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族精神是以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為根基的,從民族精神的引領性來看,民族精神是民族前進的旗幟,在任何歷史時期,民族精神都處于該民族意識形態的前沿地位,以整個民族的共同利益為核心紐帶和精神激勵,引領民族在艱難困苦之時百折不饒,在強盛發展之際不乏憂患,是整個民族前進的旗幟和團結的紐帶。
【關鍵詞】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 公民 建構路徑 【中圖分類號】B2 【文獻標識碼】A
建構民族精神,弘揚中華民族熱愛祖國、奉獻社會的崇高品德,要從培育公民個人的價值觀做起,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公民個人的思想深處,并體現在公民個人的日常活動當中,為民族精神的建構與弘揚奠定堅實的基礎。從公民個人民族精神的培育做起,既有個體意義,更有民族價值,需要在實踐中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建構路徑。
公民個人民族精神的培育和養成,是每個人健康成長的基本要求和必經路徑
對群體而言,個體是群體的基礎,個人是民族的根基,從培育個人向上向善的民族精神做起,對于整個民族來說至關重要。首先,個體是民族精神的基礎。民族是由具體的個人組成的,民族精神的形成與發展,民族精神的培育與踐行,歸根到底都依賴于公民個人。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演進中,民族精神的高揚并非始終如一,有民族精神的凝聚,也有民族意識的低落,這種狀況都是通過每個民族成員的思想、心理和精神狀況來表現的。具有強烈民族感和自信心的社會成員居多數,民族精神就得到弘揚,民族自信就得以樹立。反之,民族意識和民族覺醒就陷入低谷。
其次,個體是民族精神的載體。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共同思想狀態、共同心理意識的凝練。作為一種思想意識,民族精神只有通過這個民族的個體才能夠存在。因此,每個民族成員都是民族精神的承載者,也只有通過民族成員的承載,民族精神才能夠被認識和感知。
對個體而言,公民個人民族精神的培育和養成,是每個人健康成長的基本要求和必經路徑。首先,每個民族成員的民族精神得到培育和弘揚,就為每個人的成長發展、做人處事提供了精神動力。以民族精神和共同價值追求教育和培養每個公民,就能夠使社會成員在個人成長和發展中,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在實現個人發展和個人價值的同時,自覺地融入到民族振興和民族發展的大潮,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積極因素,在社會進步中體現自己的價值。其次,培育和弘揚每個民族成員的民族精神,是每個人實現道德品質和認知能力獲得提升的重要思想支持。站在民族振興的基點上,把個人的理想同民族的期盼結合起來,在自己的內心深處樹立起民族自信,個人的奮斗就有了更加寬廣的空間,個人的思想品德就得到很大的提升。最后,培育和弘揚每個民族成員的民族精神,提升整個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就能夠形成民族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公民個人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提升,必然帶來民族素養的提高和升華,奠定了民族振興的思想基礎和精神動力。
培育和發展民族精神必須走創新之路,在文化創新、觀念創新、思想創新中推動民族精神的創新
民族精神的培育和發展有其自身發展演進的規律。任何思想的形成和發展都是一定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狀況的反映和表現,具有與經濟社會發展相一致的特性。民族精神的形成和發展始終與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相聯系,隨著民族進步和民族發展而日益明顯和加強,受制于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同水平和社會制度的不同性質,民族精神的內涵及其本質也處于動態之中。從民族精神發展演進的民族性特點來看,民族精神是以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為根基的,植根于五千年來的歷史積淀和深厚滋養。從民族精神的引領性來看,民族精神是民族前進的旗幟,在任何歷史時期,民族精神都處于該民族意識形態的前沿地位,以整個民族的共同利益為核心紐帶和精神激勵,引領民族在艱難困苦之時百折不饒,在強盛發展之際不乏憂患,是整個民族前進的旗幟和團結的紐帶。
基于民族精神形成發展的特性,必須把握民族精神發展進步的客觀規律,按照民族精神發展演進的規律培育民族精神。第一,堅持民族精神的培育發展是一個歷史發展過程。一方面,人的思想觀念的形成與堅持,不是一次而是多次的反復,應該貫穿人的成長的全過程。另一方面,社會的發展變化經常帶來挑戰民族精神的各種因素,而且社會的發展演進也需要不斷豐富和充實民族精神的科學內涵。因此,要把公民個人民族精神的培育作為長期的歷史任務。第二,培育和發展民族精神必須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把民族精神的發展與弘揚立足于中華文化的豐厚滋養。民族精神是民族長期歷史的文化積累和思想積淀,在長期歷史傳統的基礎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華民族精神。把優良傳統發揚光大,是培育和發展民族精神的重要任務。第三,培育和發展民族精神必須走創新之路,在文化創新、觀念創新、思想創新中推動民族精神的創新。當代中國民族精神的創新,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對中華民族精神的靈魂作用,又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適應科技進步、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的新趨勢,適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給我們帶來的新挑戰和新機遇,通過民族精神的內容創新、載體創新和路徑創新,彰顯中華民族精神的獨特魅力和巨大威力。
培育公民個人的民族精神,離不開黨的領導
在人民群眾中大力培育民族精神,既是公民個人的責任和義務,更是社會的責任和共同的要求。因此,培育公民個人民族精神要從每個人做起,也要從黨和政府、各級組織的積極工作、扎實貫徹做起。
第一,公民個人民族精神的培育要從教育切入。教育是實現個人進步的基本渠道,是社會和國家引導公民個人健康成長的基礎環節。在當代中國,民族精神的培育有兩個教育渠道。一是以國民教育為主渠道的教育機構的民族精神教育。我們既要形成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民族精神教育體系,使其融入到思想品德教育、專業知識教育之中;又要重視從黨校、高校到成人教育機構,形成多層次多渠道民族精神培育的教育系統。這是我國公民個人民族精神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二是輻射廣泛、內容生動的社會教育體系,黨的各級組織、企業事業單位、各類傳播載體,都要承擔起民族精神教育的責任,發揮各自的功能。面對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新考驗,必須推動民族精神內涵和民族精神教育的創新,深化民族精神教育的改革,適應民族精神教育的新挑戰和人民群眾對弘揚民族精神的新期待。
第二,公民個人民族精神的培養要注重實踐的作用,教育和引導人民群眾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感知民族精神、踐行民族精神、弘揚民族精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堅定民族自信的實踐基礎。只有親身參與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實踐之中,才能夠切實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切實感受到振興民族的榮耀,切實感受民族精神的支柱作用。這就要以多種形式引導人民群眾走進社會,了解當代中國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感受國際地位不斷提升的偉大變化,增強作為中華民族一員的光榮感,把個體融入民族的整體力量。
第三,公民個人民族精神的培育要加強領導和組織。培育公民個人的民族精神,離不開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不同于其他政治組織的優勢在于,既強調和堅持工人階級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又在各國工人階級斗爭的實踐中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是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信念的先進力量。離開了黨的領導,就會出現民族精神與民族主義的混淆。對此,必須構建系統完備、相互銜接、合力推進的組織系統,形成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的合力。
(作者單位:中共遼寧省委黨校哲學教研部)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責編/張蕾 美編/楊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