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經濟專題 > 正文

脫貧攻堅,精準再精準

代表委員熱議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脫貧攻堅,精準再精準

rmrb2018031911p17_b

李成貴委員:啃下難啃的硬骨頭,打贏硬仗中的硬仗,需要大膽創新,用非常之策。

趙皖平代表:摒棄單純給錢、給物的“輸血式扶貧”,結合發展脫貧產業、提升就業技能等措施,實現“造血式扶貧”。

降初代表:脫貧攻堅要既不降低標準,也不吊高胃口。

羅應和代表:脫貧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穩扎穩打地推進,嚴把貧困退出關,確保真脫貧、脫真貧。

過去五年,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進一步加大精準脫貧力度。下一步如何做到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這成為代表委員們持續熱議的話題。

聚焦深度貧困地區

從最短的短板補起,從最要緊的事情抓起

“深度貧困地區的區位條件差,自然條件惡劣,經濟社會發展落后,貧困面廣,脫貧任務很重。”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院長李成貴委員介紹,實現深度貧困地區脫貧,要集中資源,從最短的短板補起,從最要緊的事情抓起,加快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

四川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降初代表介紹,四川省的高原藏區、大小涼山彝區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四川把這些地區的45個貧困縣確定為深度貧困縣,圍繞住房、產業、就業等7個方面進行攻堅。同時,將新增脫貧攻堅資金、項目等向深度貧困縣集中,握指成拳,形成合力。

“啃下難啃的硬骨頭,打贏硬仗中的硬仗,需要大膽創新,用非常之策。”李成貴說,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立新增耕地指標、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機制,所得收益全部用于脫貧攻堅和支持鄉村振興。各地可因地制宜,積極探索,用好政策。

代表委員們建議,不僅要讓貧困群眾物質脫貧,更要精神脫貧,激發他們脫貧的內生動力。

“應該將扶貧與扶志、扶智緊密結合。”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代表建議,各地可探索將思想扶貧成效納入扶貧工作考核體系,摒棄單純給錢、給物的“輸血式扶貧”,結合發展脫貧產業、提升就業技能等措施,實現“造血式扶貧”。

貴州省惠水縣濛江街道新民社區黨支部書記羅應和代表認為,對于一些貧困戶,需要幫助他們改掉酗酒、慵懶等不良習慣,樹立起“脫貧光榮”的意識。思想扶貧工作要有耐心,通過實地觀察和上門談話等方式,了解他們的需求,為他們增信心、鼓干勁,從“要我脫貧”轉變為“我要脫貧”。

更加注重脫貧質量

建立健全長效機制,讓脫貧效果可持續

脫貧攻堅進入后半程,更要注重提高脫貧質量。

“確保脫貧質量,關鍵要讓貧困戶具備持續的增收致富能力。”羅應和建議,首先,應調動龍頭企業、致富能人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積極性,發揮其帶動作用,鼓勵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吸納有能力有意愿的貧困群眾參與產業發展。其次,應發揮就業在脫貧中的重要作用,通過技能培訓等方式,讓貧困群眾掌握一技之長,真正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同時還應關注勞動能力弱的老年人、因照顧家庭無法外出務工的婦女等群體,通過建立扶貧車間等措施,讓他們能夠在家門口就業。

“確保脫貧質量,要在防止返貧上下更大功夫。”李成貴說,應建立健全返貧預警機制,把新產生的貧困人口和返貧人口及時納入幫扶,做到不落一人。另外,要增強產業發展的穩定性。建議加大對新型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鼓勵延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發展電子商務,拓展銷售渠道,增強脫貧“領頭雁”的帶動能力。

李成貴認為:“針對農業可能面臨的自然風險,可以發揮保險的作用,創新針對扶貧對象的農產品價格保險,探索扶貧資金補貼保費。”

“確保脫貧質量,還要發揮貧困群眾的主動性,建立完善群眾參與機制,改進幫扶方法和動員方式。”降初建議,采取生產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等方式,引導貧困群眾投工投勞,參與住房、道路等扶貧項目建設,提高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

降初說:“不能忽視已脫貧對象,對他們也要繼續給予適當支持,做到攻堅期內脫貧不脫幫扶、不脫政策、不脫項目。”

嚴格把好退出關口

既不降低標準,也不吊高胃口,確保真脫貧、脫真貧

降初認為,脫貧攻堅要既不降低標準,也不吊高胃口。不降低標準,是為了保證脫貧質量和貧困群眾獲得感;不吊高胃口,是防止把扶貧搞成“養懶漢”。

“脫貧攻堅不是數字游戲,而是實實在在的民生改善。”羅應和說,當地正在不斷完善貧困戶“脫貧摘帽”的認定標準,不僅看賬面上的收入狀況,還入戶調查他們的真實生活水平,注重持續增收能力。

“脫貧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步登天,要謹防急躁情緒,穩扎穩打地推進,從嚴把好貧困退出關,確保真脫貧、脫真貧。” 羅應和說。

李成貴認為,貧困退出要執行嚴格的標準和程序。各地應盡快完善相關制度,消除“協商脫貧”的現象,防止一些基層干部為完成扶貧任務,給貧困戶做思想工作或進行感情籠絡,勸說貧困戶認賬退出。

降初建議,要對照脫貧退出標準,定期開展對脫貧對象的“回頭看”,建立動態管理機制。一旦發現問題和不足,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抓整改、補短板,確保脫貧得到群眾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本報記者顧仲陽、齊志明、程煥、邱超奕、韓俊杰、謝雨、孫振)

[責任編輯:銀冰瑤]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