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國際安全形勢總體上是和平的,然而在總體和平的大背景下,民眾的安全感卻并未因此而大大提升,許多國家民眾反而普遍存在日益強烈的不安全感,其原因主要在于局部沖突持續、各種全球性問題共振以及全球性挑戰的增加。
【關鍵詞】國際安全 安全感 全球性問題 【中圖分類號】D815 【文獻標識碼】A
從當前國際安全總體形勢來看,國家間的戰爭并不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發生的次數多、造成的危害大,因此可以說當前國際形勢總體上是和平的。然而,在總體和平的大背景下,民眾的安全感卻并未因此而大大提升,許多國家的民眾反而普遍存在日益強烈的不安全感。究其根本,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也可以說是當前國際安全形勢的三個突出特點。
全球局部沖突持續不斷,造成嚴重動蕩
從全球范圍看,當前國家間特別是大國之間發生軍事沖突的風險較低,基本上處于和平狀態。但一些地區和國家內部的武裝沖突持續不斷,甚至逐漸升級擴大,造成了包括“難民潮”在內的嚴重人道主義災難。2011年以來,西亞北非局勢不斷惡化。始于“茉莉花革命”的“阿拉伯之春”,使得中東多國長期陷入政治動蕩甚至內戰。“阿拉伯之春”變成的“阿拉伯之殤”還未平息,從阿富汗、伊拉克到敘利亞、利比亞,中東多個國家陷入長期的政治動蕩,甚至是戰爭,民眾對國家的安定以及未來的生活失去了信心,各種危險的環境使得民眾不得不選擇逃離,造成了大量的難民。同時,“伊斯蘭國”組織的興起更是進一步加劇了中東的亂局。
在敘利亞,政府與反對派之間的沖突不斷升級,國內形成了武裝割據的態勢,外部勢力的軍事介入更是進一步加劇了敘利亞的緊張局勢,現今,敘利亞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難民流出國。在伊拉克,自2011年美軍撤離后,極端宗教武裝與政府間的戰爭演變成“拉鋸戰”。在利比亞,群雄割據,各種地方勢力崛起,包括“伊斯蘭國”在內的極端組織軍事行動不斷。在阿富汗,雖然美國在2011年6月宣布撤軍方案,但在2015年又宣布延緩從阿富汗撤軍。經歷了15年反恐戰爭的阿富汗在美國的干預下,其國內的安全形勢非但沒有好轉,反而不斷惡化。同時,“伊斯蘭國”、“基地”組織等恐怖勢力對阿富汗安全穩定也造成了嚴重的威脅。由此不難看出,局部戰爭、內戰、暴力沖突、恐怖主義已經成為當前國際安全的主要威脅。民眾流離失所、淪為難民,又何談安全感?
各種全球性問題共振,形成疊加效應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受到嚴重影響,至今復蘇乏力,特別對歐洲來說,長期的債務危機使歐洲各國疲于應對、矛盾不斷,歐洲社會變得愈加脆弱。在這種情況下,難民問題又不期而至,而且規模及影響越來越大,這對歐洲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使得歐盟政策的協調性、一致性難以保持,歐洲各國共同化解危機更是愈加困難。
非法移民問題在歐洲可以說是常見的事情,事實上,對于非法移民問題,歐盟及歐洲各國是有相應法律規定的。總體上,基于人道主義的價值觀,歐洲各國對申請政治避難或因戰爭、災害而變成難民的非法移民普遍采取較為寬松的政策,對其他原因的非法移民則采取比較嚴格的政策措施。而現今涌向歐洲的難民,大多數都是由于戰爭而導致的。根據聯合國1951年通過的《關于難民地位的公約》規定,“公約締約國承擔保護難民的責任,許可他們入境,給予他們臨時或永久性居留地位”。根據此項規定及歐洲國家的傳統,歐洲各國理應接收難民,并為其提供必要的庇護和援助。當然,許多歐洲國家和國際組織也確實照此原則采取措施,那么難民危機又是緣何而來?事實上,這主要是因為難民的大量涌入,不僅時間短、混亂無序,而且源源不斷,這必然會威脅歐洲國家的社會秩序,最終導致危機。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統計,2013年涌入歐洲國家的難民人數大約為6萬人左右;2014年通過地中海涌入歐洲的難民大約有21.8萬人;2015和2016年,通過地中海前往歐洲國家的難民數量至少有85萬,而通過陸路前往歐洲國家的難民數量大約在百萬人以上。由此可知,難民問題對歐洲國家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如果全面考慮歐洲國家接收移民的歷史、價值觀念以及現行的相關政策等,特別是歐洲國家對難民的接納能力,巨大的難民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其實并不是難民危機的主因。
表面看,歐洲國家難民政策的改變,主要還是由于對自身接納能力的擔憂。債務危機已經令許多歐洲國家經濟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在這種情況下,歐洲國家對于接納難民有著很大的壓力。與此同時,如果經濟狀況相對較好的西歐國家拒絕接受難民,難民長期滯留并且越來越多,必然使得許多難民涌入的“第一線”國家,比如意大利、匈牙利、塞爾維亞等危機更加嚴重,因此,這些“第一線”國家開始拒絕接受難民。
深層看,歐洲國家難民政策的改變是由于對大量難民涌入的潛在影響的憂慮甚至是恐懼。債務危機和經濟不振導致歐洲國家社會保障體系負擔沉重,長期的福利政策面臨考驗,而大量難民的涌入對歐洲國家的社會穩定和安全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頻繁發生的恐怖襲擊,導致不安全感甚至悲觀情緒彌漫歐洲。比如,先前曾有歐洲媒體報道,“大約4000名‘伊斯蘭國’極端恐怖分子借難民潮潛入歐洲,伺機將恐怖活動引入歐洲”,這無疑使得歐洲國家民眾普遍感到不安。同時,由于近年來歐洲人口結構發生變化,伊斯蘭化傾向較為明顯,民眾的不安全感進一步加深。大量難民的持續涌入和高生育率,必然加速歐洲人口結構的變化,使得歐洲文明以及社會的傳統生態面臨挑戰。正是由于這些問題相互交織、相互疊加,使歐洲社會陷入深度的不安全感和嚴重的焦慮之中,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全球性挑戰增多,有效治理乏力
當前,國際安全領域的議題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核安全、糧食安全、氣候變化、環境污染、網絡犯罪等全球性安全問題愈加突出,各種安全問題相互交織,工業化進程與后工業化時代面臨的挑戰相互影響,多國發展面臨嚴重的瓶頸制約,安全領域威脅層出不窮,人類面臨著許多共同挑戰,國際安全形勢呈現出新的特點,在網絡化、信息化時代,安全問題的聯動性、跨國性、多樣性加強。
安全是各國政府乃至整個人類社會重要的奮斗目標和長期追求,維護國家安全始終是一國政府的基本任務和職能。在追求安全的過程中,人們逐漸形成了不同的安全觀,有什么樣的安全觀就有什么樣的安全治理。但是,在漫長的實踐進程中,人們為了追求自身安全、絕對安全,導致了許多戰爭和動蕩,使得人們很長時間里都生活在不安全的狀態之中。片面追求自身安全、絕對安全,本身就是許多安全問題產生的根源。正如習近平主席強調的,“安全問題是雙向的、聯動的,只顧一個國家安全而罔顧其他國家安全,犧牲別國安全謀求自身的所謂絕對安全,不僅是不可取的,而且最終會貽害自己”。
當前國際安全治理面臨著嚴峻考驗,傳統安全觀固有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全球安全治理的創新和實效。國際社會雖然總體和平但并不安全;時代雖然不斷進步但發展并不均衡;國家間相互依存日益增強,但冷戰思維、零和博弈、極端思想、好戰情緒、暴力傾向還在不時地沖擊著人類共同的價值理念,和平、安全、發展仍然是我們需要共同努力實現的理想目標。要改善全球安全治理,就必須改變對抗性、競爭性的安全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不僅是中國智慧、中國貢獻的體現,也是解決全球安全治理重大問題的有效途徑。國際社會理應攜手同行,共同營造公平正義、共建共享的國際秩序,為推動世界和平與共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作者為國際關系學院副校長、教授)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堅持合作創新法治共贏 攜手開展全球安全治理》,人民網,2017年9月27日。
責編/孫渴 美編/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