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正在全面推進的眾多改革中,被稱為“三塊地”改革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征地制度改革備受市場關注。
人們常說,農村土地是一筆“沉睡的資產”。由于體制原因,過去農民很難從土地上取得財產性收入。三項改革試點的基本方向,是在堅持基本原則和不產生穩定風險的前提下,盤活這筆資產,還利于農民。
今年開始,征地制度改革試點正式擴圍。之前分撥參與改革試點的33個縣都要進行征地制度改革試點。如果說,此前試點是各地區瞄準“三塊地”改革其中一項“單兵突進”,那么,如今增加試點項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三塊地”改革協同推進,形成改革的“共振效應”。
從2016年開始,全國33個縣的“三塊地”改革試點被分別賦予不同的任務。其中,有15個縣試點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15個縣試點宅基地制度改革,3個縣試點征地制度改革。
這些改革試點已經到了最后階段。按照計劃,今年12月31日,所有試點將正式收官。在此前的改革試點中發現,“單兵突進”式改革可能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以征地制度改革為例,除了規范征地程序外,改革的一項重點內容是縮小征地范圍,這對患有土地依賴癥的地方政府來說,減少了征地帶來的財政收入,因而對推進改革的熱情不高。全國最早實施征地制度改革的只有3個縣,而就在這僅有的幾個試點中,改革推進的難度也很大,有的地方甚至產生了打“退堂鼓”的念頭。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統籌、協調、推進”土地制度改革的總體要求,因此有關部門決定擴大試點范圍,把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改革征地制度這兩項試點推廣到全部33個試點縣。這就給了地方政府統籌協調“三塊地”改革的機會,讓三項改革達到相互補缺的效果,以有效解決改革向前推進的問題。
具體而言,一是可以通過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反推征地制度改革。這兩項改革可以有機銜接,通過提高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面積,補充因減少征地而帶來的土地供給缺口。
第二是宅基地改革可以更加靈活。例如,將原有宅基地一部分復墾為耕地,耕地保有量增加后,再通過土地指標“增減掛鉤”調劑,增加一部分建設用地的指標。然后利用建設用地的出讓收入返還,補償退出宅基地的農民。這樣既緩解了當地財政壓力,也能保障農民利益。
今年以來,在各試點實際操作過程中,已經出現了許多創新。不少地區在“三塊地”改革中建立了成熟的協調規則,“共振效應”逐漸顯現,這將為我國未來全面推開土地制度改革,修訂相關法律法規,提供有益的經驗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