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既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目標的必然選擇。我們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關鍵詞】現代經濟體系 創新力 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F011 【文獻標識碼】A
理念決定發展方向,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所謂新發展理念,就是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鮮明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我國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這是我國這個經濟“大個頭”的“阿喀琉斯之踵”。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我國發展不協調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突出表現在區域、城鄉、經濟和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等關系上。在經濟發展水平落后的情況下,一段時間內的主要任務是要“跑得快”,但跑過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調整關系,注重發展的整體效能,否則“木桶效應”就會愈加顯現,一系列社會矛盾就會不斷加深。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我國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突出、生態系統退化問題嚴峻,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干凈飲水、安全食品、優美環境的要求越來越強烈。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現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對外開放,而是如何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發展的內外聯動性。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總體上還不夠高,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還不夠強,應對國際經貿摩擦、爭取國際經濟話語權的能力還比較弱,運用國際經貿規則的本領也不夠強,需要加快彌補。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我國經濟發展的“蛋糕”不斷做大,但分配不公問題還比較突出,收入差距、城鄉區域公共服務水平差距較大。在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上,無論是實際情況還是制度設計,都還有不完善的地方。
習近平同志強調:“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新發展理念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要求,對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具有重大指導意義。新發展理念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指揮棒、紅綠燈。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著力實現更多的技術紅利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一方面,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建設創新型國家就是要將科技創新作為基本戰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創新型國家是以技術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核心驅動力的國家,主要表現為:整個社會對創新活動的投入較高,重要產業的國際技術競爭力較強,投入產出的績效較高,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在產業發展和國家的財富增長中起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我國產業和產品創新。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現代化經濟體系要著力于廣泛增進社會公平
一方面,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鄉村經濟繁榮。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系統集成的全新戰略,對于整體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村現代化和農民現代化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另一方面,要繼續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實現東西南北中經濟聯動。要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發展,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揮優勢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化發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中國是一個大國,各地發展基礎和發展條件各異,區域協調發展是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重在落實區域協調發展的最新戰略部署,協同實施國家各項區域發展戰略和政策,不斷開創區域協調發展新局面。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離不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支撐
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我們要激發全社會的創造力和發展活力,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就必須加快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在國家宏觀調控下使市場機制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的經濟體制。具體地說是使經濟活動遵循價值規律要求,適應供求關系的變化;通過價格杠桿和競爭機制的功能,把資源配置到效益較好的環節中去,并給企業以壓力和動力,實現優勝劣汰;運用市場對各種經濟信號比較靈敏的優點,促進生產和需求的及時協調;針對市場自身的弱點和消極方面,國家對市場進行有效的宏觀調控。
下一步,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要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要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市場監管體制。要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健全財政、貨幣、產業、區域等經濟政策協調機制。要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要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要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要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要深化稅收制度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要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和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堅守綠色發展
綠色發展是以效率、和諧、持續為目標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式。只有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才能有效突破資源環境瓶頸制約,在經濟社會長遠發展中占據主動和有利位置。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體系,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綠色經濟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傳統產業經濟為基礎、以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為目的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經濟形式,是產業經濟為適應人類環保與健康需要而產生并表現出來的一種發展狀態。
發展綠色經濟既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一要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二要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三要提高污染排放標準,四要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五要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六要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七要嚴格保護耕地,八要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和個人。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堅持開放發展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習近平同志提出的開放發展理念,準確把握當今世界和我國發展大勢,直面我國對外開放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體現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對外開放思想的豐富和發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適應經濟全球化新趨勢、準確判斷國際形勢新變化、深刻把握國內改革發展新要求,以更加積極有為的行動,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對外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的主動、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
下一步,我們要推動形成全面開放的新格局。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要拓展對外貿易,推進貿易強國建設。要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凡是在我國境內注冊的企業,都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要優化區域開放布局,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要創新對外投資方式,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堅持共享發展
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有利于促進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不斷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一方面,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一要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二要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三要完善政府、工會、企業共同參與的協商協調機制,四要鼓勵勤勞守法致富,五要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六要拓寬居民勞動收入和財產性收入渠道,七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調節職能,縮小收入分配差距。
另一方面,要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完善失業、工傷保險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發展殘疾人事業。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作者為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參考文獻】
①《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開幕 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李克強主持大會 2338名代表和特邀代表出席大會》,新華網,2017年10月18日。
責編/潘麗莉 美編/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