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2017中國經濟持續向好憑什么

核心提示: 2016年的中國經濟無驚無險,穩中有進。在2016年取得階段性成果和經驗的基礎上,2017年應當繼續推動去傳統產能過剩、去無效供給庫存、去企業成本、補新興產業發展短板等結構性任務的落實。

對于中國經濟而言,2016年是難得平穩增長的一年。這應該既在一些人的意料之中,又在另外一些人意料之外。回想一下,在2015與2016新舊年相交之際,國外相當多的主流媒體和國內部分人士,對于中國經濟曾經做出過相當悲觀的預測,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會出現斷崖式的下降,中國會爆發大規模債務危機,中國政府的結構調整會致使中國經濟硬著陸,如此等等。幾個國際著名的信用評估機構也隨之降級中國經濟,列入負面觀察名單。現在看來,這些預測大都落空。為什么是這樣?除了分析概念和工具有問題之外,更重要的是這些機構和個人缺乏對中國經濟運行體制的深入了解和對中國政府宏觀調控能力的理解。

2016年的中國經濟運行呈現穩中有進的特點

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增長。前三季度GDP增長,連續三個季度都是6.7%,巧得令人有點懷疑,但是中國國家統計局的統計質量是國際一流的,值得信賴。考慮到十月以后各項宏觀經濟數據轉暖,第四季度的增長數據比前三季度只會高不會低。預計全年的經濟增長6.5%的調控目標將會超額完成。雖然經濟增長率不應再是觀察中國經濟運行的唯一指標,但在沒有實現“中國夢”之前,也不能輕視經濟增長率的變化。因為在一定經濟增長率的背后,是新增就業、工資收入增長、政府稅收增加、居民消費擴大、基礎投資增加、技術進步等一系列相關變量的變化。中國經濟保持中等速率增長,也將會對世界經濟增長繼續做出四分之一的貢獻。

經濟結構調整穩步推進。其實2016年中國經濟主要面對的任務不是保增長,而是調結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一般道理上看,供給側管理相較于需求側管理實施難度更大,顯效時間也更長。但是2016年作為“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全面貫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思路第一年,就在“三去一降一補”的主要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值得充分肯定。到10月,煤鋼去過剩產能的年度任務已經提前兩個月完成,商品房待售面積已經減少一千萬平米;工業利潤增長8.7%,高于經濟增長率。由于統計數據的滯后性,一些結構性變化尚不得而知,但是從一些市場化指數變化看,如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上升至2%左右,出廠價格指數(PPI)從連續50多個月的下跌之后轉為上升,制造業和服務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均上升至50%榮枯線以上,表明實體經濟在從冷轉暖。而人們一直擔心的大面積下崗在調整的第一年并沒有出現,城鎮登記失業率維持在4%水平。應該說,2016年已經開始顯示出結構性改革的初步效果。

經濟質量和效益有所提升。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必然伴隨的是經濟質量的提升和經濟效率的改進。一大批過剩產能去掉,剩下來的必然是精華產能。精華產能擴產后必然是質量和效益的提升。工業利潤的增長,尤其是傳統產業的利潤增長,如鋼鐵產業由2015年全業虧損轉變為2016年全面盈利,出口中加工貿易比例持續下降、一般貿易比例上升,如此等等。這些都表明2016年的調整使得經濟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企業利潤增長,不外乎兩方面的因素導致:市場需求的恢復和企業內部成本的降低。從市場需求看,不僅新興產業需求依然旺盛,如2016年“雙11”的網購規模又創歷史新高記錄,而且傳統產業需求也有所恢復:煤鋼銷售價格回升;房地產市場需求熱度持續不退,以致20多個過熱城市不得不在2016年10月采取新一輪房地產調控新政。從企業成本看,企業內部成本控制固然在調整時期有所強化,但是在企業外部,政府推行的簡政放權和降低稅費政策,也降低了企業營運成本和制度性成本。應當說,2016年結構調整的經濟效益是十分明顯的。

經濟體制改革方案密集推出。2016年大概是經濟體制改革頂層設計方案推出最為密集的一年,這也符合預期。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爭取到2020年體制改革明顯取得成效、制度基本定型的要求以來,各方關注各項經濟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進展情況。2016年一些上下普遍關注的制度改革方案文件陸續出臺,涉及產權制度改革、國企改革、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地方政府債務制度重構、旨在提升七種人群收入水平的分配體制改革、資本市場監管制度等重大問題,體制改革進入到一個高潮。當然,改革進入深水區,不可魯莽行事。因而方案的出臺并不意味著改革全面鋪開。有的改革如國企改革依然要經過試點,有的改革如產權制度改革需要依照法律程序加以推進,有的改革如股市熔斷機制則一出臺就遭遇市場的抵制。顯然,2016年是改革實質性推進的一年,讓人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推進改革的堅定步伐和改革帶來的利益博弈。

就社會普遍關注的兩大市場(股市和房市)表現而言,股市相對偏冷,房市相對偏熱。股市從2015年大起大落轉入2016年的相對平穩,一直穩定在3000點上。除了股市信心在緩慢回升之外,也因為大量新股上市稀釋了投資者注意力。到11月底,上海股市交易所掛牌企業總數達到9538家,累計融資215億多元人民幣;深圳股市交易所的新三板市場掛牌公司總數達9786家。12月5日,深港通正式啟動。這預示著一種可能性:2016年資本市場積蓄著的巨大能量,將在2017年釋放出來,沖擊新的股市高位。而房市自2015年11月份開始就一直持續上揚,引發對房市泡沫的憂慮。到10月,政府對20多個房價上漲過高過快的城市實行了新一輪的房地產調控新政。要化解特大城市房地產過熱,其根本舉措還是在于有序紓解城市人口流動到其他城市區域,減少人口密集城市的過度集中住房需求。而2016年京津冀協同發展開始啟動了紓解首都城市人口壓力的進程。

2017年中國經濟的實際運行將會進一步向好

總體上看,2016年的中國經濟無驚無險,穩中有進。因此在2016年取得階段性成果和經驗的基礎上,2017年應當繼續推動去傳統產能過剩、去無效供給庫存、去企業成本、補新興產業發展短板等結構性任務的落實。除此而外,需要特別在2017年繼續加以關注的問題有以下三方面。

其一,債務率一直在攀升的問題。以宏觀債務率判斷(M2占GDP比率),2016年初即達到206%,年中曾一度躍升至令人不安的260%。而在宏觀債務率攀升的背后是企業和地方政府的債務累積,是部分企業開始出現的債務違約。由于中國基本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加之中國已經建立了銀行存款保險金制度,因此不太可能出現所謂“明斯基時刻”,即因大規模的私人企業債務掉期違約導致私人銀行清算破產信用危機。供給側改革一個主要任務就是去債務杠桿。對于積累起來的債務處理一度采用債轉股形式,由銀行來兜底。然而此舉遭遇銀行的集體抵制。于是轉而采取上世紀90年代的做法,由第三方投資機構接手債轉股。這個波折應該是2016年去杠桿任務步伐較慢的原因之一。應當清醒地意識到,市場經濟是建立在信用關系之上的陌生人交易體系。維系信用關系的債務一再出現變數,長久下去將對經濟運行造成重創。國外信用評估機構也是據此對中國經濟做出判斷的。我們清楚自身的經濟問題和毛病所在,但是國外機構并不清楚,這往往是國內外對中國經濟評價分歧較大的原因。債務違約拖欠將會導致支付困難,即使處理掉了也造成效率損失和資源浪費,大型企業特別是央企的債務違約問題必須認真對待和及時化解。債務率明顯降低,應是2017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去杠桿任務的主要議題。

其二,全要素生產率持續下降的問題。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之后,我國的全要素生產率開始從50%以上的高點緩慢下降。美國的保羅·克魯格曼曾經在1994年分析對比了亞洲和歐美的經濟增長中的要素貢獻情況,指出亞洲經濟增長主要依賴于資本和勞動的投入,拼的是汗水錢;而歐美經濟增長主要依賴于全要素生產率即技術進步,靠的是靈感收入。三年后,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基于這個經歷,我們應當對全要素生產率的持續下降現象保持高度警惕性。習近平總書記在年初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解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時,也強調了要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全要素生產率提升是各個方面因素的綜合結果,依賴于科技進步、管理組織改善、教育普及和提高,新興產業替代傳統產業成為支柱產業等。歸結起來,實現該指標的改善,也要像對待萬元產值綜合能源消耗量指標那樣,提出每年數量要求,圍繞該指標的實現提出考核要求。目前對全要素生產率的精確計算還缺乏權威性和連續性,需要盡快解決數據口徑和計算方法的統一問題。

其三,外匯市場變化的不確定性問題。2016年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外匯儲備額從2014年的3.8萬億美元持續減少到目前的3.1萬億美元。實際上從2015年起,中國經濟已經轉變為產能和資金“雙過剩”的經濟體,這個結構性變化是國內產業外遷、國內資金外流的基本原因,“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助推了這個進程。由此必然會使得外匯儲備數量減少,但是卻不一定必然使得人民幣匯率下行。相反,由于2016年10月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貨幣籃子”,確定了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的地位,有利于穩定甚而提升人民幣匯率。但是從一年的外匯市場反應看,人民幣持續貶值,雖然給予出口小幅刺激,但也形成對中國經濟的負面預期。目前外匯儲備減少人民幣貶值尚不對經濟構成實質性威脅,但是其變化趨勢持續下去卻會形成應對國際支付能力的下降、人民幣地位邊緣化的潛在威脅,是值得關注的問題。接近年底,國際社會連續出現許多所謂“黑天鵝”事件,對外貿形勢以及人民幣匯率帶來許多不確定影響。因此2017年的對外經貿管理務必格外審慎小心,及時應對。

綜合以上分析,2017年中國經濟的實際運行將會進一步向好。但是筆者并不建議把宏觀調控的經濟增長目標設定高于2016年。因為2017年宏觀調控的基調依然是結構調整,而結構調整任務需要相對寬松的環境和相對充裕的時間去完成。只有結構調整取得階段性成功,中國經濟才能上一個新臺階。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注:文中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相關統計數據公報】

責編/潘麗莉 美編/王夢雅(見習)

【資料鏈接】

2016年中國經濟發展十大亮點

1、經濟增長亮點:提前實現GDP翻兩番目標。2016年,我國經濟運行平穩,預計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在6.7%左右,與年初預期目標一致。中國在低迷的世界經濟中創造了耀眼的經濟增長亮點。

2、結構升級亮點:向后工業化時代過渡。2016年,我國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成為明顯亮點。結構升級亮點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推進取得的重大成果,表明我國新舊增長動能正在加速轉換。

3、消費亮點:國內市場規模位居世界第二。消費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消費已成為我國經濟的“壓艙石”,拉動經濟增長的效應更為顯著,也標志著經濟增長對改善民生福祉的作用大大增強。

4、新經濟亮點:世界最大數字紅利。2016年,我國新經濟、新業態迅速發展。無論從網民規模還是從手機網民規模來看,我國都已成為世界數字用戶第一大國,由此創造了巨大的數字紅利。

5、創新亮點:世界最大發明專利授權國。2016年,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成效顯著。知識產權產出指標爆發式增長為我國經濟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我國經濟創新發展也在有力推動世界經濟創新和新科技革命進程。

6、創業就業亮點:世界上新增就業規模最大,市場主體最多。我國將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企業家王國”,他們既是市場主體,也是創造就業的主體。

7、增收減貧亮點:人均收入增長快,脫貧人口再創世界紀錄。隨著經濟平穩發展,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2016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

8、生態環保亮點:綠色發展提速,環境質量趨于改善。2016年,我國節能減排取得重要進展。我國資源消耗、環境污染、生態成本均明顯降低,經濟發展質量和生態效益顯著提高。

9、“走出去”亮點:對外投資造福世界。2016年,我國對外投資快速增長,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對外投資國之一,為相關國家創造了大量財富和就業機會。

10、全球治理亮點: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中國方案”。2016年是中國全面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年。中國既以自身的發展推動世界發展,又為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提供“中國方案”。

【資料摘自《人民日報》2016年12月14日第7版】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溫祖俊]
標簽: 中國經濟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