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堅定文化自信,有利于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發展,有利于弘揚和傳承紅色革命文化,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文化自信促進唯物史觀的發展,文化建設的理論問題深化了唯物史觀的相關理論研究;文化建設的現實問題擴展了唯物史觀的研究領域。
【關鍵詞】唯物史觀 文化自信 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02 【文獻標識碼】A
唯物史觀是科學的歷史觀,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有助于推動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過程中,堅定文化自信,推動唯物史觀的發展。
在唯物史觀指導下,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
當代中國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使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中國傳統文化是倫理型文化,其核心是倫理道德。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應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建立適應當代社會發展的道德規范和體系。對于禮、孝、忠、敬、義、信、廉等傳統美德,應進一步保護和發展。比如,在結合當代社會發展的現狀上,深化對“禮”的內涵與外延研究,弘揚孝親之禮、尊師之禮和互助之禮等積極思想。
堅持運用唯物史觀批判錯誤思潮,弘揚和傳承紅色革命文化。2015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堅持用唯物史觀來認識和記述歷史,把歷史結論建立在翔實準確的史料支撐和深入細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礎之上。”近年來,出現了一些包括歷史虛無主義在內的錯誤思潮,針對這些錯誤思潮,我們可以運用唯物史觀的原理進行有力批判,結合當代中國的社會現實積極回應。同時,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紅船精神、長征精神和抗戰精神等紅色革命精神,引導人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和文化觀。
運用唯物史觀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唯物史觀揭示了社會發展的規律,具有科學性、實踐性和批判性的特點。馬克思對資產階級拜物教的批判,啟示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過程中,要深刻認識到資本主義文化中拜金主義和個人主義的消極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涉及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是與社會主義經濟和政治制度相一致的主流價值觀,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價值觀。比如,國家層面的“富強”,就是指共同富裕前提下的“富強”。堅定唯物史觀的指導,應不斷深化社會主義文化的先進性研究,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堅定文化自信,促進唯物史觀發展
堅定文化自信,在借鑒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過程中,推動唯物史觀的發展。西方馬克思主義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理論主要包括早期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化批判理論和伯明翰學派的文化理論等。從盧卡奇的物化理論和階級意識理論,到葛蘭西提出的文化領導權理論,這是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的開端。二戰以后,法蘭克福學派在精英意識指導下,展開了對文化理解和文化工業的批判。與法蘭克福學派精英意識的文化視野不同,伯明翰學派轉向了以工人階級和青年群體為主的大眾文化領域。堅定文化自信,需要批判借鑒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文化理論,深化唯物史觀的文化維度研究。在推進文化自信的進程中,也進一步促進了唯物史觀的當代發展。
文化建設的理論問題深化了唯物史觀的相關理論研究。針對唯物史觀的研究范式主要包括兩種,即思辨意識哲學和文化哲學。受思辨意識哲學的影響,出現了一些對唯物史觀的主觀宿命論和線性決定論誤讀的情況。從文化哲學視角解讀唯物史觀,則有利于展現社會歷史理論的豐富文化內涵。當代中國文化自信是一個有機整體,其內涵不僅包括傳統文化,而且包括現代文化。例如,在國際上,文化自信包括關于“一帶一路”倡議中文化交往、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維度和中國國家文化形象的塑造等;在國內,文化自信包括文化的意識形態、文化的公共性和市場化、都市文化和空間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日常生活化以及當代中國的大眾文化和消費文化等。這些內容都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文化建設的現實問題擴展了唯物史觀的研究領域。文化自信反對文化自卑和文化自負,是進一步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當代中國文化自信不是排斥文化交流,而是更加注重不同文明間的交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當代中國的文化建設還面臨著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例如,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文化載體的漢語和漢字、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和傳統民間技藝等都有待進一步傳承、發展和創新。這些文化建設的現實問題,促使人們在研究唯物史觀時,不僅能夠涉及到文化、地理和社會等方面的研究領域,而且要延伸到文化研究中的微觀領域和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問題。
當代中國堅定文化自信,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
運用唯物史觀積極應對各種錯誤的社會思潮,從理論、歷史和現實上,堅決反對文化虛無主義等思潮的消極影響,不斷增強人民對于不同文化的辨別能力。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要求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文化觀,進一步講好中國故事,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比如,在講好中國故事上,解決好講什么和怎么講的問題。在內容上,運用唯物史觀的原理和方法論,注重講好中國的制度、理論、文化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建設中的故事;在方式上,注重運用新的話語表述、宣傳方式和傳播渠道。同時,要積極借鑒其他國家文化建設的成功經驗,努力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增強人們對當代中國主流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認同。當代中國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文化領域的主導地位,要處理好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西方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間的關系。運用唯物史觀的原理和方法看待中華傳統文化,既不能割裂傳統,也不能固守傳統。對待中華傳統文化,應采用歷史的、辯證的和批判的方法進行分析。傳承紅色革命文化,要運用唯物史觀堅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通過唯物史觀把握紅色文化的革命精神,進一步認識走中國道路的歷史必然性,進一步堅定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在對待西方文化上,既要運用唯物史觀反對錯誤的文化思潮,也要借鑒其文化中的科學進取精神、理性精神和契約精神等積極內容。
促進文化與經濟協調發展,提升文化產業的整體競爭力。當代中國文化建設,需要在文化認知、反思和創新的基礎上,通過提升人們文化自覺的能力,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同時,要遵循文化發展規律,認識到文化自信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在文化事業上,縮小城鄉和區域之間的文化發展差距,不斷提升文化事業的創新性、公益性和大眾性,進一步擴大公共文化傳播的覆蓋范圍;在文化產業上,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注重主流意識形態和大眾意識形態的融合,制定切實有效的文化產業政策,建設合理的文化治理體系;在文化產品上,注重文化產品的民族性、時代性和社會性,創造出具有吸引力和影響力的中國文化品牌,制造出具有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優質文化產品,不斷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
(作者分別為河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營口理工學院講師)
【注:本文系2017年河北省教育廳研究生創新資助項目“唯物史觀視野下當代中國文化自信的路徑研究”(項目編號:CXZZBS2017073)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 劉振怡:《馬克思唯物史觀的文化哲學解讀》,《學術交流》,2014年第11期。
②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責編/潘麗莉 趙橙涔(見習)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