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隊伍的不穩定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積極的一面,是指干部隊伍的正常流動,包括體制內外的流動,不僅可以激發干部的競爭力,提升干部個人的素質能力,而且也有利于通過有效的新陳代謝機制,保持干部隊伍的活力,使干部隊伍結構更加合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干部隊伍通過公務員制度的建立和一系列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嚴把“進口”、管好“樓梯口”、暢通“出口”,使干部的整體素質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干部隊伍建設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而消極的一面,是指干部隊伍的不穩定將使干部對未來的預期難以把握,導致人心渙散、人才流失、工作效率低下等問題。因此,在實踐中必須把握好干部隊伍“穩定”與“不穩定”的平衡。
黨的十八大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任務、新目標,提出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五大發展理念等一系列重大舉措。面臨新形勢新任務,迫切需要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振奮精神、同心協力、鼓足干勁,更好地做出一番事業。但從當前干部隊伍的現狀看,這一期望并沒有在現實中展現出來。相反,干部隊伍中的懶政、怠政、不敢為、不愿為、不能為等“為官不為”現象開始逐步蔓延,一些地方或部門的領導干部離職辭職的報道也陸續見諸媒體。應該說,出現這種行為和不穩定局面,是我們不希望看到的。在我國,由于各級黨政機關在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所以,黨政干部隊伍的不穩定以及部分干部的不作為問題勢必會在社會上造成很多負面影響。
首先,影響黨和政府的社會形象。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始終將“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執政的宗旨,這也是共產黨執政合法性的最大來源。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是基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加大懲治腐敗的力度,重塑黨的形象,嚴格黨的紀律,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并且提出了好干部的五條標準,贏得了廣大群眾的普遍歡迎。但是,現實中我們卻發現,一些地方和部門,干部隊伍出現了心態不穩和個別干部逃避責任的現象,“懶政”、“怠政”現象開始蔓延,干部“不作為”問題開始凸顯。這些問題的出現顯然距離好干部標準和老百姓的期望相去甚遠,無疑會影響到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和為民服務的良好形象。
其次,影響中央重大決策的貫徹落實。十八大以來,中央圍繞當前國內經濟和社會發展形勢出臺了很多改革措施,形成一系列重大決策,但在打通政策執行的“最后一公里”環節上目前仍存在許多問題,政策執行中的“中梗阻”現象依然存在,嚴重影響到政策的實施效果,社會各界和老百姓普遍不滿。李克強總理指出:“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敗,不作為的‘懶政’也是腐??!”現在很多企業家和基層群眾反映,以前到一些政府部門辦事是“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現在則是“門好進、臉好看、事不辦”。以前政企關系雖然不清,但雙方至少還可以一起共事,“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現在個別政府官員躲著企業,怕惹麻煩,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最后,影響黨政機關效能的提高和干部素質能力的提升。一些干部的“不作為”以及由此產生的干部隊伍不穩定,必然會在黨政機關干部隊伍中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導致機關干部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缺乏信心,或者感到個人的職業發展預期難以實現,從而喪失學習和創新的動力,缺乏干事做事的熱情;在一些官員身上,使命感、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缺失,抱著“不干事也不出事”的態度,“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些問題將影響到黨政機關效能的提高和干部素質能力的提升,進一步制約了黨政機關的自身建設水平的不斷提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重塑清明的政治生態環境作為黨政干部隊伍穩定的基石,作為干部做事做人的基本坐標。盡管在政治生態的轉型時期,可能會造成一些人的不適應,但通過一定時間和過程的積累,當新的政治生態成為一種常態時,廣大干部對于自己的未來職業發展就會形成新的預期,作出新的選擇,干部隊伍也會逐步趨于穩定。
(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嚴肅黨內政治生活 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新華網,2016年6月29日。
責編/溫祖俊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