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作出的歷史性選擇,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結晶,經受了實踐的檢驗,是適合中國的道路,它也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不同于西方發展道路的新選擇。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道路自信 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
一個國家選擇走什么樣的發展道路,關乎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也關乎民族的命運和人民的福祉。經過長時期的探索,中國選擇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具體說來,中國道路的基本內涵,“是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是一條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的嶄新道路,是中國人對世界現代化進程的一個重大貢獻。
中國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作出的歷史性選擇
中國道路是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十分落后的國家探索民族復興道路,是極為艱巨的任務。鴉片戰爭后,中國最大的問題是國弱民窮,實現國強民富就成為幾代中國人的夢想。俄國十月革命向中國人民展示了一條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通過社會主義獨立自主地建設現代化國家的嶄新道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開啟了探索這條道路的新紀元。中國人民從此有了核心的領導力量,有了明確的奮斗方向。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問題,深入研究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的特點,開創了一條由新民主主義通向社會主義的革命道路,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中國的現代化掃除了政治制度和社會結構上的障礙。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方面進行了艱辛探索,為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中央帶領全黨全國人民實現了指導思想的撥亂反正和工作重點的轉移,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征程,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此,在黨的領導下,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戰勝一系列重大困難,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推進到新階段。
回首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總結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經驗,展望中華民族的未來,中國人民得出一個基本結論:全面貫徹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道路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結晶
中國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理論探索和實踐創新,并結合中國國情進行創造性探索的結晶,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新發展,是扎根當代中國的科學社會主義。
中國道路在堅定地信仰科學社會主義關于社會主義必然戰勝資本主義這一基本原理的同時,對人類社會特別是落后國家如何走向社會主義、如何實現現代化做出了開創性的探索。正是由于中國道路的新探索,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推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在當代的發展。
中國道路是在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基礎上,以中國歷史和現實為依據確立起來的。它植根于中華民族數千年歷史文化的沃土,發端于近代100多年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斗爭歷程,形成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既蘊涵著中國的歷史傳統和現實國情,又體現出鮮明的馬克思主義原則立場。中國道路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當代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新發展。
中國道路經受了實踐的檢驗
中國在近40年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展現了史無前例的發展速度和較高的發展質量,而且在未來較長時期有望繼續保持中高速發展,并將在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實踐證明了中國道路的優勢。
中國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礎上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在經濟文化相當落后的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國家,是一個擁有將近14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中國人均GDP從1949年的人均27美元,1978年的225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8866美元,城鎮化率已達57%。按照這個發展趨勢,再過大約30年,中國將成為一個現代化國家。
在世界工業化進程中,十幾個主要西方國家在不到200年的時間里帶領約12億人口實現了現代化,而中國將在大約100年的時間里,帶領近14億人口實現現代化。走中國道路帶來的這一成就將成為人類社會進步發展的階段性成果。中國道路不僅足以令國人樹立起的道路自信,而且也引發了世界上許多有識之士的認同,這種認同有可能引導一些國家借鑒中國道路的經驗和特點,通過社會主義走上符合本國國情的實現現代化之路。
中國道路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不同于西方發展道路的新選擇
綜觀世界各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走向現代化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英、法模式的資本主義現代化。它是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發展基礎上自發地進行工業革命,自主地確立了現代國家制度。二是美、日模式的資本主義現代化,它們效仿英法模式,縮短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過程。這兩種現代化都沒有離開對內剝削、對外掠奪的資本積累過程。三是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其現代化起步較晚,在相當薄弱的工業基礎上開始其現代化進程,在不太長的時間內完成了其現代化任務,有成功的探索和經驗,也有沉重的代價和教訓。
中國道路是一條不同于西方發展模式的走向現代化之路,它的重要價值在于,作為一種非西方文明基礎上形成的發展道路,它摒棄了剝削和掠奪的積累模式,超越了蘇聯模式,卻取得了巨大成功,它對“歐洲中心主義”及“西方優越論”形成了現實挑戰。對于世界上那些非西方文化傳統的多數民族和國家來說,中國道路以自身的發展歷程和巨大成就向世界表明,西方文明造就的現代化道路并不是當今世界唯一的發展道路。各國根據自己的國情,探索適合本國特點的發展道路,也可以快速發展,也可以實現國家現代化。
中國道路為世界提供了另外一種可選擇的現代化道路,即不再是簡單照搬或直接移植西方模式,而是在深植本國歷史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吸收、借鑒西方文明的優秀成果,根據自己的國情,不斷改革,自主創新,找出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這同樣可以實現國家現代化。對于世界上絕大多數非西方文明傳統的國家和地區來說,明確了這樣一個事實——走具有本國特色的道路也可以實現現代化,這就是中國道路展現出的世界意義。這一切都足以讓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面對自己開創的道路充滿自信和自豪。
(作者分別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會長;中共中央黨校黨建部副教授)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
責編/溫祖俊 美編/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