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集生態、生活、生產三位一體的系統工程,其中鄉村景觀建設是這項工程的一個重點方面。 近幾年,在美麗鄉村建設政策的推動下,鄉村景觀建設取得了很大成效和進展,鄉村面貌也煥然一新。
然而,在鄉村景觀的建設中由于缺少科學的規劃,過于強調現代化的升級改造,在村莊整治和遷建過程中導致當地一些文物古跡、人文傳統、風俗民情等鄉土文化遭到破壞。一味模仿示范村的模式,也使得一些原本具有地域特色的村莊被一個個千篇一律、面孔雷同的村莊所取代,造成了鄉村原有風貌和特色的喪失。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忽視了當地鄉土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導致了鄉村景觀建設中文化內涵和鄉土特色的缺失。如何將當地的鄉土文化元素運用到鄉村景觀的建設中,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鄉土文化倡導人與自然之間、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生
鄉土文化指的是農村一定區域內,當地居民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形成的體現鄉村精神信仰、交往方式、行為習慣的一種具有獨特個性的傳統文化形態,主要構成元素有風俗、禮儀、飲食、服飾、建筑等。鄉土文化在我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內涵豐富。
鄉土文化從存在的形態上分為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兩大類。物質形態的鄉土文化包括鄉村聚落、鄉村建筑、民俗工藝品等;非物質形態的鄉土文化包括民風民俗、行為方式、民間文藝表演、傳統節日等。鄉土文化體現了鄉民的精神創造和審美創造,具有地域性和獨創性的特征。它服務于農耕社會,是整個農村社會發展的基礎,也是維系當地居民凝聚力的文化形態。同時,它也是人們陶冶情操、凈化靈魂的載體,是整個民族得以繁衍發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結晶。
伴隨著社會的變遷和進步,“鄉土文化”的含義也在不斷地延伸和發展,但是其核心的理念和主要的內涵始終如一,就是倡導人與自然之間、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生。
鄉土文化在鄉村景觀建設中的作用
鄉村景觀不同于自然景觀和城市景觀,具有鮮明的自然性、生產性和人文性的特點,是自然景觀、聚落景觀和生產景觀的綜合體。它的形成因素主要有三個:本地的自然環境、當地居民長期形成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地域特色的鄉土文化。其中鄉土文化是鄉村景觀建設的文化根脈和“軟實力”,它在鄉村景觀建設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凝聚鄉民力量,積極參與鄉村景觀建設。鄉土文化中所蘊含的地方精神、地方情結以及信仰等,已經滲透到當地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保留住鄉土文化特色就是留住了“鄉韻”,記住了“鄉愁”。鄉村景觀的建設離不開當地村民的積極參與。在建設中尊重鄉土文化,一方面可以重振鄉村精神,另一方面增強農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使當地居民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自覺投身到當地鄉村景觀的建設中去,保證鄉村景觀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體現鄉村景觀的面貌和特色。當前,在鄉村景觀建設中由于一味追求現代化的升級改造,模仿所謂的示范村模式,造成鄉村景觀特色的缺失,究其原因就是忽視了鄉土文化的作用。作為地域文化的記載,鄉土文化本身就體現著鮮明的地域特色。這些體現著當地人風俗習慣和審美習慣滲透到鄉村景觀的各個方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當地聚落景觀、生產景觀、人文景觀。因此,只有尊重鄉土文化的地方差異性,才能真正建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鄉村景觀。
體現鄉村景觀建設的文化內涵。“美麗鄉村”體現的不只是一種生態環境理念,也是一種生活方式。鄉村景觀的建設不能僅僅是對鄉村居住、生產、生活環境的一種外在物質形態的構建,還應該體現出其內在的文化底蘊。要充分考慮到使用者的精神需求,滿足它們深層次的藝術感悟以及文化訴求。這就要求充分尊重當地長期形成的鄉土文化元素,并把它運用到鄉村景觀的建設中去。
助力實現鄉村景觀建設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的統一。當地特色的鄉土文化元素的融入將極大提升鄉村景觀的文化內涵和地域特色,通過保護歷史文物古跡,建設地方傳統特色的民居建筑,帶動鄉村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另外,通過保護當地生態環境、建設民俗工藝品生產基地等,推動現代創意農業的發展。開展以生態觀光、田園采摘為主的農事體驗和休閑旅游,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實現鄉村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的統一。
鄉土文化元素在鄉村景觀建設中的運用
堅持傳承與創新并行,推動鄉村聚落景觀建設。鄉村聚落景觀主要包括鄉村民居建筑、街道、廣場、公園、文化場所等。它們記載著村莊悠久的歷史文化,體現著村莊獨特的審美傾向。在村落選址、布局及建筑風格方面,處處體現著因地適宜、擇吉而居、崇尚自然、綠色的鄉土理念。當前在一些地方的鄉村景觀建設中,建筑風格模式化和城市化的傾向導致了鄉村景觀千村一面,原有鄉村特色逐漸喪失。伴隨而來的是家園感的喪失,鄉土文化認同的崩潰以及信仰體系的動搖。因此,對鄉村傳統建筑風格的傳承保護與創新改造并用尤為重要。一方面,要加強對鄉村中古民居、牌坊、小橋、古戲臺等歷史古跡的保護。保持原有的鄉土本色,尊重村莊原有肌理和建筑風格。另一方面,要考慮到時代發展的需要,進行符合現代人生活需要和審美取向的創新改造。
崇尚自然、綠色的理念,建設田園型自然景觀。鄉土文化所蘊含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對鄉村自然景觀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我國鄉土文化中所折射出的敬畏自然、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體現了一種樸素的自然觀。鄉村廣闊的田野,起伏的山崗,蜿蜒的溪流,茂密的林木,隱現于其間的村落,體現著千百年來我國農耕文化對于“桃花源”般理想生存環境的向往。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卻淡薄了。由于日益增長的物質追求對自然資源過度開發造成了嚴重的生態危機,進而表現為一種文化危機、生存危機。在經歷了社會整合、經濟崛起階段后,回歸生活邏輯,建設人與自然相和諧的鄉村自然景觀成為必要。
建設鄉土元素與現代農業相融合的鄉村生產景觀模式。傳統的鄉村生產景觀主要包括農田的整體風貌和農作物的生長景觀。然而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鄉村生產景觀的功能和范圍也得到了拓寬,被賦予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創意,使之兼具了經濟、生態和美學價值?,F代鄉村生產景觀以現代農業和鄉土文化為支撐,進一步拓展了農業的功能。以河北省為例:河北固安縣依托柳編、臉譜、漆雕、刺繡、陶藝等特色鄉土文化元素,挖掘旅游資源,大力發展觀光休閑農業和體驗農業,吸引城區及京津游客觀光度假。這體現了一種新型的農業生產和生活方式,是一種文化藝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鄉村景觀模式,是當前鄉村生產景觀建設的主要方向。
建設具有特色的現代鄉村景觀離不開鄉土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因此,要給予“鄉土”元素以足夠的解讀、尊重和運用,使之重新融入今天的新農村建設中去,使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現代文明相得益彰、相映生輝,重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這對維持農村生態、文化特色,建成一個經濟發展、文化內涵豐富、看得見青山、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為河北經貿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河北省2017年度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河北省美麗鄉村建設中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研究”(項目編號:HB17YS021)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王云才:《鄉村景觀旅游規劃設計的理論與實踐》,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年。
②盧淵、李穎、宋攀:《鄉土文化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傳承與保護 》,《西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3期。
責編/溫祖俊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