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經濟發展。1992年到2016年,我國年平均經濟增長率為11%,高于1978到1992年的8.5%。2016年,我國人均GDP已達到8000美元,屬于中上等收入國家。短短的幾十年,七億貧困人口脫貧。經濟發展后,國家開始重視對低收入者的扶持。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緩解了農民看病貴的問題;政府給老年農民發放少量的養老金,也部分解決了農民養老的燃眉之急。另外,與別的國家不同,我國對農村貧困人口實行生產性扶貧,鼓勵貧困戶提高生產,增加收入。尤其是這兩年,政府扶貧力度大大增加,許多貧困農民都得到了實惠,生活狀況大大改善。
然而,我們在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還有不足。首先,市場資源配置的作用尚未充分發揮,政府干預過多。當初仍存在非自然壟斷的企業,競爭沒有完全展開,效率未得到充分提升。銀行貸款傾向國有企業,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未得到根本解決。一些領域國家對產品和服務定價管得太死。一些事業單位的基本工資還由國家定,反映不了市場的供求關系和勞動者的貢獻。農村土地流轉問題尚未徹底解決,阻礙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
其次,在分配領域再分配力度不夠。我們的稅制不夠累進,稅收大部分是消費型的,占到總稅收的50% 以上。消費型的稅制,累進程度很低。累進的個人所得稅僅占財政收入的7%左右。 稅收的收入再分配力度較小。而在美國,累進的個人所得稅占到總稅收的45%以上。聯邦政府以工資為基數所征的稅收,包括個人所得稅和養老醫療保險費,達到其稅收收入的約80%。在支出領域,我們大量的錢花在經濟建設上,社會福利方面的支出較少。
我們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生產領域要讓市場配置資源,讓企業和個人去創造財富,實現效益最大化,促使生產效率最優化;同時,在分配領域要發揮政府的再分配作用,讓全體人民、讓子孫后代共享經濟發展的成果。
逐步放棄直接控制生產。時代在發展,國家干預經濟、從事收入再分配的方式也在變化。1949年以前,所有重工業和近半的輕工業屬于國有。在經濟不發達的時候,或者在非常時期,國家需要直接控制生產,滿足政府支出。經濟的發展,金融財政制度的發達,使得政府獲取財政收入的能力空前的增強,政府已經不需要直接控制生產活動了。政府應該逐步放棄直接控制生產,而是通過征稅的方式獲取財政收入。這樣,生產效率會大大提高。
放棄直接的數量限制,通過稅收調節生產和消費。經濟學里已證明,政府直接進行產量和消費量限制,效率最差;利用稅收調節,即政府定好稅率,由個人或企業去在市場上競爭,效率最高。
讓市場決定要素和產品的價格。例如,讓工資反映市場的供求,反映勞動者對生產的貢獻多少,讓市場調節國有企事業單位職工的工資。再如,在醫療領域,提高醫生工資,激勵醫生提供更好的服務。同時,政府直接幫助低收入者獲得醫療保險。這樣資源會更合理的配置,效率會更高。
縮小收入分配差別。在市場經濟下,收入的差別要通過稅收調節。我們應該加速建立累進的綜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縮小收入差別。另外,我國應該逐步縮小養老金的差別。目前,我國養老金差別較大,有的退休人員拿得太多,導致我國養老社會統籌賬戶連年赤字,大量挪用了個人賬戶的資金,給未來財政帶來巨大的壓力。
政府提供更多的公共品。我國的稅制的累進性短期內難以提高。為了彌補稅收累進程度不高、再分配力度不夠的問題,我國可以提供更多的公共品和公共服務,例如十二年義務教育。
重視代際之間的分配,顧及子孫后代的利益。再分配,不僅是同代人之間的分配,還有代際之間的分配。目前,大城市里老人有昂貴的房子,豐厚的退休金,然而年輕人工資低,買不起房。年輕人相對貧困是全球性的問題,應該引起重視。我們應該抑制房價過快上漲,減輕年輕一代的壓力,讓他們滿懷信心為創造美好的未來而努力;應該減少不合理的政府債務,盡量給后代少留負擔;應該保護資源環境,為未來發展留下余地。
(作者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學中國公共財政研究中心主任)
【參考文獻】
①胡家勇:《市場機制激發經濟活力》,人民網,2015年1月30日。
責編/宋睿宸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