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在全球制造業與貿易的周期性復蘇以及全球金融市場相對穩定的發展下,世界經濟出現向好勢頭。進入二季度后,多家機構調高了對今明兩年世界經濟增速的預期。但是,世界經濟中的深層次問題仍未解決,威脅增長的主要風險存在已久,乃至于人們幾乎習以為常。對這些可能演化為“灰犀牛”事件的風險,下半年依然需要保持高度警惕。
首先是保護主義不斷升溫的風險。該風險的產生,本質上源于全球不平等加劇的問題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從風險的演進來看,一方面是一些發達經濟體沒有擺脫傳統的依靠金融和投資擴張應對危機的老路,導致新舊動能轉換難以接續,增長動力衰減,市場需求不振、金融風險累積,從而社會矛盾集中出現外化;另一方面是經濟全球化成效沒有惠及所有參與者,特別是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民眾被排除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收益之外,孤立主義和反對全球化的思潮盛行。此外,英美等國經常賬戶逆差的擴大,也在短期內加劇了這些發達經濟體保護主義情緒的上升。去年的英國脫歐和美國大選是這種情緒的集中反應。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加以遏制,保護主義升溫給世界經濟帶來的風險,在下半年還有可能以不同面貌出現。
其次是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正常化步入新階段,推高利率進而帶來流動性收縮。2014年以來,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正常化步伐緩慢,美歐日貨幣政策還一度出現分化。今年上半年,這種分化減弱并逐漸趨向一致。美聯儲升息步伐出現提速,并正式提出縮減資產負債表(“縮表”)計劃,歐元區和日本的貨幣寬松步伐也出現一定的停滯轉向。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收緊預期走強將使全球流動性出現持續收緊。尤其是市場預期頗高的美聯儲“縮表”,其主要作用直接體現在回收流動性上,進而帶動跨境資本向發達經濟體回流。對那些外債水平較高、經濟增長乏力、外匯儲備不足的國家而言,回流造成的緊縮可能醞釀出新的債務危機,并給本國及周邊區域經濟帶來不利影響。
再次是全球主要經濟體面臨債務過高問題。國際金融協會(IIF)6月份一份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債務規模已經飆升到217萬億美元,相當于全球GDP的327%。
這里面,一方面是新興經濟體的大規模舉債成為全球債務規模上升的重要原因,其債務規模已相當于GDP總規模的218%;另一方面,雖然發達經濟體公共債務和民間債務合計削減了超過2萬億美元,但之前過于龐大的債務規模,使得全球經濟增長的債務密集度顯著上升。最典型當如美國,其國債規模接近20萬億美元,美國公民人均負債約6萬美元,債務與GDP之比達到106%,遠超過60%的國際警戒線。債務過高的直接后果是驅動經濟增長的效率日漸低下,同時造成資產價格泡沫的膨脹直至引發危機。某些發達經濟體習慣了通過“借新還舊”或使貨幣貶值制造通脹來減緩債務壓力,積累至一定程度將對世界經濟產生巨大風險。
此外,政治風險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潛在風險也不能忽視。從現實情況看,恐怖襲擊、地緣政治沖突、難民問題等徹底解決還待時日。英國脫歐進程、意大利大選、巴西和南非、印度等重要新興市場國家的國內政治事件隨時可能出現新的情況,也有可能成為新的政治風險點。影響最大的莫過于美國特朗普政府政策的不確定性,及其負面的外溢效應。這些情況可能對世界經濟和金融市場造成不利影響,波及剛剛出現復蘇態勢的全球貿易,進而對世界經濟增長構成拖累。
需要看到,上述問題的產生與發展由來已久,想有效治理則非旦夕之功。“灰犀牛”事件的解決難點,問題的產生原因極其復雜,在發展過程中相互糾纏、互為因果。這也是全球經濟脆弱性增強的重要反映。各方想要在下半年繼續推進世界經濟平穩增長,有關問題不可不察。(連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