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失地農民的文化程度低、技能單一,對再就業培訓需求很強烈。以河南省鄢陵縣為例,通過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反映失地農民對于培訓意愿、內容、形式、費用的看法,并從加強心理疏導、注重培訓實效、重視法律知識培訓等方面著手,為失業農民再就業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失地農民 再就業 培訓需求 【中圖分類號】F301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城市化進程高歌猛進,失地農民數量不斷增多。大部分失地農民的文化素質不高、勞動技能結構單一,在失去土地后很難順利實現再就業。為此,解決失地農民再就業問題的意義重大,它不僅關系著我國城市化的發展進程,更關系著社會的和諧穩定。需要政府積極采取措施,對失地農民進行有效的再就業培訓。
基于上述背景,筆者對河南省鄢陵縣的失地農民進行了實地調研,分析了他們對于再就業培訓的需求,了解他們對培訓內容、形式等方面的真實想法,從而提出了解決失地農民再就業培訓問題的對策建議。
失地農民再就業案例背景
河南省鄢陵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位于河南省中部,下轄8鎮4鄉,人口62萬人(2013年3月數據),其中,農業人口50萬人,年均糧食種植面積110萬畝以上,總產穩定在50萬噸以上,農業作物以花木、小麥、玉米、辣椒為主,先后被農業部和省政府命名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省畜牧強縣”。
河南省鄢陵縣城地理位置優越,多條國道、省道在此交匯。近年來,河南省鄢陵縣同時開展多處高速公路、水利工程建設,如引黃灌溉水利設施用地、S219省道交通運輸用地等項目,部分農民的農業用地被永久或者暫時占用。除此之外,隨著縣城居民的不斷增多,城市的功能分區越來越明確,縣城的一些政府、學校、醫療、貿易、休閑等功能分區向周圍輻射、轉移。在這個過程中,大量的農村土地被征占用于城市建設,農民離開了原有的生活區域,失去了土地,失去了依靠農業增收的渠道。農民雖然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征地補償款,但在沒有順利再就業的情況下,生活水平無法明顯提高。因此,失地農民再就業意愿非常強烈。在勞動力市場上經過幾番較量后,他們發現自己的文化程度低、技能結構單一,就業競爭力不強,很有接受再就業培訓的必要性。
失地農民再就業實地調研內容
為了深入了解失地農民對于再就業培訓的需求和真實意愿,筆者采用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的形式,對河南省鄢陵縣的失地農民做了實地調研,具體內容如下:
本研究在河南省鄢陵縣被占用耕地較多的鄉鎮開展,回收516份有效問卷,并與具有代表性的35名失地農民開展深度訪談,了解他們對培訓的看法。樣本情況如表1所示,該樣本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農村具有代表性。
通過訪談得知,大多數的失地農民對自己當前工作不滿意,都期待從事技術水平要求較高的一些工作,因為那一類工作收入可觀,可以明顯提高當下的生活水平。然而,他們在求職過程中發現自己缺乏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沒有一技之長。通過對35名失地農民進行訪談,其再就業培訓需求總結如下:
在培訓意愿方面,大部分意愿強烈,小部分被調查者學習充電的積極性不高。問卷調查的樣本中,75%受調查者希望盡快得到培訓,14%認為培訓沒有用,不愿意接受培訓,11%的被調查者認為不想再就業、也無需培訓。雖然無培訓意愿的農民占比少,但是這樣的現象不容忽視:一些農民的土地被征占以后得到了一筆比較可觀的補償款,這筆補償款可以保證他們即使不工作也可以正常生活一段時間。他們對再就業失去了熱情,開始虛度光陰貪圖享受,對未來沒有長遠的打算。如果不加以引導,可能成為潛在的不安定因素。
在培訓內容方面,急需心態引導課程和實用性強的技能課程。生活環境的巨大變化,會讓失地農民感到不適應,產生一定的心理落差,對再就業沒有信心。因此,特別需要對其進行積極正向的引導。另外,在愿意接受培訓的人中,他們渴望得到的培訓內容集中于實用技能方面,包括養殖、種植、手工藝、駕駛、計算機以及機械操作技能,值得一提的是,一部分被調查者渴望得到自主創業方面的指導。
在培訓形式和時間方面,他們希望盡量利用周末或者晚上培訓。多數被調查者從事體力勞動,休息時間本來就不多,他們希望培訓時間安排不會和他們的工作、休息時間沖突。另外,他們希望以實踐性強的形式開展培訓。
在培訓費用方面,他們希望政府或者企業出資。大部分被調查者希望培訓費用全部由政府或者企業支付,自己一分錢也不愿意支付;也有一部分人同意由政府和本人各自支付一半費用;少數目前再就業狀態不錯的被調查者表示,只要培訓內容實用,自己愿意支付全部費用。
失地農民再就業對策建議
第一,培訓要注重對他們的心理疏導,提高他們適應城市生活的能力。由于失地農民意識到自身的弱勢存在,往往在心理上會感到自卑,再加上就業不順利,對培訓就會有消極態度,這樣不僅不利于失地農民自身發展,也會對社會穩定帶來不利因素。同時,有的失地農民在征地以后由于得到了補償款,條件有所改善,產生一種依賴政府、懶惰的意識,眼高手低不愿意拋開身價去工作。
第二,根據失地農民意愿,培訓內容、形式要注重實效。首先,要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開展培訓,時間地點要靈活安排。其次,對于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失地農民要有針對性的培訓,對于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農民可以進行專業技能較強要求較高的崗位培訓,因為他們的基礎比較好,接受和吸收知識的能力強。對文化程度比較低,年齡比較大的農民,由于他們接受新知識的能力有限,安排培訓應以簡單技能為主。最后,培訓的形式要接地氣,要通俗易懂,便于失地農民接受。
第三,在培訓費用方面,政府要占據主導地位,同時發動社會力量參與。經過訪談得知,許多失地農民對接受培訓有著很強的意愿,但是因為培訓的費用問題最終放棄或者變得消極,有的是因為家庭條件困難經濟上不允許;有的是覺得應該由政府出資,自己不愿支付。為此,政府要拿出來一部分資金專門用于對失地農民的培訓,提高失地農民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同時,可以鼓勵社會企業對失地農民進行培訓,這樣既可以減輕政府和農民的壓力,也可以為企業解決用工難問題。
第四,重視對失地農民進行法律知識培訓。通過訪談和走訪了解,目前河南省鄢陵縣的許多失地農民受雇于周邊的小型私營企業或者個人,大多數沒有上社會保險,工資發放不及時,有些人還沒有按法律規定休假,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但是,由于失地農民相關法律知識的淡薄,少有維權行為。因此,要讓他們學會運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使自己的合法權利不受侵害,得到應有的福利和社會保障。
第五,政府要積極鼓勵失地農民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政府要對有創業意愿者開展經營、管理、工商等方面的培訓,爭取讓他們成為致富帶頭人,產生輻射效應,促進失地農民就業。除了必要的培訓以外,還要從多方面為他們提供支持,一是給予貸款優惠等資金支持,減輕他們的創業壓力;二是幫助他們及時了解市場信息,為他們提供前景好的創業項目等。
(作者為首都經貿大學勞經學院副教授)
責編/張蕾 孫垚(見習)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