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敘事

核心提示: 民族文化和文化敘事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乎一個民族精氣神的凝聚。中國人民以嶄新的精神狀態重拾了民族文化自信心,文化自信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柱;以嶄新的思想面貌連接了中華民族的文脈,開啟了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進程;以嶄新的國際視野參與文明的交流互鑒,在世界范圍內講述中國故事、闡釋中國理念、傳播中國價值;以嶄新的奮斗姿態進行文化創新活動,走上了建設文化強國的新征程。建設文化強國,就是民族復興的文化敘事過程。

在人類歷史上,支撐國家興衰更替的往往是經濟的繁榮、財富的聚集、人口的增長和軍力的強盛,但留給后人驚嘆、沉思和崇敬的,卻更多的是那些包含著當時人民的進取意識、器物和觀念的創新、思想廣度的拓展和深度的挖掘以及民族奮進與崛起的文化敘事。

中國曾經有三皇五帝的文化奠基,秦皇漢武的武威遠播,唐宋時期的文化繁榮,元明時期的陸海擴展,直到清朝,仍然以泱泱大國之態立于世界的東方。然而到了晚清,中國的榮耀已經是“落日的輝煌”。由于錯過了“現代性”的頭班車,中國落伍了,成為被列強覬覦、欺侮和瓜分的對象。不過,對于大歷史而言,中國在近代的相對落伍只是一個短暫的歷史“瞬間”,我們的民族精神從來沒有湮滅,中國人民民族復興的意識早在1840年就被列強的堅船利炮所喚起。從林則徐到康有為,從嚴復到譚嗣同,從孫中山到毛澤東,中國的仁人志士從未失去民族復興的信心;中國人民奮起抗爭、前赴后繼,從未喪失民族振興的意志。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人民重新站了起來,而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進程,標志著中國開始走上富強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礎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經進入了新的歷史起點。中國的發展已經改變了世界格局和世界歷史發展的方向,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進程和中國參與世界治理的前進腳步,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人民開始譜寫民族振興的文化敘事新篇章。

中國人民以嶄新的精神狀態重拾了民族文化自信心,文化自信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柱

回溯歷史,中國人有理由對中華文化充滿自信。中國的歷史就是華夏文化不斷吸引、召喚各個族群的人民卷入并參與中華文化創造的過程,由此才有了自古至今綿延不斷的中華文化,就有了作為大國且有獨特文明范式的當代中國。

當一種文化強盛時,容易出現文化自滿的傾向;當一種文化發展遇到挫折和困境時,容易出現文化自卑的心態。在古代,中華文化獨步東亞,譽滿四周,因而就容易產生文化自滿的心態。這種心態開始侵蝕我們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使中國逐漸成為一頭“睡獅”。當西方人攜先進科技文明來襲時,我們才懵懵懂懂地睜開睡眼,不得不尋求“自強保種”“救亡圖存”的可能路徑。洋務運動曾經幻想僅僅利用西方的器物,即所謂“中體西用”來回應西方的挑戰,試圖在不進行根本改革的情況下,以中國傳統的思想、文化、制度為根基,引進并應用西方先進的科學和技術來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但甲午戰爭的失敗粉碎了洋務運動的迷夢。

縱觀歷史,唯有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使中華民族重新站了起來。我們夢想鳳凰涅槃般的民族復興,上世紀50年代,我們曾說過“蘇聯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也曾經提出“趕美超英”的口號,但這依然是以別人的文化作為標桿,以他人的標準作為尺度。當鄧小平同志坐在日本的新干線上,思考的是如何讓中國走上發展的快車道。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摸著石頭過河,不斷深化改革開放,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然而,在中國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解決了文化自卑的心理癥結。一些人把西方的觀念看作是普世的,把洋貨看成是高品質的,把“原裝的”看作是正宗的……,這都是自卑心理在作祟。中國和新興國家的發展在改變著這一切。美國學者格奧爾格·伊格爾斯說:“過去,全球化的主要動力來自于西方。如今,世界各地,尤其是東亞更為全球化注入了不可估量的新鮮活力。但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在全球化的進程中蘊含著高度的西方化。西方化決不會導致各種文化趨向同一,它只是在不同國家,以本土文化為根源,對西方影響做出的不同的回應。”①可是,這仍然是西方人的觀點。雖然這種觀點在幾年前還有一定的市場,但是在今天卻已經過時了。因為我們已經從“跟跑者”變身為“并跑者”,在某些方面還成為了“領跑者”:量子衛星、高鐵、共享單車、支付寶等不斷涌現的新事物,改變的不僅是中國人的生活,甚至對世界產生了影響。我們不能再跟著別人的方式進行敘事,我們必須以自己獨立的方式敘述我們的創新時代、我們的文明引領活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而且我們也開始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我們的發展不再是對西方發展的反映,而是按照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達到合作共贏的目的。正因如此,習近平同志明確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我們不僅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還要堅持最根本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從此我們開始徹底走出文化自卑的陰影,以文化自主創造者的自覺來面對中國發展和全球問題,以自主敘事者的姿態敘述中國的發展、世界的治理、人類的進步。

中國人民以嶄新的思想面貌連接了中華民族的文脈,開啟了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進程

當今世界,每個國家至少在形式上都是擁有獨立主權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與其他民族相互區別的文化。中國不僅是一個國家,而且是有著悠久傳統和文明范式的國家;中華民族不僅是一個民族,而且是體現中華文明范式的多元一體的民族共同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生命之“根”和精神之“魂”,有了“根”和“魂”,中國才有了自己的文化敘事。

根據美籍匈牙利學者赫勒的說法,在歐洲和偉大的東方文明中,“歷史回憶和對往昔記憶的珍視扮演著最為重要的角色。歷史記憶保存在故事、傳說和符號中,在這里,英勇的事件、偉大的競賽和特別的磨難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歷史記憶講述行動的故事,講述各種制度的起源和它們的消亡。過去制度的內在結構不是保存在歷史意識的深處,而是通過男人和女人的行為保存下來”。③如果不去記憶,我們就有可能失去文化上的“根”和“魂”,我們就會失去自主敘事的能力。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而批判性繼承、揚棄式發展是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但是,由于受文化自卑心理的影響,我們對繼承往往過于挑剔,不僅失去了對傳統的尊重,而且“去其糟粕”往往用力過猛,使優秀傳統文化被割裂成碎片,難以形成文化的生命之脈。

現在,我們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能夠體現中華民族的文化特點,而且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中國能夠在危難困厄中奮起,在百舸爭流中領先,靠的就是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綿綿不絕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提,是中國得以重新崛起的精神根基。只有立足歷史,才能更好地走向未來。我們應該以更加嚴肅的態度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我們色彩斑斕的文化敘事。我們必須結合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就是按照時代要求對傳統文化的形式和內涵進行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更有表現力的形式;創新性發展,就是依據時代發展的特點對傳統文化的形式和內涵加以拓展、補充、完善。由此,我們將會走向中華文化繁榮發展的新高潮,開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敘事。

中國人民以嶄新的國際視野參與文明的交流互鑒,在世界范圍內講述中國故事、闡釋中國理念、傳播中國價值

在漫長的歷史中,中華民族在與周邊民族的交流、互鑒中發展壯大,文化內涵得以不斷充實,文化表達方式更加豐富。近代以來,文化自卑心理使我們開始部分地失去自主敘事的能力。正因如此,中國共產黨在走向世界之時,從未拋棄獨立自主的意識。只有立足本來,才能更加有效地借鑒外來。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以更加自覺、更加開放的姿態走向世界。文明因交流而多姿多彩,文化因互鑒而豐富多元。經濟全球化既為中國的和平發展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背景和前提,也為中國提供了越來越豐贍的文化資源。我們可以從世界范圍內吸收優秀文化成果,不斷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逐步提高我們的敘事能力。同時,我們也絕不能忘記自己是獨立的敘事者,別人的敘事方式無法敘述我們的生活方式、文化形態和精神世界。

過去,我們在世界上發聲不多,那是出于自信心不足,長此以往,便失去了講話的能力。現在,我們已經意識到自己必須在世界上發出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價值,我們深知必須堅定文化自信,創新自己的敘事方式和話語體系,為人類文明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

中國人民以嶄新的奮斗姿態進行文化創新活動,走上了建設文化強國的新征程

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只是文化繁榮發展的基礎和起點,要建設文化強國,必須基于歷史的發展和時代的要求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這首先要求我們激活自身文化創造力,提升文化敘事能力。

文化要充滿活力,必須有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文化產業是文化生產者、創造者及文化生產要素組織者的活動平臺,是文化生產力得以發展的載體。進行文化的時代轉化和創新,還要有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先進理念作為價值引導,文化敘事必須有靈魂和價值取向。過去,我們在世界各處銷售的標有“Made in China”的產品,大多還是一些附加值比較低的產品。現在,我們逐漸走向產業鏈的高端并逐漸認識到:高端的就是文化產品,或是產品中所蘊含的思想和價值觀念。我們應該更加自覺地逐步提高產品的文化價值,增加產品的文化內涵。

偉大的民族不僅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而且這種傳統應該是引領人類歷史和文明進步的先進價值理念。我們究竟需要什么樣的價值理念?習近平同志指出,“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與闡發”,就要“把超越時空、跨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在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樣性的背景下,只有符合歷史發展規律、反映社會前進方向的價值觀,才具有超越時空、跨越國度的世界歷史性意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于中國道路和中國實踐,必定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主流意識形態。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實踐遵循著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軌跡,因而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必定具有普遍性的世界歷史意義。正因如此,我們應該把文化敘事的重點放在闡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反映人類歷史發展方向的先進性上,放在這種價值觀超越時空、跨越國度的永恒魅力上。

民族文化和文化敘事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關乎一個民族精氣神的凝聚。沒有中華文化的繁榮發展,沒有獨立自主的文化敘事,就不可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當代中國人民正在以前所未有自信姿態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建設文化強國,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敘事過程。

(作者為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

【注: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的整理、傳播與數據庫建設”(項目編號:15ZDB003)的研究成果】

【注釋】

①[美]格奧爾格·伊格爾斯撰,范麗軍、叢修凡譯:《全球化與歷史研究》,《山東社會科學》,2008年第1期,第11頁。

②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新華網,2016年7月1日。

③[匈]阿格尼絲·赫勒著、李瑞華譯:《現代性理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145頁。

責編/王妍卓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谷漩]
標簽: 敘事   中華民族   復興   文化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