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委、市政府在制定“十三五”規劃時提出,要率先實現整體脫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走在全省前列。中央要求2020年全國建成小康社會,株洲市提出提前實現,株洲市何來這般勇氣?何有這般底氣?
株洲這般勇氣和底氣來源于社會力量的凝聚,形成于株洲“黨政主導、社會主幫”的扶貧模式。第一,政府主導——營造脫貧攻堅的良好社會環境。2016年的國家扶貧日,株洲舉辦“百日攻堅 百村脫貧”誓師活動,100個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或村支部書記集體宣誓,14個行業部門、社會各界代表紛紛表達“脫貧攻堅你我有責”的態度。第二,政府引導——先富地區結對幫扶貧困地區。株洲市充分發揮政治制度優勢和城市資源優勢,從2015年起,部署安排市區的天元區、荷塘區、云龍示范區結對幫扶茶陵縣,而蘆淞區、石峰區則結對幫扶炎陵縣,形成城市支援農村、合力攻堅的扶貧局面,取得了不錯成效。第三,政府推動——四大扶貧基地推動幫貧解困。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株洲市從“授人以漁”的角度,決定建設教育培訓、轉移就業、光伏和電商四大社會扶貧基地,嘗試擺脫運動式扶貧、確立長期扶貧機制。第四,政府創新——“一張網、一個聯盟、一支基金”激發精準扶貧內生動力。株洲市充分利用“中國社會扶貧網”的輻射廣度、“社會扶貧聯盟”的平臺高度和“扶貧基金”的創新深度,找到了解決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最根本、最長效、最可持續之路。
責編/李一丹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