才雖然整天呆在實驗室中,卻可能會帶動了一個產業(yè)的發(fā)展。
第三,要解除人才的后顧之憂。一個大專家,也擺脫不了生活瑣事的煩惱,這可能會分散一部分人才的精力。例如,子女教育問題、醫(yī)療保障問題、配偶就業(yè)問題、住房問題、收入問題等,都是人的一生中難以回避的問題。因此,一些東部知名大學對西部大學人才的“搶奪”,主要“殺手锏”就是這些條件。
第四,大力表彰各類人才。一個市場占有率高的產品,離不開研發(fā)、生產、營銷三方面的人才。因而,要通過表彰、宣傳,讓全社會形成愛護人才、尊重人才、信任人才的氛圍。
只有認識到人才是社會的寶貴財富,才能夠讓各種人才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美國經濟之所以成為世界第一,原因就在于美國吸引了世界各國的優(yōu)秀人才。中國的經濟總量是世界第二,而且是人口最多的國家,如果中國占有的人才為世界第二,那么中國就能真正成為經濟強國。
(作者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博導)
責編/肖晗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