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7月13日電 (繆璐)“中國企業在走進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的過程中,送出去的不僅僅是中國的資本、中國的技術,更有中國的發展經驗”,中國商務部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副主任邢厚媛13日表示。
邢厚媛是在當天舉行的“中國企業走進金磚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研討會上進行專題演講時作上述表述的,在邢厚媛看來,中國為發展中國家帶去了很多“接地氣”的中國經驗。
比如“要想富先修路”,工業化城鎮化必須要有匹配的基礎設施,需要交通運輸、電力、通信等,所以中國倡導在金磚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作為比較優先的領域來推進。
再比如中國快速實現工業化的一個重要法寶是建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特區等,中國也把這些方式引入“金磚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發展中國家乃至國際廣泛認同的“中國模式”。
據中國商務部統計,在2016年中國推動的國際產能合作中,中資企業在發展中國家制造業的投資同比增長116.7%,其中在裝備制造業的投資比2015年增長2.5倍。中國經驗不僅為發展中國家“鋪金磚”,也為其未來發展“繡絲路”。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表示,中國作為金磚國家和“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連接點,要推動金磚合作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對接,成為推動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均衡方向發展的紐帶。
金磚國家智庫合作中方理事會副理事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趙忠秀對此持相同看法,“‘一帶一路’建設要與金磚各國的發展戰略對接,促進金磚國家的產業升級,形成一體的產業體系和價值鏈,形成金磚國家的雙循環,一方面是跟發達國家的循環,另外就是跟其他更多發展中國家循環,不僅僅是區域里面,而是要進一步融入全球。”
金磚國家合作和“一帶一路”建設是大勢所趨,只要共商、共建、共享才能相得益彰。10年來,金磚五國經濟總量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從12%上升到23%,貿易總額從11%上升到16%,對外貿易投資從7%上升到12%。
中國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城市發展咨詢院副院長宋澎表示,金磚國家的合作使世界經濟多元化,改善了國際貿易和投資環境,推動了國際金融機構改革,提高了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機構中的發言權和代表性,成為國際經濟關系民主化的自然推動力,為世界經濟增添了無限活力。
那么對于金磚國家而言,尤其是新興經濟體國家來說,如何互相合作促進經濟增長呢?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金磚國家研究基地執行主任徐秀軍建議,可從三方面著手,一是技術合作,二是全球價值鏈,尤其是基于貿易和投資的價值鏈,三是政策的協調和機構的構建,包括國內外機構。
誠如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副行長保羅·諾蓋拉·巴蒂斯塔·朱尼爾所說,新開發銀行的“新”不僅僅是經驗少,同時也是生機勃勃。金磚五國共同建立這個銀行,就是因為想對現有的國際經濟體做一些創新,“舊的體系主要由西方一些國家操控的,所以現在我們想要建立新的趨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