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高校網絡輿論主題社會化帶來的挑戰,要通過校園主流新媒體的權威信息發布、精心設置議程等路徑來主導校園新媒體輿論導向,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來創新輿論引導渠道,有效提升高校新媒體輿論引導力。
【關鍵詞】新媒體 網絡輿論 輿論引導力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當前,隨著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和校園新媒體輿論日趨多層次、復雜化,如何結合校園輿論特點充分發揮校園新媒體輿論的積極影響力,把握校園新媒體輿論引導主動權,充分運用好校園新媒體輿論陣地,已成為當前高校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新課題。
高校校園網絡輿論存在著非理性、不穩定性的一面
參與主體單一,自主性特征明顯。當代大學生知識儲備較為充分,比較關注校園內外熱點話題和社會焦點,熱衷于對感興趣的話題暢所欲言、發起討論,而這些話題和相似的閱歷容易觸動學生群體敏感的心理和活躍的思維,在短時間內形成校園輿論熱點。由于校園新媒體用戶群體思維活躍、言論個性化、獨立自主意識強,他們樂于在微信群、微博、校園論壇等新媒體平臺上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甚至對傳統輿論提出挑戰,在他們看來,利用新媒體發表意見、表達自我體現了言論的自由性,這使得高校網絡輿論呈現出自主性特征。
圍繞公共事務,交互性特征凸顯。大學生群體一般以發生在自己身邊和周圍的事件作為輿論客體,如國內外突發事件、社會熱點問題和校園管理規定等,由于涉及自身利益,迎合自身價值取向,容易在新媒體平臺引起熱烈的討論和強烈的反響,表達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管理的愿望。高校新媒體的日益普及,使得網絡輿論的交互性日益凸顯,主要體現在高校新媒體用戶與媒體之間的互動、網絡用戶之間的互動等。
輿論內容的非理性,不穩定性突出。網絡的虛擬性和隱匿性容易使高校網絡輿論形成的過程中出現網絡輿論失真和失控的現象,極少數缺乏自律意識的大學生在表達意見的時候采取偏激的態度甚至使用過激的言論,因此校園網絡輿論也表現出非理性的特征。甚至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士利用大學生單純的特點、較為封閉的信息來源和相對較少的社會經驗來趁機發布虛假信息,容易使大學生在認識上產生偏差,在這種情況下極易導致一些負面的、極端化和情緒性輿論的出現,因此高校網絡輿論也表現出不穩定性的一面。
提升新媒體輿論引導力,抵御西方文化侵蝕
建設和諧的高校網絡輿論環境需要增強新媒體輿論引導力。大學生雖然具備較高水平的新媒體素養,但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極易受到網絡上紛繁復雜的信息和思潮的干擾和影響,較容易形成校園網絡輿情。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和普及,校園管理除了常規管理之外,還涉及到網絡安全管理,及時把握校園輿論動向,掌握各類事態的發展,建設和諧的高校新媒體網絡輿情環境。
應對高校網絡輿論主題社會化需要,加強新媒體輿論引導力。大學生作為校園新媒體輿論參與主體,自然而然要參與到社會化網絡輿論這一更大的環境中。在當前網絡新媒體時代,理性言論與非理性言論并存,許多真知灼見進入網絡輿論場之后往往容易被只言片語式的言論所淹沒。在此背景下的高校新媒體輿論場域也難免受到社會網絡輿論環境的影響,“碎片化”的網絡傳播語境正成為大學生網絡文化和網絡輿論的一種真實寫照。高校新媒體網絡輿論呈現社會化趨勢,需要進一步加強校園新媒體輿論引導力。
解決高校新媒體自身問題需要提升新媒體輿論引導力。借助校園新媒體平臺,大學生在網絡輿情中的參與主體意識進一步得到強化,而新媒體的開放性又進一步擴大了校園輿論的影響力,使得校內熱點問題即時在校園內外傳播,甚至成為社會輿論熱點。因而,在校園新媒體平臺快速發展的全媒體時代對校園輿情熱點事件的研判、預防和輿情引導都提出新的要求。
抵御西方文化侵蝕需要提高新媒體輿論引導力。一方面,美國等西方國家在政治上仍然有“分化”“西化”我國的戰略圖謀,而且文化滲透方式不斷更新、力度不斷增強,對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了多方面的沖擊。這一點在新媒體平臺上表現的更為突出,借助于互動新媒體,境外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和干擾破壞更為方便。另一方面,高校也要積極借助新媒體加強對外文化輸出,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向國際社會傳播。
高校新媒體輿論引導力提升策略
努力營造校園新媒體客觀公正的形象,增強大學生對新媒體的價值認同。校園新媒體要加強信息資源的挖掘和加工,深耕信息內容,推出思想性強、觀點鮮明的深度報道和評論言論,進一步提升信息內容的品質。同時,校園新媒體還要做到正面報道、負面報道平衡化,要盡量接近大學生對真實社會現狀的感知。應站在客觀、公正的視角來分析事件的來龍去脈,引導大學生理性地看待社會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此來努力營造校園新媒體客觀公正的形象,培育大學生對校園主流新媒體的價值認同。
加強校園新媒體與校園主流媒體的全面融合,做主流媒體的內容及觀點供應商。校黨委宣傳部一方面應當聚焦新聞宣傳專業優勢,依靠部門的權威性與公信力,建設好校園新媒體平臺;另一方面,在重大事件或者輿論熱點發生時,黨委宣傳部優先選擇來自這些新媒體編輯提供的新聞評論與觀點,也可以借助一些社交媒體的推送平臺,采用主動推送校園主流媒體報道信息的方式,來增加大學生群體對校園主流媒體報道的接觸率。另外,針對某些較為嚴肅的新聞內容,校園新媒體應在校園主流媒體的報道框架下,在與核心價值觀點一致的前提下,依據新媒體風格與特色對其進行相應的解讀與編輯。
依據校園網絡輿情應急程度,推進新媒體網絡發言人制度建設。高校要想掌握校園新媒體網絡輿論的話語權,就應當按照信息公開透明的原則,通過網絡發言人的信息發布,及時回應與疏導網上言論,將有關信息及時、全面、真實地公開,把大學生關心的事實真相和事件進展及應急預案等通過校園新媒體及時加以發布,定時對輿論信息進行收集、分析、跟蹤,有助于防范網絡輿情向不良的方向發展。通過校園新媒體網絡發言人制度建設,既保障了大學生的知情權,又以信息公開消除謠傳猜測,能夠有效掌控校園新媒體輿情動向。
關注大學生輿論特性,實現新媒體議程設置與輿論引導聯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圍繞國內外、校內外發生的與大學生密切關聯的重大新聞事件和熱點、焦點、難點問題,敏銳地分析輿情,了解大學生最關心、對大學生活有重大影響力的校園焦點問題,然后及時準確地設定新媒體議程,注重對校園熱點話題的調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過議題設置,充分考慮大學生的現實訴求,主動發掘校園熱點話題,引導他們“想什么”,從而實現輿論引導的目的,推動形成積極向上、成熟理性的新媒體輿論氛圍。
堅持以正面引導為主,增強新媒體輿論引導的公信力。校園新媒體積極主動介入輿論熱點問題,站在校園主流媒體的高度直面熱點問題,進行理性、客觀、公正的分析,既要避免缺乏對熱點事件進行報道,也要避免對熱點事件的過度報道,更應引導大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熱點事件的來龍去脈、獨立思考應對之策。除此之外,高校新媒體還可以與社會網絡輿情專業分析機構協同合作,對大學生所普遍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及社會各界意識形態、大學生網民心態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社會熱點話題的傳播,盡可能先入為主地進行新媒體深度報道,為大學生提供分析、思考其所關注的某類問題事件或者熱點事件的思考框架與方向,來有效增強新媒體輿論引導的公信力。
(作者單位: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國際經貿學院)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網絡信息危機及其干預策略實證研究”(項目編號:16JDSZ3002)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蔣曉麗、侯雄飛:《新形勢下輿論引導力提升方略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
責編/宋睿宸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