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這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新階段。建設生態文明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永續發展的戰略目標,也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和必由之路。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和顯著成效。黨的十九大,又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的戰略高度,作出了進一步的擘畫部署。
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向縱深發展,亟需問題導向、強化“四講”。
一是要“講政治”。優美的生態是最普惠的公共產品,優良的環境是百姓最關心的民生福祉。因此,要從“講政治”的高度認識、重視和落實生態文明建設任務和措施,處理好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的關系。第一,要強化“四個意識”,建立健全縱向聯動、橫向協同的生態文明建設推進體制和機制,明確生態文明建設橫向職責分工和縱向責任布局,完善激勵、約束和問責機制。第二,要充分認識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場轉變人民生活方式的革命,是一場轉變社會生產方式的革命。這不僅是政府的責任,也是企業的責任,同時亦是社會組織和全民的共同責任。因而,需要加快營造政府領導、企業主體、社會共建、全民行動,合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格局。
二是要“講科學”。人是自然的一份子,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科學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自然,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理念和根本途徑。當下,扎實高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走彎路,不留歷史遺憾,尤其要“講科學”,加快落實科技支撐能力建設。第一,要盡快組織統一標準、統一設計,整合建立生態環境綜合監測、評估、預警系統和常態化業務體系。第二,國家要重點支持氣候、自然災害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和相互作用機理研發,以指導生態功能區劃和紅線精準落地。第三,要盡快組織制定科學、精細的生態功能區劃和劃定生態紅線,明確全國各地具體的生態功能和量化的三條生態紅線。
三是要“講法治”。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轉型發展的戰略要求和急迫任務,亟需全社會共建和全民參與,依法規范和引導是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方式。因此,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講法治”,強化法治建設。第一,需盡快立法明確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民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責任和義務。第二,需盡快以法律、法規的形式明確基本生態功能區劃、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生態紅線、主要的資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指標等量化的硬約束。
四是要“講市場”。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任務是平衡自然生態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因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所以無論資源利用還是環境保護,市場都起關鍵作用。一方面,要加快推動生態環境產品化、產品市場化;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財政、稅收、金融等市場化引導、調控和激勵、約束機制體系。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當下,問題導向、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任務扎實高效落地,亟需落實“講政治”“講科學”“講法治”和“講市場”的具體措施。
(作者為河北省氣象局局長)
責編/肖晗題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