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里倫
最近,經濟界人士對當前我國經濟形勢有不同分析,也有不同說法。這是正常的。不過,全面客觀地分析判斷,則不可就“事”論“勢”。對于經濟新周期的討論,亦應適當劃分一些界限。
7月下旬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站在經濟長周期和結構優化升級的角度,把握經濟發展階段性變化,保持頭腦清醒和戰略定力。這個會議精神很重要。
掌握經濟工作主動權,更好謀劃改革發展,不能不看大勢。但在方法論上,則應該“取勢”“明道”,然后再“精術”。也就是說,既要認清當前經濟形勢,還要從較長周期觀察我國經濟從哪里來、向哪里去,即所謂“明道”。
近一個時期,“經濟新常態”雖然已成為關鍵詞,但其精髓何在?如何消除一些誤區、適應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仍需深入一步加以認識。
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諸多方面的變化,中央作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其核心要義,不僅是片面追求增長速度行不通、高增長難以為繼,更重要的是,過去許多年發展經濟的老路子走不通了,必須開辟新的發展路經。由此,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經濟工作思想方法作出重大調整,提出新的發展理念,積極引導國民經濟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
這幾年,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經濟工作的各項部署和一系列政策舉措,都有較大調整和轉變,我國經濟由此走上了新路子、取得了新成績。在此過程中,中央作出的重大判斷、重大調整、重大決策,也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
我國經濟從新的道路上走來,又將向哪里去?現在越來越清晰的是,在新發展理念指導下,沿著新的道路繼續走下去,必將迎來更加光明的未來。
按照世界銀行的定義,高收入經濟體的人均國民收入,至少應達到12476美元。綜合各方面情況,并做簡要定量分析,可以這樣說,未來三五年甚至于更長時間,我國經濟保持6%至7%的增長,是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的。在此前提下,我國人均國民收入保持穩定增長,并達到1.2萬多美元的水平,也比較有把握。
具體分析當前經濟形勢,我們要看速度,還要看結構、效益、質量,更要看經濟運行背后所發生的深刻變化。
先看速度。今年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6.9%,比上年同期增幅提高0.2個百分點,表現好于預期。這表明,我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了穩中向好的態勢。
再看企業效益和居民收益。今年1-5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3.5%和22.7%,增速較上年全年分別上升8.6個和14.2個百分點。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2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全國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1056元,增長9.6%。
令人欣慰的是,我國經濟增長質量開始提升、結構優化升級不斷加快、發展動能有序轉換。其一,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8%,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1%,分別高于整個規模以上工業3.9和6.2個百分點。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0%。
其二,作為經濟增長質量的重要指標,勞動生產率繼續提高,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約為49135元/人,扣除價格因素,比去年同期增長6.7%。產能利用率回升明顯,其中,煤炭、鋼鐵產能利用率提升較為明顯,相關產業利潤高速增長。
其三,上半年新增長點和新動能對工業經濟助推力加大,全國有近萬家新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投產,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2.6%,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17.6%。
其四,消費已成為經濟增長主要推動力。近3年來,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8.8%、59.7%和64.6%,分別比投資貢獻率高1.9個、18.1個和22.4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3.4%,比投資高30.7個百分點。
其五,出口增長加快。上半年我國工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10.9%,增幅較上年全年回升10.5個百分點。全國進出口總額增長19.6%,一舉扭轉過去兩年連續下滑的局面。
其六,區域協調聯動效應初步顯現。“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深入實施,脫貧攻堅戰成效明顯,生態保護、環境治理取得新進展。
更加令人欣慰的是,新發展理念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日益深入人心,政府和企業行為正在發生積極轉變,促進了供求關系出現實質性變化,推動了市場信心逐步好轉,經濟發展動力不斷增強。
然而,一些外媒對我國經濟形勢的這些重要變化,或不夠了解,或視而不見,依然將我們的經濟增長說成是靠基礎設施等投資拉動的。
經濟分析和報道,通常應該用數字說話、應該用比較經濟學的一些方法,否則就缺乏根據,就不能令人信服。
至于對經濟新周期的討論,我們贊同嚴謹的學術態度,贊同深入的調查研究,不贊同從概念到概念。同時,應該肯定學術性與新聞性的某些差別,適當劃分一些界限,不能“打亂仗”。特別不贊同通過炒概念、炒說法,去吸引眼球,造成不良導向。
就當前經濟工作而言,一方面,不能因為經濟形勢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就過高估計工作成效,甚至盲目樂觀起來;另一方面,也不能因為經濟運行中還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經濟工作中還存在一些難點,就缺乏信心、缺乏勇氣和責任擔當。
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全面、客觀、冷靜地看待我國經濟形勢新的變化。
當前,各地區各部門都應增強“四個意識”,認真學習貫徹中央有關會議精神,深刻認識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振興實體經濟的戰略意義,緊緊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加強預期引導,深化創新驅動,確保經濟平穩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