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14日電 題:如何煉成“世界一流”?中央企業加快破解高質量發展“密碼”
新華社記者 王希
收入與利潤雙快增長、創歷史最佳,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行業對整體效益貢獻超過40%,全年去產能任務超額完成、資產負債率持續下降……在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2017年中央企業亮出了一份穩中向好、穩中提質的“成績單”。
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央企業立足新時代新方位,全力推動創新發展、全面深化國企改革、從嚴加強黨的建設,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在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新征程上邁出堅定步伐。
堅持創新發展不停滯
2月12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制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執行“一箭雙星”發射任務,將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兩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也是今年以來長征系列火箭完成的第7次成功發射。
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
“慧眼”衛星遨游太空,C919大型客機飛上藍天,首艘國產航母下水,首次海域可燃冰試采成功……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彰顯了央企“國之重器”的實力與擔當。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正式開港,“復興號”高鐵投入運營……重大工程建設捷報頻傳,標志著不少央企的核心產品和技術已達國際領先,實現了從追趕者到并行者、甚至領跑者的“華麗轉身”。
核心技術買不來、等不來,只有自己干出來。這些閃亮的成就背后,凝聚著中央企業積極踐行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新要求,專注實業、做強主業,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努力。
在加大投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同時,央企“雙創”工作成效顯著。截至去年底,央企共搭建各類“雙創”平臺970個,建成實體孵化器和科技產業園區271個,成立各類創新發展基金200多支。
目前國務院國資委正謀劃今后一個時期推動央企創新發展工作的總體思路,其中包括研究設立央企創新服務平臺、搭建央企創新發展基金系等具體舉措。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鋪天蓋地”的創業創新與“頂天立地”的科技突破相輔相成,將成為孕育中央企業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源泉”。
堅持深化改革不停步
盛科網絡(蘇州)有限公司是國內為數不多的能與國際一流芯片廠商“同臺競技”的高科技企業,其研發的“智橋”SDN智能高密度萬兆交換芯片已達國際領先水平。
不過,作為民營初創企業,盛科在成立之初曾面臨發展困境。2014年,盛科與央企中國電子“牽手”,成為其旗下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有效解決了資金緊張、品牌知名度不高和市場拓展困難等問題,經營業績大幅改善。
“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最大限度地調動各個投資主體的積極性,大家朝著共同的目標,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干。”中國電子副總經理李曉春說。
近年來,中央企業不斷將改革向縱深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明顯進展。
——2017年央企及子企業公司制改制基本完成,企業市場化基礎進一步筑牢;絕大部分央企建立起規范的董事會。
——央企在產權層面已與社會資本實現了較大范圍的混合,半數以上的國有資本集中在公眾化的上市公司,重點領域混改也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在去年3組7家央企重組基礎上,今年中核建設集團劃入中核集團,國資委監管企業戶數調整至97家;累計完成超1200戶央企子企業“處僵治困”任務。
除了在轉換經營機制上下功夫外,中央企業還著力提高國際化經營水平,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作為海外業務拓展重點,參與投資合作項目超過1700個。
“不論是全方位的深化改革,還是打造世界一流企業,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說,國企改革不能停,也不會停下來。
從嚴管黨治黨不放松
沒有外腳手架、沒有砌筑的噪音、沒有飛揚的塵土……在南京丁家莊二期保障房項目現場,施工人員實現了“像搭積木一樣蓋房子”,而這一切離不開項目經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蘇憲新和他帶領的黨員“創客”們。
近年來,蘇憲新所在的中建二局南京片區黨支部著力打造黨建“創客”空間,激發黨員“創客”活力,圍繞“全預制裝配式技術”不斷攻關,不僅獲得11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建設的南京上坊保障房項目還獲得了中國建設工程質量最高榮譽“魯班獎”。
這是中央企業不斷探索把黨建工作實打實地“融入”企業經營生產的一個縮影。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加強國企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根本保證和最大優勢。
目前,中央企業集團全部實現了黨建要求進章程,將黨組織研究討論作為董事會、經理層決策重大問題的前置程序,建立規范董事會的央企集團實現了黨委(黨組)書記、董事長“一肩挑”。
與此同時,黨建基層基礎工作逐步夯實,企業領導人員隊伍建設不斷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深入推進……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國資委黨委書記郝鵬表示,我們將2018年確定為中央企業黨建質量提升年,就是要推動國有企業黨建重點任務落實到位,提高國有企業黨的建設質量,全面開創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