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輿論的影響力空前強大,信息傳播時效和覆蓋面擴大,信息傳播主體呈現多元化格局,對領導干部的網絡輿論危機公關與處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領導干部思想認識上存在與互聯網時代脫節的狀況,網絡輿論危機公關與處置能力亟待提高。
【關鍵詞】領導干部 網絡輿論 危機公關 【中圖分類號】D924 【文獻標識碼】A
領導干部輿情應對的互聯網時代背景
輿情應對能力是領導干部網絡輿論危機公關與處置能力的基礎。提升領導干部輿情應對能力,需要對新媒體時代有足夠深入全面的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近年來,隨著網絡媒體的蓬勃興起,輿論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互聯網時代輿論影響力強大。在過去傳播手段單一的傳統媒體時代,信息是可以通過控制幾家所謂“主流媒體”實現“統一口徑”。但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傳統媒體對傳播新聞信息的處置變得更加復雜。一方面,傳統媒體充分利用其強大的新聞內容獲取能力,依托豐富的人才資源、強大的采編能力,通過其傳統媒介傳播信息;另一方面,互聯網世界各種媒體相互交融,電子報、手機APP、互聯網視頻、微信公眾平臺、微博等多個媒體平臺同步發聲,形成立體傳播格局。
信息傳播時效和覆蓋面不斷提高和擴大。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信息傳播擺脫了過去報刊、電視等傳統媒體受制于硬件、發行等因素的限制,僅用一部手機即可完成現場直播,實時直擊新聞事件的現場。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的傳播,消除了信息傳播的時間鴻溝,每一個個體都可以成為一個自媒體,關注人數動輒幾十萬,多則數百萬,信息一經發布,就立即有大量受眾群體獲取信息,并可以通過受眾轉載形成二次傳播,時效性極強,受眾人數會呈現幾何級增加,重大新聞信息可以迅速覆蓋各種媒體的受眾群體,形成重大社會影響。
互聯網背景下信息傳播主體多元化?;ヂ摼W技術的全面普及,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蓬勃發展,各種信息的傳播主體由過去的固定媒體擴展為社會全體成員,每一個互聯網的使用者都可以通過手機隨時隨地發布信息。信息傳播主體從過去的“以新聞媒體為主,媒體用戶為主要受眾”的格局,轉變為互聯網時代“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輿論管控難度空前增大。對于突發事件,阻止傳統新聞媒體介入可以實現,而要防止自媒體的傳播難度極大。而一些自媒體“粉絲”眾多,影響力并不遜色于傳統媒體。
互聯網時代領導干部應對網絡輿論存在的常見問題
與互聯網信息產業一日千里蓬勃發展的態勢相比,一些領導干部存在與互聯網時代脫節的狀況,制約著領導干部網絡輿論危機公關與處置能力的提升。
對互聯網媒體的恐懼、敵視心態。近年來一些互聯網重大網絡輿情事件造成的影響,使一些領導干部對互聯網產生了畏懼心理。個別領導干部認為黨報、黨刊以及官方的電視臺、廣播才是權威“主流媒體”,而網絡上的報道和言論大多是“胡說八道”,認為網絡不過是“煽風點火”“制造事端”的導火索,其存在“弊大于利”。認識上的誤區,使得某些領導干部在面對記者特別是網絡媒體采訪時或敷衍應付,或百般阻撓,干擾記者正常采訪,常常給突發事件的處置和領導干部的形象造成負面影響。
互聯網背景下對突發事件輿情應對能力不足?;ヂ摼W時代,重大突發事件會在極短的時間實現廣泛的受眾群體覆蓋,突發事件處置的每個細節常常都在互聯網受眾全程關注之下,應對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重大負面影響?;ヂ摼W傳媒時代,重大突發事件的網絡輿論危機公關和處置至關重要,如果處置不當,輿情失控可能成為重大突發事件的“次生災害”。例如個別領導干部要求“高大全”式的宣傳報道,單純追求徹底的、不容例外的“正面報道”,即便在災難性突發事件的報道中,也一味強調“領導重視”,強調受害者家屬“情緒穩定”,引起受眾的逆反心理,不但會降低傳播的影響力和政府的公信力,而且也會因群眾的質疑和情緒的波動給事件處置帶來困難。
秉持傳統媒體思維應對互聯網時代輿情危機。很多情況下,互聯網媒體,特別是各種新媒體的傳播,是從政府及其官員直達受眾群體,并沒有傳統媒體的“二次加工”編輯環節,這就對領導干部的輿情應對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ヂ摼W時代的輿情應對必須有互聯網思維,時刻注意互聯網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差異,一些領導干部在媒體面前說話、發布信息做不到“內外有別”,還以為媒體都是“政治家辦報、辦刊”,媒體必須“講政治”,殊不知一些不利信息通過互聯網渠道傳播,會造成不良后果。
提升領導干部網絡輿論危機公關與處置能力策略
互聯網時代,領導干部在處置重大突發事件應對網絡媒體時,可以把握以下要點,提升領導干部網絡輿論危機公關與處置能力。
正確認識、妥善應對。不管是傳統媒體還是互聯網空間的信息傳播,都是滿足人民知情權的途徑。正確認識互聯網,高度重視互聯網輿情,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是做好網絡輿論危機公關與處置的基礎。使用互聯網的都是具體的人,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無數個體,合乎常理、常情的事情通常也能夠得到絕大多數人的同情和理解,即便是所謂“負面信息”,只要引導得當、應對得當,也可能產生正面的效果。如果媒體的新聞報道與預期效果存在偏差,或者某些新聞報道與真實情況存在出入時,只要不是重大的、惡意的,作為領導干部應該以寬容的心態善待媒體,要相信群眾有鑒別真偽的能力。
及時主動、以人為本?;ヂ摼W時代,受眾群體多樣化,各種信息在普通民眾之間的傳播,減少了諸多“中間環節”,領導干部如何表現,常常會直觀地展示給受眾。互聯網信息傳播速度極快,如果在重要新聞事件中,及時形成有新聞價值的信息并主動向新聞媒體提供就變得非常重要,通過在新聞報道中占得先機,實現為媒體設置議程。如果真實的信息不能及時通過媒體公布,占領輿論陣地,則可能造成謠言在互聯網領域傳播的被動境況。網絡輿論危機公關與處置過程中,應將有新聞價值的信息主動提供給媒體,為正常的新聞采訪報道提供便利。
實事求是、口徑一致?;ヂ摼W媒體時代,廣大人民群眾獲取信息的難度極大降低,領導干部和政府作為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被互聯網放到了“陽光下”。領導干部說話、辦事不能想當然,必須保證信息準確、可靠,因為人民群眾是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分析、甄別信息,一則錯誤或者虛假的信息,將會極大損害領導干部的權威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領導干部在輿情處置和信息發布過程中,要尊重事實,切不可對媒體和公眾撒謊。知道一分事實說一分話,對于不知道的情況寧可如實說明不了解相關情況,待了解后再行發布,絕不能胡編亂造或進行想當然的推測。
有備無患、牢記立場。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的實效性極強,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后再來研究應對,常常已經來不及,事件可能已經通過網絡廣泛傳播。因此,對重大新聞事件,特別是突發事件,應該提前研究擬訂新聞宣傳預案,明確發言人,明確相關人員責任,有條不紊及時發布相關信息,避免無人負責,互相推諉的情況發生。在新聞事件中,領導干部對媒體的言論,代表的是政府部門或領導機關,不要隨意發表個人意見,要淡化新聞發布的個人色彩,在尊重事實的前提下,要按照統一的口徑,站在政府的立場說話,維護政府的形象和信譽,避免因為個人發表的言論在互聯網傳播后形成不良影響。
(作者為安徽工程大學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副教授)
【參考文獻】
①鄒金紅:《公共危機與領導干部危機公關能力的提升》,《行政與法》,2010年第4期。
②檀陽:《淺談地方政府公共危機處理中的網絡輿情公關——以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件為例》,《哈爾濱學院學報》,2016年第10期。
責編/潘麗莉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