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國經濟新舊發展動能轉化之際,創新型經濟在中國正展現出持續穩定的活躍性和自我發展生命力。中國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中具有領跑的潛力,創新型經濟所需的健康的創新生態系統正在形成,創新發展既需要有效市場也需要有為政府。當前創新型經濟活動的活躍是有持續性基礎的,中國向“創新驅動”轉型取得超預期效果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關鍵詞】創新驅動 創新生態系統 規模報酬遞增 【中圖分類號】F201 【文獻標識碼】A
創新型經濟在中國呈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
今年一季度及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達到6.9%,不少經濟指標超過市場預期。在中國經濟企穩過程中,重要的不是增長率數據是高一點還是低一點,而是我們能否看到在此過程中出現的一些重要積極因素,特別是這些因素到底是短期的還是長期的?對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是否帶有根本性的意義?比如說,中國經濟在結構改善方面已經表現出一些標志性變化。從國民經濟的需求結構來看,盡管近幾年來在中國經濟調整的過程中,投資需求不斷減速,但消費需求的增長率實際上在幾年前就開始穩定在10%左右。如今,消費需求已超過投資需求,歷史性地成為國民經濟“三駕馬車”中的主體力量。再如,中國經濟的產業結構也發生了歷史性轉折。在國民經濟三次產業構成中,隨著2010年后金融危機刺激政策效果逐漸退潮,工業增長速度一路下滑,工業增加值季度增長率從15%以上一直下降到6%左右。與此同時,服務業實際上自2012年開始就展現出了穩定性,近五年的季度增長率大體穩定在8%上下。如今,服務業也已經取代工業成為三次產業中的主體力量。
但在這些變化背后,對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潛力而言更重要的是,創新型經濟在中國呈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創新活動展現出持續穩定的活躍性。而且,這些現象背后的動力不是刺激政策的推動,而是市場和企業自我演進的生命力使然,事實上,近年來中國對經濟的刺激政策一直處于克制狀態。創新驅動在中國正在逐漸成為現實。但直至最近,國內外一般認為中國作為一個后發國家,近幾十年的高速增長主要依賴的是相對廉價勞動力的比較優勢和勞動密集型產業,更多的是對世界先進技術的引進和吸收??梢哉f,創新不足是中國經濟取得巨大成功同時的最大“痛點”。今天,我們終于看到這一局面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創新型經濟正在中國呈蓬勃增長態勢,更可喜的是這些趨勢具有規律性、全局性和歷史性特點。
當前,規模空前的新一輪產業革命正在破繭成蝶。目前大家對這次新一輪產業革命的浪潮有諸多不同表述,如工業4.0、物聯網、智能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等,也有人認為這是第三次產業革命的延續。但其中的核心都是信息網絡技術和傳統工業化成果產生的“化學反應”,對幾乎所有工業時代的代表性產品進行智能化網絡化改造,如汽車、電器、建筑、家居等。中國有很大可能在這一輪產業革命中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這次產業革命的典型模式是以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和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傳統行業深度整合和智能化的革命,因而最重要的現有產業基礎是信息通訊產業和制造業,而中國在這兩方面都有堅實的基礎。首先,萬物互聯最重要的平臺基礎是移動互聯網,而中國的互聯網產業是世界上最領先的幾個國家之一,移動互聯網被認為甚至領先于美國,為物聯網和智能硬件等的發展提供了極大可能。其次,中國是世界制造業中心之一,堅實的基礎為制造業迎接智能化改造提供了廣闊空間。還有,中國的工業和制造業企業普遍存在產能過剩,普遍有轉型升級的迫切愿望,有擁抱新產業革命的巨大動機;同時產能過剩使傳統行業企業的市場價值降低,為外部進入者進行并購提供了契機。新一輪產業革命的主要模式是以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和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傳統行業的深度整合,而中國既有領先的互聯網產業,又有堅實的制造業基礎,還處于制造業產能過剩升級意愿強烈時期,這可謂天時地利,再加上人和——合理的政策,必將帶來無限可能。而當前中國創新型經濟的蓬勃發展已經展現了利用新一輪產業革命實現“彎道超車”的可能。目前大數據、智能家居、智能硬件、分享經濟等行業從投資到實際生產,中國都是全球最為活躍的區域之一。
中國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中具備領跑潛力
新產業革命的技術特性使得龐大的經濟和人口規模成為中國獨特優勢。中國30多年來的快速發展曾得益于勞動力成本低廉且勞動人口比例不斷增長的“人口紅利”。但今天,當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勞動人口比例達到高峰后開始下降且老齡人口比例逐漸上升,“人口紅利”儼然已經演變為“人口負擔”。但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來臨,中國龐大人口基數正在創造基于網絡效應的“新人口紅利”。從經濟學理論上講,人口規模大的國家相對于人口規模小的國家,最有可能產生優勢的產業是規模報酬遞增性質更強的產業。所謂規模報酬遞增,是指某些產業規模越大,其競爭優勢越強,效率越高。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就是十分典型的產業。著名的梅特卡夫定律指出,網絡的價值等于網絡節點數的平方,網絡的價值與聯網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說當用戶數翻一番時,網絡價值不只翻一倍,而是變成四倍,這便是規模報酬遞增,也是經濟學常講的“網絡效應”。正因為這樣,互聯網企業競爭時往往不惜血本賠錢爭取用戶,用戶即是價值。移動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不遜于甚至超過美國,一大原因便是中國龐大用戶基數帶來的網絡效應。從產業史來看,一般來講,在傳統產業上有比較優勢的后發國家往往在先進產業上有比較劣勢。從日本、韓國等后發工業化國家經濟發展史來看,幾乎都是在制造業上有廉價勞動力的比較優勢,而在當時的先進產業上有比較劣勢。但今天的中國,巨大的人口基數使得中國在傳統制造業上具有成本優勢,通過成為世界制造業中心而經濟迅速崛起;正在這種比較優勢趨于消失時,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興起,使得中國在這一先進產業具有人口規模的比較優勢;更重要的是,互聯網和制造業的結合又將創造更先進的產業形態,帶來新一輪產業革命。這就使得中國同時在傳統產業和先進產業上都具有一定比較優勢,也為我們完成民族復興大業提供了空前機遇。
新產業革命將助力中國向消費驅動轉型。多年來,我國一直在強調依靠內需驅動經濟增長,但過去實際情況差強人意,而現在這種情況隨著新產業革命的推進已經初步得到逆轉。消費已經取代投資成為國民經濟各大需求中的主力軍,這背后其實有一定必然性,因為一系列有利于消費增長的情況已經出現。首先,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大大降低交易成本。中國電子商務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中國網上零售額已連續多年以25%以上的速度增長。電子商務發展也帶動了物流業蓬勃發展。根據國家郵政局的數據,中國快遞業務量自2014年即躍居世界第一。電子商務發展還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大大激發消費熱情。其次,消費金融正在快速增長?;ヂ摼W與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正在深刻改造金融業,首先被大幅度促進的領域之一便是消費金融。得益于人們消費行為越來越依賴于互聯網與電子商務,其消費記錄會得到更完整記載,在目前所有在線數據中,消費數據是最豐富和最好利用的一大數據源。通過大數據,對消費借款者的信用和風險進行評估,使得互聯網金融優勢明顯。消費金融具有“小微”金融屬性,消費貸款往往是單筆金額小發生筆數多。傳統銀行的單件處理操作模式使得消費金融邊際成本過高,難以發展?;ヂ摼W金融一大優勢就是邊際成本低,并行批量處理,可充分運用“大數定理”,為小微金融而生。另外,智能化革命必將為消費升級創造廣闊空間。物聯網和智能硬件的發展將為工業化時代的產品插上智能翅膀,幾乎使得所有耐用消費品面臨升級換代。比如,智能家居的發展使得冰箱彩電空調、廚房設備、家居裝修等都面臨智能化換代。這將為內需啟動創造極大的想象空間。
創新的生態系統在中國逐漸形成
一個健康的創新生態系統,需要有不斷涌現的創新資源。創新型經濟需要知識、資本和人才來支撐。而在這三方面,中國都已經取得長足進步,呈現出積極態勢。從知識生產來講,一個健康的創新生態系統需要原創知識和技術源源不斷地產生,不斷為創新企業和產業注入新的推動力。近年來,中國在科學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進步已經令人刮目相看。中國全社會研發支出穩步上升。據科技部網站數據顯示,2016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達到2.1%,2016年全國科技進步貢獻率增至56.2%。中國每年新增專利數已大大超過美國,每年新發表的SCI檢索科研論文位居世界第二。根據各類大學排名,中國大學的世界排名穩步上升,已有多所大學在各類排名中穩步進入世界前50名,甚至前20名。從人才焦點來講,知識人群是高技術創業的主力軍,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來說,中國已有非常扎實的基礎。從存量看,中國的研發人員總量已位居世界首位。從流量看,中國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最大規模的博士生培養數量,龐大的高級知識群體每年源源不斷注入就業市場。十多年前中國大力推進高等教育大眾化,許多高校經歷了一個規??焖贁U張期。盡管其中的一些政策和行為也帶來一定爭議,但今天看來,不得不說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為今天中國向創新驅動轉型奠定了人力資本基礎。從資本要素來講,創新產業離不開金融支持體系,包括從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到完善的證券市場在內的一整套金融制度安排。中國已初步形成了支持創新創業的比較完整的金融制度安排。目前中國是各類新技術、新產業風險資本最活躍的地方,如線上零售、移動支付、智慧醫療、可再生能源等,中國都是全世界風險投資最活躍的地方,多方面投資量均接近或超過美國。
良性的競爭性市場是健康的創新生態系統的基本制度安排。發現和利用創新機會,需要分散的組織和個人從各個維度、在各個角落進行摸索,是一個不斷試錯、在大量失敗中孕育成功的過程。到目前為止,無論理論還是實踐都說明,發現創新機會、識別創新的成本和價格、催生創新產品和培育創新企業最有效的制度安排是市場機制。也可以說,是否能夠使得創新性企業脫穎而出,成為市場競爭的優勝者,是衡量市場機制是否良性運作的最重要標準。雖然我國的市場機制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來持續不斷的市場化改革,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的大膽進取,至今已形成一個各項配套制度基本完整的全國統一大市場。競爭性市場的優勝劣汰機制、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市場對創新活動的選擇和鼓勵已成為當前中國創新經濟活動和創新型企業源源不斷產生的最基本的動力。
開放性和多樣性是一個健康的創新生態系統的基本特征。從中國目前的情況來看,一方面,我國屬于后發國家,在許多高新技術領域現有企業力量相對薄弱,現有產品比較缺乏,這使得一些新興企業能夠利用市場空白,直接切入最新最前沿的技術,進行跨越式發展,實現“彎道超車”。比如在支付領域,當歐美國家多年來普遍采用支票結算,已經形成一系列與之配套的制度和行為習慣時,我國支票結算并不發達,反而為直接進入移動支付時代減輕了負擔,創造了有利條件。另一方面,政府不遺余力推進簡政放權,消除各種行政審批事項,建立負面清單制度,打破地方保護主義,降低行業和企業的準入門檻,這無疑為創新型企業、中小微企業的成長提供了更好環境。
總之,中國經濟的長遠未來取決于新動能——創新驅動的實現。透視近期中國經濟發展的積極因素,無論從創新型經濟活動所展現的蓬勃活力來看,還是從創新型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來看,當前中國經濟向創新驅動轉型具備可持續的現實基礎和合理邏輯,取得超預期效果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作者為清華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所長、教授)
【參考文獻】
①《2017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在京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網站,2017年1月10日。
責編/賈娜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