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反腐倡廉戰略思想的著眼點在于堅守黨的政治品質、提升黨的執政能力
反腐不是目的,而是達成目的的手段。反腐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持黨的性質宗旨不變,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政治基礎。之所以將保持政治品質作為黨建的關鍵一環,作為提升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途徑,是因為衡量一個政治集團的先進與落后、戰斗力或道義力量的強大與否,重要指標和尺度都在于此。
保持和提升執政能力的關鍵,在于政治品質的堅守與否。決定黨的執政能力的主要因素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否得民心,得民心則可“集中力量辦大事”;另一方面,是否聚天下英才于執政集團內,聚則保證執政集團由優秀分子組成。兩個方面集于一點,就是避免因腐敗而形成既得利益集團。
腐敗為什么會形成既得利益集團?因為腐敗的本質是公權私用,抑或公權出租和交換。只要是出租和交換,就會形成利益連帶關系,久而久之便發展為分肥者或共掌公共資源者,這些人因共同利益而在行動上同進退,從而成為既得利益集團。堅持黨的政治品質與提升黨的執政能力,根本上與既得利益集團相對立。因此,必須反腐倡廉,必須把反腐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
習近平反腐倡廉戰略思想的實現路徑在于樹信仰、厘價值、劃紅線
十八大以來的反腐倡廉之所以能很快提振民眾信心,并形成“壓倒性態勢”,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將反腐倡廉作為系統工程來抓,即:由嚴懲產生震懾力,達成“不敢腐”的初步目標;在遏制住腐敗勢頭的同時,高度重視制度設計,快速出臺一系列堵塞漏洞的規章制度,做到想腐者“不能腐”;在這兩大努力的基礎上,開啟長期而又艱巨的思想武裝,通過重建精神大廈,厘定價值坐標和評價體系,為掌握公權力者找到精神出路和價值替代,以此產生拒腐防變的內生動力。
樹信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以實際行動讓黨員和群眾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強大力量。”突出強調信仰信念的重要性,遵循了人類社會的本質特征和基本規律。
厘價值。人生活在社會中,所有的努力或行為,歸根結底是在尋求更大的價值實現,或者尋找更有意義的人生。正因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放到了治黨治國的重要位置,同時作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抓手和舉措。
劃紅線。這主要是為公權力設邊界,包括黨內突出政治規矩,國家推行全面依法治國。公權不能私用,私用必付代價。對權力要有邊界意識、要有敬畏感,這些原本就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體現,更是先進政黨所大力強調和宣揚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習近平總書記“打老虎、拍蒼蠅”的措施,根本在于使規則制度更為清晰起來、剛性起來,做到正綱紀、明法典、有敬畏、知進退。
習近平反腐倡廉戰略思想的落腳點在于優化政治生態、社會生態和人文生態
優化政治生態。習近平總書記堅持把著眼點和著力點放到全面從嚴治黨上,大力加強黨內政治規矩、政治紀律建設。這些舉措極大地改變了黨員干部的思想認識和價值觀念,有效地優化了黨內政治生態。黨內政治生態的改善,使每個新加入到黨組織中來的成員,從最初就能獲得正能量,得到正向的引導和全面的塑造,長此以往,黨員即便掌握了更多更大的權力,因為有良好生態環境的影響,也不會輕易滑向錯誤深淵。同時,每個黨員釋放出正能量,使得整個黨內形成良性互動,單個人向上,全黨向上,優良的形象就會樹立起來,黨的道義力量就會增強,執政能力因此大幅提升。
優化社會生態。社會生態與反腐倡廉緊密相關,一定意義上還互為動因。因為環境會改造人,什么環境造就什么人。如果反腐倡廉著眼于環境優化,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使人人內心皆排斥腐敗行為,廉政建設便成效倍增。
優化人文生態。民族人文素質與民族精神境界關系密切,沒有民族人文素質的改善,就沒有中華民族的躍升。要想實現中華民族強國夢,反腐倡廉就必須要解決民族文化之頑疾,而出路就在于瓦解“官本位”的基礎,消除其文化影響。
責編/楊鵬峰 孫渴(見習)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