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西的“勤奮”程度高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在發展中地區也較為突出。但由于歷史文化、社會政策、福利制度、教育機制等多方面的原因,巴西勞動者形成“勤勞卻低效”的特質,對其整體效率乃至經濟運行產生負面影響,也削弱了其國際競爭力。
【關鍵詞】巴西 工作效率 國際比較 全球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F13/17 【文獻標識碼】A
巴西的工作效率在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中處于中下水平
長期以來,“懶散”是拉美國家對外形成的刻板印象之一,巴西更是因其最長可達50天的超長假期及其聞名于世的“狂歡節”、“桑巴與足球”,被視作重享樂、輕工作的典范。然而,從勞動時間和單位勞動產出兩大維度下所進行的國際對比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這一傳統印象。
在實際勞動時間方面,巴西當屬“愛工作、愛休閑”的代表。國際勞工組織對各國假期的調查顯示,除了法國和瑞典之外,巴西是全球假期最多的國家,全年享有41個帶薪假日。然而,扣除假期之外,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對各國工作時間的統計表明,巴西平均每周工作39.4小時,盡管其工作時長不及亞洲國家和墨西哥、哥斯達黎加和智利等拉美鄰國,卻超過了OECD國家36.8小時的周均工作時間,也長于多數東歐國家。比較而言,巴西的“勤奮”程度高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在發展中地區也較為突出。
在單位產出方面,巴西出現“低產、低效”傾向。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統計顯示,就人均產出而言,2017年巴西雇員的年人均產出為3萬美元,低于拉美地區3.5萬美元的平均水平①,在發展中經濟體中僅高于非洲地區的平均水平(1.5萬美元)。就單位時間產出而言,以購買力平價折算,巴西的每小時工作產出僅為18美元,低于美歐國家34~93美元的產出水平,也不及智利(27美元)、阿根廷(25美元)和墨西哥(20美元)等拉美鄰國(圖1)。由此,巴西的工作效率在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中處于中下水平,較之發達國家更是有明顯差距。
可以看到,在投入和產出雙重視角下,巴西實際工作時長并不短,但效率偏低,呈現出了“勤勞卻低效”特質。對此,巴西銀行聯合會前首席經濟學家羅伯特·特勒斯特曾不無憂慮地說,巴西現在最可怕的地方在于“每個人看起來都很忙,可就是沒有產出”。工作效率偏低對巴西社會整體效率形成一定的不利沖擊,在世界銀行“2018年全球營商環境”排名中,巴西因綜合效率偏低而列第125名,低于地區110名的平均位次。同時,世界經濟論壇的研究也顯示,巴西過去數年在“全球競爭力”排名中持續下滑,主要原因正是其相對偏低的社會效率。
多方面因素導致巴西工作效率偏低
巴西整體工作效率偏低,在一定程度上源自拉丁文化中特有的“散漫”天性,而制度安排和政策設計等后天因素在其形成中也發揮了主導性作用,多方面因素的重重疊加塑造了巴西效率特質。
第一,勞動熱情不足是巴西工作效率偏低的內部誘因。“上山,下灘,吃肉,看秀”這一當地諺語形象地反映了巴西人的生活方式。在此種生活觀下,巴西人的工作激情不足。以勞動參與指標衡量,巴西是全球第四大人口國,人口總量超過2億。近年來,由于經濟低迷、實際收入下降,巴西的勞動參與率已出現持續增長,但是2017年其勞動參與率平均僅為61.8%,不及拉美地區的平均水平,遠低于中國81%的勞動參與率。巴西較低的勞動參與水平反映了勞動者對閑暇的相對偏好和對工作的相對厭惡,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在工作時長相對充分的前提下,有效工作不足,拉低了工作效率。
第二,全要素生產率增長乏力是巴西工作效率低的根本原因。自上世紀70年代后期以來,拉美國家全要素生產率一直處于下降趨勢,巴西亦是如此。尤其是在過去20年間,巴西全要素生產率年均下降0.5%,而該指標同期在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南非等其他金磚新興國家中的年均增速分別為3.1%、1.5%、2.6%和0%。在投資率長期低于20%的背景下,投資不足以帶動巴西勞動生產率增長,而全要素生產率的持續下滑對勞動生產率產生向下壓力。巴西應用經濟研究所(IPEA)發布的報告顯示,1992年至2001年的10年間,巴西勞動生產率年平均增長率僅為1.09%;到2002年至2009年期間,勞動生產率年平均增長率僅提高0.08個百分點;而近年來其勞動生產率的增長幾近停滯,經濟效率的整體低下無法形成改善工作效率的基礎動力。
第三,勞動力素質不足是制約工作效率的基礎性因素。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偏低造成的勞動力能力不足。教育是巴西經濟發展中一大瓶頸因素,據OECD統計,2016年巴西勞動人口中,僅有48.9%受過中等教育,14.8%受過高等教育,在拉美地區內部屬中等偏下水平,在統計所涉及的經濟體中處于倒數20%的行列中。同時,根據世界經濟論壇《2017-201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全球137個國家中,巴西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質量分別列127名和125名,均處于倒數5%的行列中,落后于多數國家。由于教育水平偏低,巴西在諸多行業領域缺乏合格雇員,特別是高技能工人嚴重短缺。
第四,勞動保護程度過高是工作效率不高的誘發因素。巴西在勞動合同、工作時間、福利水平、外籍勞工聘用等多方面對本土勞工權益給予嚴格而細致的保障。如為了保護本地就業,要求外籍勞工必須有特殊技術專長,并有工作簽證,才可在巴西企業工作;為了保護勞工收入穩定,巴西確定了根據物價水平每年進行調整的法定最低工資;為了避免勞工處于弱勢地位,規定企業在解聘員工時須提前30天告知,僅能單方面開除連續曠工一個月以上的員工,并要對主動辭職的雇員支付工資余額和應得的各種補貼等。同時,勞工法規定勞工可就勞動糾紛提出控告。目前,巴西勞工訴訟案件每年多達400萬件,企業很容易陷入勞工糾紛或受到行政處罰,蒙受不必要的損失。由于上述保護措施和機制,巴西的勞動力市場缺乏彈性,《2017-201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其勞資合作關系、工資決策靈活度以及聘用和解聘程序三大指標的排名依次為106名、121名和136名,近乎墊底。顯然,巴西對勞工的“過度保護”,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雇員進取心不足,提升工作效率的內在動力不足。
第五,福利先行對于工作效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巴西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全民免費醫療、從小學到大學的免費公立教育以及高額救濟金、養老金和退休金。以養老金制度為例,巴西只需繳費15年,就可以在男性65歲、女性60歲的時候領取全額養老金;男性繳費30年即可在53歲時退休,而女性繳費25年可在48歲時退休。同時,巴西養老金替代率高達97%,遠高于OECD國家69%的平均水平,也超出了世界銀行的建議水平。在高保障制度下,巴西政府財政負擔沉重,國際評級機構穆迪研究報告顯示,2010年至2016年間,巴西聯邦政府開支占GDP的27%,高于拉美16國19%的平均水平,其中55%用于社會福利支出。顯然,巴西社會福利政策保護水平的發展超出了其經濟發展水平,這客觀上對工作熱情和勞動參與積極性產生影響,制約了工作效率的持續穩定提升。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員)
【注釋】
①拉美地區前三大經濟中,阿根廷和墨西哥的年人均產出為4.3萬美元和4.6萬美元;拉美地區效率最高的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年人均產出達到6.7萬美元。
責編/周素麗 美編/楊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