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十九大開幕式上提出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歷史使命,指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談到了要堅定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將健康中國從建設任務提升至戰略任務,說明了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建設健康保障體系,促進健康扶貧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其中,推進健康扶貧工程,要精準施策,著力解決好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
整合優質健康資源相匹配是提供精準化健康服務的前提。當前,中國建起了全球規模最大、覆蓋13億多中國人的醫療保障網,世界衛生組織認為中國健康事業是“發展中國家的典范”。通過深化醫改、優化資源配置,保障人民健康,全國所有公立醫院已全部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徹底告別了“以藥補醫”。
注意維護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調動公立醫院積極性,保障公立醫院可持續運行。要統籌考慮當地政府確定的補償政策,精準測算調價水平,同步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通過規范診療行為、降低藥品和耗材費用等,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利用信息化手段對醫療機構門診、住院診療行為和費用開展全程監控和智能審核,做到事前提醒、事中控制、事后審核。落實公立醫院藥品分類采購,區分藥品不同情況,通過招標、談判、直接掛網、定點生產等方式形成合理采購價格。
發揮醫保基礎性作用,完善基本醫療保險政策
十九大報告中提到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醫療保障制度和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其中,醫保在深化醫改,促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方面具有基礎性作用。
首先,改革要進一步加強醫保經辦管理職能。通過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覆蓋范圍、籌資政策、保障待遇、醫保目錄、定點管理、基金管理的“六統一”。統一后的醫保經辦管理,可承擔基金支付和管理、藥品采購和費用結算、醫保支付標準談判、定點機構的協議管理和結算等職能,發揮醫保對采購藥品的集中支付功能,加強對醫院和醫生的監督制約,規范服務行為,促進醫保和醫改政策協同,加快構建大健康格局。
其次,全面推進支付方式改革。逐步減少按項目付費,完善醫保付費總額控制,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按人頭付費、按床日付費、總額預付等多種付費方式相結合的復合型付費方式,鼓勵實行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DRGs)方式,逐步將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覆蓋所有醫療機構和醫療服務。有條件的地區可將點數法與預算管理、按病種付費等相結合,促進醫療機構之間有序競爭和資源合理配置,進一步發揮醫保對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的控制作用。
再次,使人民享有更好的醫保獲得感。設法繼續降低醫療保險個人負擔率,尤其是降低貧困人口的醫療負擔。與此同時,健全基本醫療保險穩定可持續籌資和待遇水平調整機制,實現基金中長期精算平衡。完善醫保繳費參保政策,均衡單位和個人繳費負擔,合理確定政府與個人分擔比例。鼓勵具有資質的商業保險機構等社會力量參與基本醫保經辦服務,引入競爭機制,提高醫保經辦管理服務效率和質量。鼓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
最后,逐步擴大醫保覆蓋的報銷范圍,尤其是將臨床效果好的高價藥物和創新技術加入報銷目錄。建立醫保目錄談判準入的常態機制,通過“以市場空間換取價格折扣”的方式,讓高價創新藥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充分利用藥物經濟學、衛生技術評估等醫藥管理科學手段,幫助遴選藥品和醫療器械,確保采購和報銷目錄中的藥品最具成本效果,努力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最佳的健康結果和社會價值。
健康技術的研發創新,應順應新時代人民的健康需要
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勇于變革、勇于創新”。健康技術的研發創新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堅持鼓勵新藥創新醫療器械研發和提升仿制藥質量療效“兩手抓”“兩促進”,推進醫藥產業轉入創新驅動發展軌道,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
當前,中國藥品醫療器械科技創新支撐不夠,上市產品質量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差距。國外目前臨床上市的腫瘤靶向藥物,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在中國上市。中國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體系改革應與國際接軌,加快上市審評審批,有利于促進藥品創新和仿制藥發展,有利于藥品醫療器械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產業競爭力,滿足公眾臨床需求。
健康技術的研發創新要立足產業實際,放眼國際市場,推進醫藥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中國藥品醫療器械質量和國際競爭力。加快臨床急需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堅持鼓勵創新與促進藥品仿制生產、降低用藥負擔并重。鼓勵新藥和創新醫療器械研發,加強新產品研發和已上市產品的繼續研究,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同時,引導仿制藥研發生產,提高公眾用藥可及性。在公共健康受到重大威脅情況下,對取得實施強制許可的藥品注冊申請,予以優先審評審批。
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其他未來科技,改善群眾就醫體驗和質量
十九大報告中談到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通過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可以構建遠程醫療、預約診療、日間手術等醫療服務模式,推動在醫療機構之間實現就診卡和診療信息共享,推進醫療便民惠民服務;可以健全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機制,放大優質資源輻射作用,方便群眾就近看病就醫。
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可以提供非傳統的解決方案,及時發現處理不斷變化的人民健康需求和供給的不平衡與不充分,警惕避免因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在貧困地區、貧困人口中造成的所謂的“數字技術分割”。通過構建互通共享、業務協同的國家人口健康信息平臺,打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數據資源共享通道。同時,完善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電子處方等為核心的基礎數據庫,逐步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
十九大報告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奉行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展望未來,中國的黨和政府始終會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穿于健康中國建設之中,努力為全體人民提供供需平衡充分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
(作者為美國杜蘭大學衛生系統分析研究中心主任,Regents講座教授)
責編/溫祖俊 美編/宋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