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4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發布《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經濟半年報》,預測中國經濟增速今年將達6.7%,明后兩年分別放緩至6.4%和6.3%。而在今年4月份,世行預計中國經濟今明兩年將分別增長6.5%和6.3%。
這也是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后,又一主要國際機構上調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期。支撐世行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的理由是,雖然中國經濟由投資驅動轉向內部消費驅動的再平衡過程將持續,經濟增長可能在2018年到2019年放緩。但是,中國持續的國企改革可以改善經濟發展預期。
把國企改革看成是改善經濟發展預期的重要力量,可見,世行對中國的國企改革是非常看好的,也是非常看重的。那么,國企改革為什么會對經濟發展預期產生有效的改善作用呢?國企改革到底對經濟發展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呢?顯然,這是一個非常重要而嚴肅的問題。
首先,中國的國企改革已進入“深水區”,需要解決的也都是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因此,只要攻克一個堡壘、化解一個矛盾、解決一個問題,就能對經濟發展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就能促進經濟更加健康有序的發展。譬如壟斷問題,就涉及各個方面的利益,就需要從頂層設計開始,就需要打破利益集團設置的重重障礙。但是,一旦取得突破,其對經濟發展、市場公平、平等競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自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對壟斷行業的改革就一直積極地向前推進。不久前中國聯通公布的混改方案,就是壟斷行業改革邁出的重要步伐。
其二,國企改革的深入推進,將有效改善企業的負債結構。近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國際評級機構不顧實際地下調中國主權債務信用和部分企業、行業的信用等級,引起了中國官方和民間的密切關注。其中,國有企業債務也是這些信用評級機構大做文章的理由之一。殊不知,中國的國企債務,正在通過改革不斷優化和改善,很多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都出現了明顯改變。而按照中國提出的國企改革目標,這些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還將進一步改善和優化,負債規模進一步縮小,資產質量進一步提升。而國企資產負債結構的改善,毫無疑問會有效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從而促進中國經濟的結構改善和效益提升,使中國的經濟轉型步伐加快。上調中國經濟增長率,自然可以從國企改革中找到答案,也可以從國企改革中提升發展信心。
再者,國企改革能夠有效改善供給的質量,增加有效供給,提升供給效率。中國正在推動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次具有時代意義的重大決策。其中,國有企業改革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中之重。原因就在于,供給側出現的供給質量不高,很大程度上都源于國有企業的低水平重復建設和低端制造。如僵尸企業,就是供給側供給質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很顯然,國企改革能夠較好地解決產能嚴重過剩、運行效率嚴重不高、企業負擔十分沉重的問題,能夠大大提升企業的供應效率。而一旦國有企業的供應效率提升了、供應水平提高了,市場的需求狀況也能得到較大改善,對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將產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從這個角度來分析,世行看好國企改革對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的改善是有道理的。
最后,國企改革還能有效激發其他所有制企業的積極性,從而增強中國經濟的凝聚力。中國經濟發展已經到了多種經濟成分并存、國有經濟只能在關鍵領域發揮作用的階段。也就是說,中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國有經濟,但決不能只靠國有經濟。相反,其他所有制經濟應當成為中國經濟的主力軍。毫無疑問,國企改革可以更加注重引領性和引導性,可以更加注重關鍵領域和關鍵行業。即便是關鍵領域與行業,也不能排斥其他所有制資本的進入。那么,對其他所有制企業來說,就是一次機會。一旦這樣的機會越來越多,其他所有制企業的積極性得到有效激發,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就會越來越大,中國經濟的凝聚力也會越來越強。中國經濟的凝聚力強了,發展的動力也就足了,看好中國經濟,看好國企改革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作用,也就很好理解。
總之,世行能夠看好中國國企改革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對經濟發展預期的改善作用,是具戰略眼光的,也是對中國經濟發展現狀了解的體現。中國的國企改革,確實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很大,對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作用很強。也正因為如此,中國正在積極努力地推進國企改革,尤其是壟斷行業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