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 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彭清華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黨的十九大把深入推進脫貧攻堅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把精準脫貧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必須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強烈的歷史擔當和真摯的為民情懷,為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指明了方向。
廣西是我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也是貧困人口最多的省區之一。自治區黨委、政府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責任、最大民生工程、最大發展機遇,盡銳出戰,精準施策,2012—2016年累計減少貧困人口609萬人,初步核查2017年全區9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1000個以上貧困村出列、6個以上貧困縣摘帽,脫貧攻堅戰取得重大進展。
采取更加精細的工作
推動精準脫貧攻堅取得實效
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我們深入學習貫徹,堅持聚焦再聚焦、精準再精準,圍繞“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的要求,建立精準扶貧脫貧工作體系,努力做到工作務實、過程扎實、結果真實。
嚴把入口關。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我區設計18類98項指標,組織25萬名干部,按照“一進二看三算四比五議六核”的步驟,對全區488萬農戶進行入戶評估打分,利用大數據系統對相關涉貧因素進行查核比對,實行“八個一票否決”,識別出634萬貧困人口并建檔立卡,完善動態識貧監測系統,大大提高了識貧準確率和群眾認可度,得到中央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
嚴把幫扶關。建立“一戶一冊一卡”模式,給全區每戶貧困戶發放一本脫貧攻堅幫扶手冊、一張幫扶聯系卡,全面規范精準幫扶內容、做法、信息記錄。根據貧困對象致貧原因、貧困類型、幫扶需求,因村因戶因人精準施策,推進脫貧攻堅“八個一批”和“十大行動”,組織52.3萬干部職工結對幫扶114.5萬貧困戶,讓群眾了解政策、干部摸準情況,增強工作針對性,切實幫到點子上、扶到關鍵上、落到實效上。
嚴把退出關。將國家“兩不愁、三保障”標準細化量化為貧困戶“八有一超”、貧困村“十一有一低于”、貧困縣“九有一低于”的退出標準。貧困戶脫貧實行“雙認定”,驗收時由貧困戶戶主、驗收工作隊員和幫扶聯系人共同簽字確認,使脫貧成效得到群眾認可,防止“被脫貧”。
嚴把考核關。將設區市、貧困縣、非貧困縣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及扶貧對象脫貧核驗合而為一、同步進行,用統一時間、統一標準、統一程序、最嚴要求開展實地核查,倒逼脫貧攻堅責任落實。對市縣扶貧開發成效進行第三方評估,確保脫貧成效真實可靠。開展脫貧攻堅大督查和扶貧領域“機動式”巡視,促進扶貧領域風清氣正。
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
著力改善貧困地區發展面貌
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工作時強調,對貧中之貧、困中之困,要采取超常規措施。廣西經過多年的扶貧開發,剩下的貧困人口大多分布在生存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薄弱、自然災害頻發的地區。我們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以深度貧困為重點,切實補齊全區貧困地區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短板。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建立財政扶貧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從自治區到縣每年按10%~20%的增長比例安排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同時行業部門資金、財政涉農資金重點投向脫貧攻堅。加大金融扶貧力度,金融精準扶貧貸款大幅增加,扶貧小額信貸發放覆蓋面更廣,為加快貧困地區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構建大扶貧工作格局。統籌安排9000多個機關和企事業單位、5000名第一書記包村幫扶。全面實施“千企扶千村”活動,3600多家民營企業實施幫扶項目3700多個,投入資金10多億元。深入開展粵桂扶貧協作,廣東實現對廣西33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石漠化片區縣)的結對幫扶全覆蓋,逐步構建起東西部攜手協作、全社會合力攻堅的扶貧工作格局。
著力補齊關鍵短板。重點破解農村道路、水利、電力、網絡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問題,開展村屯道路建設大會戰,2017年全區建制村通暢率90%以上,建成20戶以上自然村(屯)屯級道路8400多公里,解決26.3萬貧困人口飲水困難問題,98%以上具備通電條件的自然村(屯)解決了生產用電問題,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覆蓋所有貧困村。
采取更加有力的舉措
不斷提高貧困群眾生活水平
脫貧攻堅質量高不高,關鍵看群眾生活好不好。廣西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努力讓貧困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解決好“票子”問題。把發展產業作為脫貧增收的根本之舉,每個貧困縣確定幾個特色產業,每個貧困村確定幾個特色產品,創建一批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吸引數以百萬計的農民工返鄉創業。大力發展鄉村旅游,2017年全區鄉村旅游消費超過1400億元,增長近30%,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區平均水平。
解決好“房子”問題。全面落實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責任制,在全區549個安置點組建專門工作班子,包建設進度、包工程質量、包資金管理、包搬遷入住、包后續產業發展、包就業創業、包穩定脫貧、包考核驗收,制定任務書、線路圖、責任人和時間表,加快建設進度,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就業、有收入。2017年35.9萬貧困人口搬遷入住新家。
解決好“里子”問題。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重點,出臺專門實施意見和優惠政策,推動5000個貧困村全部設立村民合作社,重點通過資源開發型、資產盤活型、產業帶動型等10種模式發展村級集體經濟。2016年和2017年摘帽村的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均有2萬元以上。
解決好“根子”問題。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把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增強發展能力作為根本舉措,2017年累計免費為5.35萬貧困群眾開展訂單、定崗、定向、菜單式技能培訓,幫扶21萬貧困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鼓勵和支持貧困群眾靠自己的雙手改變命運。
作為西部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廣西仍有270萬左右貧困人口,脫貧攻堅任務依然十分艱巨。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始終銘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囑托,決不辜負全區各族人民的殷切期望,繼續舉全區之力,下“繡花”功夫,做“精準”文章,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以實際行動迎接改革開放40周年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