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物流降本增效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七個方面提出了27項具體措施,強調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物流運營主體活力,加大降稅清費力度,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加強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建設,提升物流綜合服務能力,加快推進物流倉儲信息化標準化智能化,提高全鏈條運行效率,深化聯動融合,促進產業協同發展,打通信息互聯渠道,發揮信息共享效用,推進體制機制改革,營造優良營商環境,既理清了降低物流成本與實體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關系,體現了鮮明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思路,又聚焦突出問題的解決,進一步細化和深化落實降本增效行動。
切實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利于激發物流運營主體活力。“十三五”確立的釋放政府改革紅利改革思路,很大程度上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重要動力。在近幾年我國物流業發展中,已經突出顯現出企業創新發展與政府部門傳統管理模式、政策之間的不協調和不適應,許多看起來很好和有利于行業發展的政策往往很難落地,《意見》在“放管服”上下了很大功夫,抓住了促進物流業運營主體創新發展的“牛鼻子”,這些政策得到很好落實,將為已經開始的物流市場細分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通過市場細分促進物流企業創新活力的釋放,必然在競爭促進的效率提升中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從而為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提供選擇性強、輻射范圍廣、差異化競爭的物流服務環境,為產業的整體降本增效提供保障和牽引。
系統解決物流降本增效問題,創造實體企業轉型升級環境。《意見》用五個方面、19條的篇幅提出了具體解決物流降本增效問題的路徑,不僅將近幾年反映出來的不利于降本增效的問題進行了逐一落實,體現了問題導向的政策制定思路,政策的目的性強、力度大,而且,政策的系統性達到了空前的高度,避免了過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弊端。由于物流降本增效政策本源目的并非完全針對當前實體經濟運行困難,通過降低成本為其在既有模式下渡過難關服務,而是著眼長遠,以全鏈條、全成本、全方位的效率提升作為降本的前置條件,將有利于實體經濟根據產業布局特征、產品輻射范圍、產業運行方式進行多模式的物流服務、成本結構選擇,實現由物流降本帶來的物流產業與實體產業雙增效。當今國際經濟和產業發展中,基于高效和具有成本競爭力的物流供應鏈支撐實體經濟提升競爭力,既是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基本的運行方式,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實體產業邁向中高端,不單純是個技術問題,更是鮮明的物流供應鏈服務創新問題,切實為物流產業松綁,降稅清費,加強物流重點領域和補齊短板環節,從而提升物流企業的綜合服務能力,在信息化、標準化信息互聯互通和體制機制方面下功夫,便于物流產業鏈條的完善和整體運行能力的提升,尤其是通過多式聯運等與現代生產方式匹配的運輸服務方式的創新,均有利于解決物流產業自身效率效益的同時,為實體產業和企業的轉型發展營造優質發展環境。
物流降本增效是物流問題,更是實體企業轉型升級發展模式問題。《意見》提出要“深化聯動融合,促進產業協同發展”,并通過推動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加強物流核心技術和裝備研發及提升制造業物流管理水平等途徑,加快物流與實體產業的融合聯動,很好體現了物流降本增效功夫在物流、效果在實體產業的現代經濟產業發展大勢和原則。近10多年來,我國物流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物流產業具有很強的派生性,除在特定的物流樞紐城市,可以通過物流樞紐經濟發展服務域外經濟,取得產業發展實效外,從國家整體產業結構而言,物流產業自身的發展是不可能成為與三次產業并立的獨立做大的支柱產業的,物流產業的核心價值在于營造良好的供應鏈服務環境,貫穿一二三產業,銜接生產與消費,通過降本增效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區域協調發展,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提升國民經濟整體運行效率。關于這一點,國內經濟產業界形成了共識,但不能因此就忽視一二三產業企業開展物流管理的重要性。產業層面的物流管理,既是轉變運行方式,進而實現轉型升級的需要,更是在物流管理支撐下培育現代物流需求的需要。因此,需要物流與相關產業的聯動,尤其是我國作為制造業大國,必須實現物流與制造業的聯動,才能有效延伸產業鏈、價值鏈,從本質上改變落后的生產組織模式,為產業向中高端邁進服務。
《意見》強調系統推進物流降本增效,并將物流業與產生物流需求的產業,作為一對供給需求匹配問題進行政策設計,不僅很好解構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內涵,也是具體踐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體現,更指明了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和模式創新目標,對物流業的健康、穩定、持續發展有利,對一二三產業強化物流管理,創新供應鏈管理模式,提升產業發展競爭力,挖掘我國內需拉動下的產業綜合發展價值,實現產業總體運行方式和發展模式的代際更替,由傳統加工制造業、農業和商貿大國,向物流供應鏈管理和價值創造強國轉變,均具有重要價值。
(作者: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 汪 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