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天時、地利、人和”

核心提示: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國從一窮二白到進入世界經濟舞臺中心的過程,是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共同作用的過程,是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過程。經濟基礎、政治基礎、社會基礎、文化基礎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內在支撐,“得道多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外部環境。

【摘要】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國從一窮二白到進入世界經濟舞臺中心的過程,是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共同作用的過程,是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過程。經濟基礎、政治基礎、社會基礎、文化基礎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內在支撐,“得道多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外部環境。

【關鍵詞】民族復興  經濟基礎  政治基礎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總依據,明確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思想和“三個前所未有”的重要論斷,即中華民族正在“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和信心”。這是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重要創新,深刻闡釋了我國發展的歷史方位和階段性特征,為我們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國內和國際的角度全面認識和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描繪了宏偉藍圖,體現了我們黨立足長遠,觀大勢、謀大事的戰略思維。那么,我們應當如何認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思想的現實根基、時代背景和內在動力?

“四個根基”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內在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幾十年發展實踐所奠定的經濟基礎、政治基礎、社會基礎和文化基礎,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壯美藍圖的底稿,是中國未來繼續發展并最終實現民族復興的根基,是中華民族“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和信心”的根本保障。

經濟基礎方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起飛創造了世界經濟增長記錄。從1978—2016年,中國GDP年平均增長率達到9.6%,比1870—1913年美國經濟起飛平均增速(3.9%)高出5.7個百分點,比1950—1973年日本經濟起飛平均增速(9.3%)高出0.3個百分點,也比1990—2015年印度經濟起飛平均增速(6.5%)高出3.1個百分點。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比重大幅度提升,按匯率法(2010年美元)計算,2016年中國GDP占世界比重為12.29%,居世界第二位。預計到2020年,中國GDP占世界比重將達到1/5左右;到2030年,中國GDP占世界比重將達到1/4左右。工業化是一個國家現代化的產業基礎和必要前提,沒有工業化就不會有現代化,沒有強大的工業化就不會有強大的現代化國家。改革開放之后,中國工業化持續加速,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高達10.9%。2010年工業增加值超過美國,2015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超過美國。《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制造業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科學技術是一個國家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國家發展并日益強大的第一動力。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代人的持續努力,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科技大國,大大縮小了與發達國家科技實力和科技水平的差距。2016年《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首次提出,“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政治基礎方面。任何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政治制度的保駕護航,而任何國家政治制度的建構,都需要自我組織規范和廣泛吸收借鑒。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已經搭建了一整套包括現代國家制度、人民民主制度、以中國共產黨為核心的政黨制度等在內的政治制度框架,并逐步在實踐中加以完善,構成民族復興強大的上層建筑。中國的現代國家制度孕育產生了黨領導國家、國家治理社會的體制,正是這種體制使中國在極短的時間內、在超級地域上完成了現代國家建設,使中國得以充分利用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人才優勢逐步完成建設現代化國家的任務,為民族復興蓄積了力量。中國的人民民主制度是優于西方代議制民主的更廣泛、更切實、更高效、不斷發展完善的民主,正是這種真正的民主為黨的事業、民族復興事業贏得了民心。以中國共產黨為核心的政黨制度是完全不同于西方政黨政治的制度,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中國共產黨的最大優勢是人民、最大的風險是脫離人民,我們黨確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正是這種根本思想路線,贏得了偉大復興的最根本政治基礎——中國人民,形成了民族復興的廣泛的統一意志,這也是中國政治制度最大的優越性。

社會基礎方面。從根本上講,一個國家實實在在的、最核心的硬實力在于它的人民。“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的”,任何體制制度的優勢都需要人來發揮,任何經濟體的發展都最終歸結于人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根本的社會基礎在于十幾億中國人民,在于世界最大規模的人力資本。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教育現代化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國在巨大的人口數量基礎上已經形成了世界最大規模的人力資源紅利。到2016年,中國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7.5%,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2.7%,高等教育在校生總規模達到3647萬人,研究生在校生數達到250萬人,具有大專以上學歷人口超過1.8億人,人才總量達到1.7億人,市場主體登記數超過1億戶。這為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民族復興偉大事業提供了世界最大規模的人力資源、人才資源和創業者資源。

文化基礎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中國文化軟實力是民族復興重要的文化基礎。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重要的文化基礎。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中國文化的社會主義性體現在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范。社會主義性是中國文化扎根現在、走向未來的時代基礎和先進性保障,社會主義性質的中國文化更是民族復興的堅實根基。另一方面,中國傳統文化也是文化基礎的關鍵部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增強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根本來源于幾千年的民族記憶,來源于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建設文化強國,必須立足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基,汲取營養,獲取力量,賦予時代精神”,這些重要論斷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民族復興提供根基性作用的確認。中國文化的民族性是其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重要源泉的關鍵所在。民族復興需要整體民族的“凝神聚氣”,優秀的傳統文化將為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正能量。

“得道多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外部環境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中國的偉大復興是中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過程,當今中國已經走到了這個推動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節點上,這既是一個自身不斷發展的歷史積累,也是當今世界發展大勢所趨。中國與以往任何時期相比,都處在全面實現現代化的黃金發展期,因此從21世紀上半葉開始,都將成為中國崛起、民族復興難得的戰略機遇期。

首先,北方國家(指OECD國家)衰落、南方國家(指非OECD國家)崛起是中國的關鍵機遇。北方國家GDP(購買力平價口徑,2011年國際美元)占世界比重,從1990年的61.6%持續下降,于爆發國際金融危機的2008年降至50%以下,到2016年又進一步下降至44.68%;而中國迅速崛起也帶動整個南方國家的崛起,改變了以往兩個世紀以來南北方國家大趨異的基本格局,形成了21世紀南北方國家大趨同的新格局。由于中國本身就是世界最大貿易體,也是南北國家的最大利益相關者,因而成為南方國家與北方國家的利益交匯點,成為他們之間的橋梁和渠道。

其次,周邊大國崛起也是中國機遇。中國周邊大國除日本外,都屬于崛起中大國,都會在相互之間產生明顯的溢出效應,并大于競爭效應。中國與周邊國家講信修睦,廣泛建立“友好伙伴關系”,這為持續的和平發展和復興大業提供了良好基礎。

再次,中國特色大國伙伴關系網絡為民族復興創造了重要條件。中國崛起是和平的崛起,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互利共贏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之路,新型大國伙伴關系網絡遍布全球,創造了大量“戰略伙伴關系”的伙伴方。秉承不針對第三國、不搞對抗、平等對話的原則,中國已經成為目前世界各國中擁有大國伙伴關系最多的國家。“以和為貴”已經為中國的崛起、民族的復興貼上和平、共贏的標簽,中國正在“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中心”。

國家創新力是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動力

從歷史的視角來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符合國家發展生命周期規律,即每個國家都會經歷四個不同階段:初步成長期、迅速成長期、高峰期、衰落期。無論古代世界各地的文明國家,還是近現代實現世界性主導權的英國、美國,都沒有擺脫這一規律,這就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最關鍵的歷史依據。從現實中看,美國在經歷了冷戰結束初期的高峰期后,已經步入衰落期,而中國在幾代共產黨人領導和幾代人民群眾生產積累下完成初步成長期后,正在迎來迅速成長期,綜合國力逐年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升,我們確確實實“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在國家發展生命周期規律中,決定一個國家崛起或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國家能否持續創新,國家間競爭的本質就是持續創新能力的競爭。而在國家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國家的持續創新動力、能力大不相同。中國的創新目標在每一個五年計劃和規劃的指引下,國家的創新能力每五年上一個大臺階,國家的現代化進程每十年邁進一大步,這在世界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從國家創新競賽來看,中國已經進入全面創新階段,早已超越了熊彼特所定義的資本主義創新——企業家創新。為了民族復興星夜兼程、快步向前的幾十年奮斗,使改革與創新早已融入中國人的精神之中。歸根結底,中國的創新是執政黨的創新,是制度的持續創新。歷史地看,中國共產黨與美國民主黨、共和黨相比更加“年輕”,更具創新精神與能力,同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這種持續創新提供了堅定理想,因此中國共產黨引領下的制度創新是更加堅定的、持續的,更能有力地推動中國這艘巨輪駛入并巡航于“迅速成長期”。

總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國從一窮二白到進入世界經濟舞臺中心的過程,是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共同作用的過程,是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過程。從歷史角度來看,中國的崛起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大勢,中國的遼闊大地上洋溢著充沛不竭的創新活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提供著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與物質力量。從現實角度看,中國崛起、民族復興正迎來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期,我們黨正引導著人民堅定地走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上。從未來發展根基來看,中國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方面已經積累了厚實的基礎,民族復興事業“糧秣充足”。

當前,繼續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星夜兼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把握國家發展的基本規律,提振復興的信心;認準中國的當世之勢,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期;在幾十年積累的發展基礎之上,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讓中國崛起、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真正落實為人民的事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正如毛澤東同志八十年前所描述的,“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可以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已如行穩致遠的超級巨輪,已如躍出海面、照耀世界的七八點鐘的太陽,朝氣蓬勃,欣欣向上。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國崛起步伐正在不斷加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如期實現。

(作者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導,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責編/楊鵬峰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孫渴]
標簽: 地利   天時   中華民族   復興   人和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