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前沿理論> 正文

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引領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中國經濟歷史新方位作出的重大科學判斷。2017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特別強調,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的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且“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所謂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要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變成現實的發展。相對于高速度增長而言,當前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實質就是發展質量不高。新時代破解發展難題,必須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方向。高質量發展就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戰略引領下的發展。

高速度、低質量的發展催生新發展理念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令世人矚目,同時增長質量不高也成為大家的共識,經濟發展中的質量問題已相當嚴峻。如果問題不能得到改善,不僅將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難以為繼,還將帶來各種嚴重的社會后果。

創新能力不足仍然是制約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科技創新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在航天、高鐵等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取得了一批有影響的科技成果,如天宮、蛟龍、天眼、墨子、大飛機等,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但仍缺乏足夠的基礎創新、自主創新和知名品牌,科技成果轉化率、科技進步貢獻率與發達國家仍有不小差距,很多核心技術仍然受制于人,先導性戰略、高技術領域科技力量更是薄弱,一些關鍵產業、關鍵部門的原始創新能力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不相稱。在我國大量的外貿出口產品中,大多數仍然是初級產品,“中國制造”要轉變為“中國創造”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尤其是,近年來低成本資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驅動力明顯減弱,傳統比較優勢日益削弱,經濟發展動力缺乏,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和出口拉動的粗放型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發展動力必須轉向創新驅動,形成先發新優勢,實現創新引領發展,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打造新引擎、構建新支撐。

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協調突出

雖然我國經濟建設與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與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相比,現在的發展仍然是“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這主要體現在:一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重視城市作為經濟發展中心的帶動作用,城鎮化比率明顯提高,但城鄉二元結構的矛盾依然突出,廣大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水平與城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二是區域發展不平衡,區域發展分化現象日趨明顯。盡管中央政府通過開發西部、振興東北、中部崛起等大戰略,在政策上給以各種支持和優惠,但東部地區發展仍然領先于全國,中部和西部地區處于追趕型發展,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則相對滯后。三是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平衡,社會建設滯后于經濟建設,民生問題凸顯,社會矛盾突出。四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發展不平衡,精神文明建設滯后,人的現代化跟不上經濟的現代化。除此之外,還有諸如農業現代化與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發展不平衡等,這些發展中的不平衡問題如果不能得到相應解決,將會成為未來發展的羈絆。

生態環境惡化,人與自然不和諧加劇

支撐我國長期以來經濟高增長奇跡的是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由于大量的資源投入,引發了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環境承載力已達到或接近上線,生態環境整體功能下降,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減弱,加劇了人與自然的不和諧,國家生態安全令人擔憂。

多年來,國家大力推進環境保護,取得積極成效。但從總體上看,環境保護仍然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環境質量差、污染物排放量大、生態受損嚴重、環境風險高隱患多,提供優質生態產品的能力不足,環境保護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同時,重開發輕保護、重建設輕管護的思想仍普遍存在,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眼前和局部利益的現象在一些地區依然嚴重,邊治理邊破壞、點上治理面上破壞的現象時常發生。此外,生態保護管理體制不順、機制不健全、法制不完善、基礎薄弱、力量不足也是重要原因。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干凈飲水、安全食品、優美環境的要求日益強烈,生態環境惡化及其對人民健康的影響已成為突出的民生問題。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生態短板的現實要求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長遠需要,正倒逼我們必須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

對外開放總體水平不高

當前,我國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展,利用外資、對外投資、貨物和服務貿易穩居世界前列,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雙向開放格局正在形成。但是,我們也要正確判斷對外開放面臨的新形勢,即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肩負著更多的國際責任和擔當。

與在世界經濟中扮演的新角色相比,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總體上還不高,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還不夠強,應對國際經貿摩擦、爭取國際經濟話語權的能力還比較弱,運用國際經貿規則的本領也不夠強。從結構上看,各部門發展不平衡,貨物貿易發展速度較快且規模較大,占世界貨物貿易的比重不斷提高,而服務業的開放速度相對較為緩慢,服務貿易占世界服務貿易的比重較小;從利用外資的質量來看,量的增加與質的提高極不平衡,存在重規模輕效益、重引進輕消化等問題;在開放格局上存在“海強陸弱”“主要向東開放”的局面,國際國內發展大勢催生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貧富差距較大、基本公共服務不均等問題突出

我國在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貧富差距也在逐步擴大。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我國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2003年為0.479,2008年達到最高點0.491。雖然此后逐年下降,但仍高于0.4,即基尼系數的國際紅色警戒線,其中,2016年的基尼系數是0.465。而在20世紀80年代初,全國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僅在0.3左右。

當前,收入差距在區域之間、城鎮居民內部、城鄉居民之間都比較大。在收入差距擴大的同時,還面臨財產差距擴大的問題,而且這一問題正變得越來越嚴重,居民在財產方面的差距也是衡量貧富差距狀況的重要內容。有數據分析表明,中國的財產差距擴大速度遠遠超過收入差距擴大的速度。貧富差距過大帶來的問題還體現在獲取資源的能力、獲得公共服務的機會和質量的不平等,以致帶來機會的不平等,最終導致社會分化,不同階層之間溝通不足,階層固化加劇,貧窮與富裕的代際傳遞。這有悖于社會主義的本質,也不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更與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相背離。

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提出新課題,新課題催生新理念,新理念引領新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是對中國發展經驗、發展規律的新認識和新提煉,是中國共產黨發展理念的升華,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以新發展理念為戰略引領。

創新發展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

創新發展解決的是高質量發展中的動力問題。在五大發展理念中,“創新”不僅被置于首位,其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被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創新發展要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打造創新先發優勢、實現創新引領發展,并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

理論創新屬“腦動力”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也是各類創新的思想靈魂和方法來源,當今社會的競爭是人的創造力的競爭,實現理論創新必須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解放出來;制度創新屬“原動力”創新,是持續創新的保障,能夠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也是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核心是國家治理創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形成有利于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科技創新屬“主動力”創新,是全面創新的重中之重,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尤為密切,科學技術作為“乘數”作用到勞動力、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中,科技創新的“乘數效應”越大,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就越大,發展質量也就越高;文化創新是“軟實力”創新,是一個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為各類創新活動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這四大創新指明了高質量發展的創新思路、創新方向。

協調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協調發展解決的是高質量發展中的不平衡問題。根據實際情況,集中人力物力財力,著力推進協調發展,在促進城鄉協調、區域協調等發展的同時,努力在一些戰略重點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以帶動全局的發展。

通過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城鄉區域發展格局優化重塑,拓展發展新空間,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在區域協調發展方面,通過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注重大區域的協調發展,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加大力度支持老少邊貧地區發展,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地區優化發展,通過跨區域的協調發展,在更大范圍內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經濟發展的效率和質量。當前實施的“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都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推動資源要素在更寬的范圍內優化配置的重要舉措。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

沒有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只是一句空話。綠色發展注重解決的是高質量發展中人與自然和諧的問題。綠色發展就是要樹立與時代和實踐發展相適應的新的發展理念,遵循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規律,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

打破片面追求GDP、拼資源拼投入、重城市輕農村、先污染后治理、重效率輕公平等陳舊發展模式,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推進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強化突出環境問題治理,持續推進大氣、水、土壤等污染防治,繼續實施退耕還林還草等重大生態工程,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完善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開放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開放發展解決的是高質量發展中的內外聯動問題,目標是提高對外開放質量,發展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開放發展理念包含主動開放、雙向開放、公平開放、全方位開放、共贏開放等,將全方位升級我國開放型經濟。

主動開放,是把開放作為發展的內在要求,在多邊和區域層面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在重塑經貿規則等重大議題上,發出中國聲音,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積極參與和引領重要議題討論和新規則的制定,積極主動地擴大對外開放;雙向開放,是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格局;公平開放,是構建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通過法律、法規建設,提供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市場環境,實現各類企業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全方位開放,要加大西部開放力度,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將西部地區打造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點,進一步拓展陸海通道,并進一步擴大中部地區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對外開放,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共贏開放,不是零和博弈的“你輸我贏”,而是非零和博弈的“互利共贏”,通過國際交流合作,建設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享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追求

共享發展解決的是高質量發展中的公平正義問題。沒有共享發展,就容易喪失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共享發展為了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破解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共享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都根植于“人”,“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意味著要更加注重人自身的全面發展。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縮小貧富差距;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聚焦深度貧困地區推進脫貧攻堅;大力促進就業創業,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鼓勵創業帶動就業,破除妨礙勞動力、人才社會性流動的體制機制弊端;加強社會建設,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使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本文作者為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博導;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共享發展理念與中國實踐研究”(項目批準號:15ZDC005)的階段性成果】

責編:趙博藝 / 李 懿

責任編輯:張盈盈
標簽: 新發   高質量   理念   戰略   發展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