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互聯網+”時代,運用“互聯網+”推動高校黨建工作,促進二者的融合已是大勢所趨。運用“互聯網+”思維創新高校黨建路徑,用“互聯網+”助推黨建工作模式創新,打造“互聯網+”黨建特色品牌,穩“故”納“新”,創新高校黨建工作,激發高校黨建活力。
【關鍵詞】 “互聯網+” 高校 黨建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在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信息傳播方式、思維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同時,也催生了新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模式。將傳統的工作方法與新的管理模式有機結合、創新發展,充分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開展黨建工作,是黨建工作面臨的新課題、新任務和新要求。而高校主體中,在校學生屬于“網絡新一代”,高校教師更多的是熱衷現代傳媒的青年教師,這就意味著,相比其他行業而言,高校的黨建工作要更加積極地推動“互聯網+”與黨建的融合,穩“故”納“新”,創新高校黨建工作,激發高校黨建活力。
運用“互聯網+”思維創新高校黨建路徑
“互聯網+”思維主張“創新”“開放”“參與”“連接”“共享”“互動”“融合”,其核心是以人為本、連接一切和資源整合。對于高校黨建工作來說,就是要樹立起“以人為本”“服務為王”的全新理念,“通過網絡走好群眾路線”,做到“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時指出,“很多網民稱自己為‘草根’,那網絡就是現在的一個‘草野’”“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新形勢下高校黨建工作者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要善于運用網絡了解民意、開展工作,提升網絡溝通能力。以黨員需求為導向,通過搭建“云平臺”,架起“互聯網+”黨建工作“連心橋”,開展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黨建活動,使更多的黨員之間建立溝通、學習和交流的連接,讓更多的黨員有歸屬感、參與感和獲得感,使黨建工作永葆生命力。
大數據、云計算這兩個“互聯網+”最獨特的技術有助于實現高校黨建精準化管理,能大大提升黨建工作的科學化和精準化水平。黨組織和黨員每天要面對大量的數據和信息,他們要對這些信息進行及時的處理,完善系統分析和進行實時的動態追蹤,通過云計算能夠更精準地評估數據和預測未來事件,進而有效提升開展黨員教育、日常管理、黨員考核等各項工作的針對性。運用“互聯網+”思維提升黨建工作水平,需從黨建的細節處出發,完善工作的精細化管理,確保工作的開放性、主動性,實現雙向的互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可以完美實現上述目標,使“難作為”轉化成“易作為”。此外,“互聯網+”的開放共享能夠有效實施網絡監督,使得黨建工作更加透明、及時。
用“互聯網+”技術助推黨建工作模式創新
推進“互聯網+”黨建,要著眼于創新對黨員的管理政策,定期對黨員進行教育和培訓,完善服務模式,將信息技術充分地應用于黨建工作,讓黨建信息像空氣一樣不受地域、時空的限制。擴大高校師生對黨政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努力探索建立“互聯網+黨建”模式。
推行“互聯網+” 黨員管理。黨組織建設的首要任務是提升凝聚力,而凝聚力強弱又在于如何管理黨員隊伍,這就需要依靠大數據平臺,開發出一套綜合管理系統。一是便于靈活對接。普通黨員群眾可以登錄查詢入黨流程、黨組織關系接轉等信息,參與網上開展的黨日活動、組織生活會,及時對接靠攏黨組織。二是實行智能處理。大數據系統對黨員信息進行全程紀實、分類整合,并將零散數據轉換成圖表,直觀顯示黨員結構分布、發展動態等情況。三是實現精準管理。通過實行積分的方式進行考核,對黨員的行為信息進行充分的挖掘,確保其行為與社會行為的對接,制定獎懲制度,黨員管理應該嚴格地按照各項制度執行。
開展“互聯網+” 黨員教育。“互聯網+”可打造黨員教育網絡平臺,推動黨員教育普惠化。一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教學內容,通過與黨校、高校合作,組織師資力量錄制通俗易懂、鮮活生動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相關教學課件,強化理想信念教育,滿足普通黨員個性化需求,提升黨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擴大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影響力。二是開啟自主選擇教學模式,運用網絡教學平臺開通黨建慕課。黨員可以借助自己的移動終端進行學習,并且可以按照自己的時間選課,自主學習的特征非常明顯,能夠及時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黨的最新方針和政策。三是在教學成果的評估中,完善了雙向評估的機制,黨員可以在線上學習理論知識,在線下學習實踐知識,線上測試和線下測評相結合。建立黨建管理平臺,黨員可以在平臺上學習黨章,并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根據相關的內容,黨員可以接受測試,完善了民主測評。一些“互聯網+”學習平臺能夠記錄普通黨員動態考核登錄學習情況(包括觀看視頻、互動討論、作業情況、線上考試)等,結果可作為黨員年度考核的依據,提升黨員的誠信意識、擔當意識和責任意識。
完善“互聯網+” 黨員服務。“互聯網+”黨員服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運用“互聯網+”滿足黨員學習成長需求,為黨員提升綜合能力服務;二是引導黨員用好“互聯網+”,為人民服好務。前者是基礎和條件,后者是落腳點和歸宿。這是因為黨建工作的基礎在于為群眾謀福利,應該密切聯系群眾,而“互聯網+”就是新時期黨員服務的有力助推器。一是有問題能夠更為及時地傳達,表達民情更為快捷。高校黨員群眾在需要民事項目代辦、民生問題解決時,及時通過手機客戶端上傳需求,黨組織服務終端能夠及時進行反饋、部署落實。二是有政策能夠及時發布,宣傳民事更為便利。及時收集與高校師生相關的政策信息,并按照高校師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消息推送。三是有決策能夠及時咨詢,集中民智更為迅速。針對高校黨的建設熱點問題,通過平臺上互動的方式,對民眾的思想動態進行調查,并且發動他們積極地建言獻策,以促進工作的開展。腳步達不到的地方,聲音可以傳到;聲音達不到的地方,網絡可以達到。運用“互聯網+”能夠實現黨建服務的動態延伸,切實實現為民服務的“最后百米沖刺”,推動高校黨建工作精細化、便捷化。
打造“互聯網+” 黨建特色品牌
2016年7月1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趙樂際到共產黨員網調研時強調,“把黨員教育信息化平臺辦出特色、辦出品牌、辦出影響、辦出成效,使其成為全面從嚴治黨的工作平臺、與時俱進的黨員教育平臺、聯系服務黨員的互動平臺,成為廣大黨員和群眾喜聞樂見的精神家園”。這既是對黨員教育信息化平臺的殷切期望,更是對推進“互聯網+黨建”、提升黨建信息化水平的動員號召。網上黨支部、網上繳納黨費、空中黨課、網上黨建可以讓“互聯網+黨建”思維真切地成為傳播黨建知識的前沿陣地、開展黨建工作的交流平臺、黨員學習教育的“空中課堂”和服務師生黨員的“綠色通道”。要開發黨建辦公智能手機軟件,黨員通過軟件能夠便捷地查看黨建知識,便于自己全面地了解文件、文化、信息,黨員用戶還可以便捷地與上級領導取得聯系,及時咨詢相關的疑慮。
搭上“互聯網+”的快車,高校的黨建工作既充滿挑戰,也充滿機遇,采用新的科學技術手段,才能使黨建工作更加地具有號召力,使黨建工作可以感染更多的群眾,確保黨的先進思想可以被及時地宣傳,引領社會新風尚,從而進一步激發高校黨建工作活力。
(作者均為河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2016年河北省高等學校科學研究計劃項目“互聯網+高校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研究”(項目編號:SD161074)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的網絡觀: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4年11月20日。
責編/宋睿宸 美編/于珊 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