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傳統具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力,能夠對社會的發展形成推力或阻力。其中,科技對工作效率的影響十分顯著;不同的管理制度深刻影響著不同國家及人們的工作效率;素質良好且具備相關勝任能力和良好合作特性的團隊,其工作效率會事半功倍;思維理念的不同也與工作效率的高低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關鍵詞】工作效率 科技 管理 人的素質 理念思維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識碼】A
文化傳統具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力,能夠對社會發展形成推力或阻力
關于“工作效率”這一概念,有狹義和廣義兩種不同的理解。狹義的“工作效率”是指單位時間完成的工作量,或工作產出與投入之比;廣義的“工作效率”不僅指效率,而且指效能。效率是指有用功率對驅動功率的比值,即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而“效能”是指事物所蘊藏的有利作用,引申為“以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
長久以來,關于工作效率的國際比較,其結論一直是眾說紛紜、見仁見智。一般認為,發達國家的工作效率較高,而發展中國家的工作效率較低。隨著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邁進,其工作效率也在逐步提高。比如中國,以前無論是組織或個體的工作效率,都被認為是較低的,而在改革開放之后,中國的工作效率就逐步地、甚至是急劇地提高了。
不同的人們,不同的國度、地區、組織,甚至同一主體在不同的時期,其對工作效率的理解、實踐和評估都存在較大的差異,這種具體的評估和比較,此處暫時不進行討論。我們主要關注的是文化傳統對工作效率的影響。
一般而言,所謂文化傳統,是指當前依然對人們有形無形地起著影響作用的、迄今為止歷史所積淀下來的各種文化性資源及其影響力。這些文化性資源包括物質遺傳和非物質遺傳,核心是制度慣性、人的素質及“共同的心理程序”。文化傳統具有歷史性和現實性,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國家的文化傳統既因時因地而異,又有一定的穩定性和延續性。文化傳統具有廣泛而重要的影響力,既可以滲透到人們的骨髓之中,成為遺傳基因,也可以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對社會發展形成推力或阻力。
影響工作效率的第一大文化傳統因素:科技
科技因素是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工作效率的影響之重大毋庸置疑。工業革命時期,英國發明了蒸汽機,開動了各種機器生產和火車引擎,成為近代引領世界的強國;電的發明是美國崛起的重要推動力,二十世紀以來一百多年的歷史證明了美國對現代科技的貢獻,同時也使美國的發展猶如插上了翅膀;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企業與社會的科技革命使中國迅速崛起,中國人的步履比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快速。現在,隨著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各國及其相關組織和個體都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可以相信,這一定是人類工作效率一次史無前例的巨大飛躍。
各國對科技因素的重視或發明、創新、利用等程度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同一國家,在不同時期也是不一樣的。以中國為例,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中國人一直偏重于禮教詩樂,科技相對落后,社會進步慢,工作效率低。但是改革開放以來,科技得到重視,我國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極大提升。號稱“新四大發明”的高鐵、網購、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等,就是現代科技創新及促進工作效率提升的例證,這些對于中國人傳統的工作生活方式都是極大的顛覆。
但是,對于在工作效率方面影響深遠的科技因素,無論是在創新創造方面,還是保護利用方面,中國仍然與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差距。未來世界競爭的新興技術領域包括: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機器人、次世代基因組技術、自動化交通等。目前,發達國家紛紛在這些方面加大投入,全力以赴地展開競爭,中國也對此高度重視。這不僅是技術層面的問題,更是戰略層面的問題。
影響工作效率的第二大文化傳統因素:管理
管理因素包括管理模式、制度、技術、流程,以及組織結構、決策行為、領導風格、溝通方式、組織文化等。若深究其對工作效率的影響,首要當推引入競爭機制及其是否充分運用。凡是引入競爭機制并充分運用的,工作效率將得到快速提升,反之則不然,中國幾十年來的改革開放實踐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同時,具體的管理方式對工作效率也有極大的影響。比如我國國有企業或事業單位傳統的大包大攬式管理,或按照行政機構模式進行的管理,如行政命令、直接指揮、身份管理、人海戰術,或者以文件對文件、會議對會議的文山會海式管理等,都會對工作效率產生負面影響。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須科學合理地配置人力資源,特別是目標管理、人崗匹配優化、工作內容多樣化和豐富化、績效考核與薪酬激勵等方面,對于工作效率的提升作用尤為顯著,我們也可以構筑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美國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曾指出,“各大國的管理不盡相同,它受到本國傳統的強大影響:美國的競爭對手關系的傳統;歐洲大陸的重商主義的傳統;日本的家族傳統;英國的俱樂部傳統”,不同的文化傳統造就了不同的管理,不同的管理又深刻影響了不同國家及人們的工作效率。
在以產品大生產和制造業為主要競爭力的時代或地區,日本式管理應該占有較大的優勢。日本曾以同時做到了降低成本與提高質量從而實現有效經營而稱雄全世界,并以精細的內部管理,特別是溫情主義的人力資源管理體制和周到有效的內部溝通機制而贏得世界性的贊譽。然而進入1990年代后,隨著全球化競爭的加劇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日本的主婦型管理愈來愈不適應時代的發展,終于導致了日本經濟的長期低迷。在需要開拓與競爭的年代,單靠內部管理與技術及產品的改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更要有戰略眼光和創新勇氣,即大丈夫精神。
美國式管理恰恰具有這種大丈夫精神。這種管理方式具有戰略眼光和理性的操作計劃,能夠包容不同的文化與人才,更好地適應全球化與知識經濟的挑戰。美國跨國公司建立了世界性的產品與技術標準,生產效率和工作效率都比較高,這與其“大丈夫型管理”有密切關系。近年來美國政治開始偏向孤立主義和保守主義,這是脫離“大丈夫型管理”的開始,未來,不確定性和不利影響將越來越大。
中國是一個崇尚權威的國家,并且有幾千年的“中庸”文化傳統。這種文化反映在管理層面,就是所謂的“家長制管理”。家長制管理的優點是靈活、實用、決策快速,但又有不確定性和非規范化等缺點。好的“家長”能使一個瀕臨倒閉的企業興旺發達,不好的“家長”則可以使一個好企業倒閉破產。人存企興,人亡企滅,這是中國企業的規律。所以中國的家長制管理也許適應于一時或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但或許并不適合全球化大企業之間的競爭和知識經濟時代的管理。
中、日、美的管理模式盡管顯示出較大的差異和不同的結果,但各有千秋,很難斷定孰優孰劣,主要看其適應的對象與時期。也許正因如此,才出現了在不同時期及不同地區或行業,對中、日、美管理模式評價的極大反差。所以,如果要實現管理模式對工作效率的促進和提升,并不一定要照搬某種特定的管理模式,而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綜合運用,特別是進行管理創新。
影響工作效率的第三大文化傳統因素:人的素質
人的素質包括敬業、忠誠、認真、進取、努力、刻苦、奉獻等品格精神,也包括知識、技能、經驗等勝任能力,還包括團隊合作、溝通、學習、習慣等相關特性。人力資源管理及其勝任特征領域的研究表明,人的素質對工作效率具有巨大影響。一個具備相關勝任能力和良好合作特性的團隊,其工作效率往往事半功倍。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的巨大發展,無疑是勤勞勇敢的中華兒女齊心協力、努力奮斗的結果,但同時無疑也伴隨著一定的浪費和挫折。對于新一代員工,我們應尤其重視認真、進取、合作、溝通等素質的培養,而相關企業、機構、組織,也同樣需要提高整體素質和水平,應堅決杜絕執法不公、朝令夕改、懶政怠政,甚至腐敗違法等問題。這對中國社會的進步發展、個體工作效率的提升和整體工作效率的提升而言意義重大。
人的素質有些是天生的,但大多數是后天培養的。德魯克曾指出:“現代史上所有早期經濟大國——英國、美國、德國,都是通過在新技術領域居領先地位而崛起的。戰后的經濟列強首先是日本,然后是韓國、新加坡——都把自己的興起歸功于泰勒的培訓。它使它們能很快就讓基本上仍是工業化前的、低工資的勞動力擁有世界級的生產力。”美國著名管理學家泰勒科學管理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措施,基本都與挑選工人和如何培訓有關,也與提高管理者的素質有關。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工業化、現代化發展得益于培訓,得益于提高個體和整體的人力資源素質,這是現代人力資本理論所證明的基本結論。
中國的現代化發展同樣得益于人力資源素質的提升和培訓,進一步強化人力資源培訓、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無疑具有重大意義。在中國現代化發展進入新時代的關鍵節點上,我們不禁深感使命的神圣和責任的重大。
影響工作效率的第四大文化傳統因素:理念思維
所謂理念思維,包括價值理念、心智模式、思維方式、傳統習慣、制度文化、民族精神等。比如,關于一個星期是從禮拜天開始,還是從禮拜一開始的觀念差異,就代表了不同的價值取向和管理取向。如果我們秉持“一個星期從禮拜一開始,經過禮拜天的休息,再到禮拜一”的循環觀念,那么就意味著人一生或所有的相關周期是“工作—生活—工作”的循環模式,生活或休息只是為了更好地工作;相反,如果我們認為一個星期是從禮拜天開始的,則是“生活—工作—生活”的循環模式,人一切行為的起點是生活,終點或目標也是生活,而工作只不過是為了更好生活的一種必要手段而已。這應該就是數千年來東西方社會發展與人類行為出現重大差別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深刻影響了各國人民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效率。
如果我們看到中、日、韓等東方國家的員工在節假日仍在加班加點地干活,掛出“二十四小時營業”“年中無休”的牌子,喊出“五加二、白加黑”的口號,我們不會感到奇怪。而如果我們看到或聽到歐美西方國家的人們也這么做,就可能會十分驚訝。這主要是因為價值觀念的不同、思維理念的不同。
那么,時間上的投入與工作效率之間的關系是什么樣的?答案并不是那么簡單。但是總體而言,工作效率的提高應該是與時間投入的減少相對應的。特別是隨著科技的發展,這種進程將勢不可擋。以近年網絡熱門的阿爾法GO戰勝人類圍棋高手為例,阿爾法GO的工作效率,包括學習效率、分析效率、判斷效率、計劃效率、執行效率等,無疑勝過人類千萬倍。這是科技的力量,也是人類的力量。為此,改變傳統的時間觀念和工作效率觀念,將成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課題。
規范化與法制化觀念也是促進工作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對應于因人而異的工作傳統習慣,或依靠“關系主義”的人治工作環境,規范化、法制化大大降低了不確定性,使辦事流程可復制、工作職責可移轉,特別是與集聚效應相銜接,更加有效避免了政出多門、多頭分斷、辦事跑斷腿等不正常現象。
具有農耕文化特性的民族,比較傾向于田園詩式的“自給自足”的工作理念,其傳統的溝通觀念也是曖昧的,總是習慣于不言自明、以身作則、榜樣力量式的溝通方式,而“差不多主義”或“中庸主義”的存在,也導致遇事拖拉、議而不決等弊病。相反,凡是經歷了工業革命洗禮的民族,則更加傾向于專業化、職業化的分工協作,其溝通觀念也傾向于追求量化、相信科學、直白簡潔,強調契約精神。這種市場化、法制化的理念對于工作效率的穩定和提升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勞動人事學院教授)
【參考文獻】
①[美]彼得·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年。
②[美]弗雷德里克·泰勒著、馬風才譯:《科學管理原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
③林新奇:《管理學:原理與實踐》,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7年。
④林新奇:《國際人力資源管理》(第二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
責編/王妍卓 美編/楊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