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企業的創新惰性主要表現為“安于現狀”“閉目塞聽”“為創新而創新”等,為了促使企業擺脫“創新惰性”,應從意識、行為、技術、人才、機制五個方面全力開拔,力求企業擺脫“創新惰性”。
【關鍵詞】企業創新 創新惰性 技術研發 創新機制
【中圖分類號】D82 【文獻標識碼】A
2005年杰弗里·摩爾在其著作中首次提出了“創新惰性”理論及其核心-外圍分析框架,“創新惰性”不應理解為一般的“主觀消極或怠慢”,而應理解為如同物理學概念中的“慣性”,或者是化學概念中“惰性氣體”的“惰性”,是事物發展過程中所經歷的固有模式。因此,摩爾理論認為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創新惰性”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在企業創新趨于穩定之后,企業必然會謀求創新成果的延續與維持,對于企業現狀的變更與革新便出現了瓶頸問題。市場經濟背景下的大多數企業都已經深刻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國家和政府的相關政策也都大力弘揚企業創新,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創新成果積累到一定程度時,這些創新有的失去了活性,甚至與新時期的科學技術相悖,很多企業難以割舍、放棄,占用了企業較大份額的資源,使得企業出現一種“惰性”現象。這種“惰性”在企業未來的創新之路上成為新的創新的最大障礙。由此可見,創新惰性是一種“滯性”,同企業管理者的主觀消極意識并沒有太大的聯系,反而與眾多的企業發展客觀因素緊密相連。
企業創新惰性的五大癥狀
安于現狀。每一個企業自創始以來都會經歷一定時間的高度創新期,當創新期度過、形成創新成果之后,企業為了保護這一創新成果能夠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往往將更多的企業資源投入到這一創新成果的應用與發展上,對于新的創新發展便不愿意耗費精力再次進行。但是此時已經有很多競爭者抓緊繼續創新的機會,在創新之路上實現了又一次的創新。現如今,科技發展迅速,市場競爭激烈程度與日俱增,任何放松和懈怠都會讓企業陷入向前發展瓶頸。
閉目塞聽。企業初嘗創新的成功,使得企業一時間名聲大噪,企業自信迅速建立起來,當自信不斷增加到一定程度便有了“自負”的嫌疑,此時對于外界新的聲音也就自然而然聽不到了。閉目塞聽,這是企業“創新特性”的又一大癥狀。企業在原有的經營管理體制之下,依然沿用傳統的創新機制,對于外部科技、生態、文化等多方面的新內容置若罔聞,企業管理者墨守成規,對新的科學技術、新的管理模式、新的經營方式等沒有做到及時積極地學習,對市場經濟快速提升和國家政策轉變所帶來的機遇未能充分抓住,最終導致企業在原地待命,形成“創新惰性”。
膽小怕事。一個企業之所以能夠創新創業成功,是源自于它無人能敵的勇氣和創新能力。創新成果初現之時,企業的創新能力最強,但是創新成功之后的企業是否能夠將創新之路繼續下去,是一個企業得以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不敗之地的關鍵。個別企業在創新成功之后膽小怕事,擔心推翻現有的創新成果會無路可走,從而喪失了再次創新的先機。比如曾經的膠卷類企業、手機企業等,在新時期技術革新之下膽小怕事并沒有及時轉型,從而直接面臨破產威脅。
缺少殺手锏。企業創新的成功,依賴于企業的創新能力,而企業的創新能力之中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企業的技術和企業的人才,這也是企業盈利的殺手锏。技術研發能力的持續提升能夠幫助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人才的充分作用能夠夯實企業的創新力量。一旦企業在技術上沒有突破,在人才上難以為繼,就很容易出現企業的“創新惰性”。
為創新而創新。國家對“創新”口號的提出可以說是一提再提,企業對這一號召也是堅決執行,企業的創新意識其實并不缺乏,但是有些企業卻在創新方面形成了慣性思維,認為企業將現有的工作堅持到底就是最好的創新路徑。正是這種“守舊式”的心理慣性,使得企業在新的創新之路上擱淺,甚至形成了“為創新而創新”的情況,這對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來說非常不利。
企業如何擺脫創新惰性
意識層面:培育危機意識積極響應外部環境變化。為了使企業從根本上擺脫“創新惰性”的困擾,樹立正確的危機意識是關鍵。如果企業失去了危機意識,企業整體的發展腳步就會變得遲鈍和緩慢,一旦出現破壞性的威脅,便會使企業應接不暇。因此,作為企業管理者加強對危機意識的灌輸,增強對外部環境洞察的能力,及時響應外部環境變化。同時,企業要摒棄因循守舊的思想,建立企業預警系統,及時把握市場競爭環境,在企業外部環境發生改變時及時進行應變處理,避免猶豫不決,將企業力量集中在求變當中。
行為層面:以企業家和標桿學習為導向克服創新惰性。企業家作為企業的領導者,在企業創新發展過程中起到了引領與指導的作用,而企業標桿學習者作為企業員工的優秀代表,在企業創新發展過程中起到了榜樣的作用,因此企業擺脫“創新惰性”可以從企業家與企業標桿學習者入手進行。一方面,創新是企業家的一種基本職能,企業家能夠充分運用自身的組織能力、創新能力等實現對企業發展方向和策略的最終抉擇,從而更好地推動企業擺脫“創新惰性”,因此加強對企業家文化的傳播與應用非常關鍵;另一方面,利用標桿學習,幫助企業員工建立創新行為的標桿,給予企業員工創新工作的范本,從而充分調動企業員工創新的積極性。
技術層面:以科技研發為核心提供創新動力??萍紕撔率瞧髽I創新的重要動力,為了促使企業獲得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不斷地進行科技研發,形成新的技術,是企業的創新路徑之一。首先,建立企業科技研發創新平臺。加強對企業所處領域科技技術領悟與學習,加強對現有技術的創新,同時不斷進行該領域新技術的創新。其次,增加對企業科技研發投入比例,保證對企業科技研發的資金支持,進一步夯實企業創新基礎,從而擺脫“創新惰性”。
人才層面:加強創新型人才培育構建新的創新力量。企業傳統的創新模式遺留有上一個階段創新的思想框架與方法,對企業下一步的創新有一定的制約性,加強創新型人才培育,構建新的創新力量,是對打開傳統創新思維桎梏的全新路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帶來全新的盈利手段。
機制層面:構建生態創新網絡開辟破壞式創新道路。“創新惰性”是一種慢性病,需要企業管理者長期不懈地努力才能夠治愈。而長期的努力必然需要開辟一條新的路徑,才能破除原有創新路徑的詬病。構建生態創新網絡開辟破壞式的創新道路,切實避免企業為了創新而創新的問題。一方面,通過生態創新網絡,促進企業集體學習與協同創新,從中選擇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創新模式,并設置多元化和有靈性的創新組織結構。另一方面,通過生態創新網絡,建立新的企業創新模式,破除企業原有的陳舊結構,積極將企業引入新的創新領域,以多重思維考慮企業創新發展。
(作者為山東女子學院副教授)
【參考文獻】
①胡彬、萬道俠:《產業集聚如何影響制造業企業的技術創新模式——兼論企業的“創新惰性”的形成原因》,《財經研究》,2017年第43期。
②王麗華:《以企業家為導向克服創新惰性》,《企業導報》,2016年第18期。
③李中娟、柏明果、劉新躍:《長三角制造企業綠色技術創新惰性的成因及對策研究》,《綠色科技》,2017年第2期。
責編/張蕾 美編/楊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