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十九大】(中國觀)羅伯特·庫恩:中國夢需要一個“全球語境”
中新社華盛頓7月12日電 題:羅伯特·庫恩:中國夢需要一個“全球語境”
中新社記者 鄧敏
“中國不想當‘世界警察’,中國也不需要這個沉重的負擔。中國只是想要適當地參與到多極化的全球治理中。”美國中國問題專家羅伯特·庫恩(Robert Lawrence Kuhn)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近一段時間以來,一股逆全球化的浪潮在世界蔓延,外界高度關注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何應對。而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退出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后,西方媒體甚至稱這是為中國送上一份填補美國留下的全球領導力真空的大禮。對此,庫恩并不認同。
“中國意識到自身的發展不可能在封閉環境下完成,必須融入到國際秩序中。但中國所采取的政策系與其自身利益相符,而并非由其他國家的興衰變遷所決定。”在庫恩看來,積極參與全球氣候變化治理就是由中國自身利益所決定的。
庫恩說,“中國正尋求增加在全球治理中的參與度,保護地球正是中國對世界作出道義承諾的一個重要指標。”
庫恩5月份作為嘉賓出席了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他認為,正如“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對發展中國家和中國皆有利一樣,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方面發揮領導作用對世界和中國同樣關鍵和重要。
作為長期研究中國的暢銷書的作者,庫恩近三十年來一直高度關注中國的社會變遷。他認為,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眼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有一個“全球語境”,即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演講時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
“中國從全球化中獲益良多,遠超其他主要經濟體。雖然中國對全球化的依賴度正在減少,但仍將保持高位。再者,中國也要在涉及其核心利益的事務上尋求國際社會的政治支持。”他說。
庫恩指出,除了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在轉變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打擊恐怖主義和有組織犯罪、提高醫療衛生水平、防治傳染病等多個參與全球治理的領域都有著豐富的經驗。
庫恩注意到近期中國吸引外商投資額下降的現象。他指出,外資流動受多個因素驅動,在一些低技術產業,中國不再是成本最低的制造者,使得外國資本向東南亞、非洲等地區流動,這是很正常的。同時,由于中國市場的競爭度更高,中國企業開始崛起,外國公司面臨競爭性風險,這也是很正常的。
“但中國也必須認真思考如何對外資進一步保持開放,在相關政策法規、銀行貸款、政府采購等方面減少限制,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庫恩提醒說。
從1989年至今,庫恩已去過中國至少150次。他以“負責任”一詞來形容最近五年中國的變化。“無論是在國內防控污染、消除貧困,還是在國際事務中應對氣候變化、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等,中國都在承擔越來越多的責任。”
但是,庫恩強調,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不可能承擔超過其承受范圍的巨大全球負擔。他同樣不認同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是想取代美國全球領導力的說法。“中國確實從‘一帶一路’倡議中獲得多重利益,但‘取代美國’這個概念絕非中國的目標。中國不想當‘世界警察’,中國也不需要這個沉重的負擔。中國只是想要適當地參與到多極化的全球治理中。”
自言為長期關注中國政治生態的“忠實旁觀者”,庫恩對即將召開的中共十九大頗為期待。他期望習近平能夠為中國未來五年的增長和發展提出全面設想。“提高全民生活水平,消除貧困人口,通過科技和教育實現國家現代化,這樣中國才能繼續成為一個具有全球領導力的國家,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等承諾,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全球治理中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