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紀委牽頭拍攝的8集紀錄片《永遠在路上》播出,引發強烈反響。片中涉及落馬官員數量多、級別高,70余名落馬官員出鏡,其中省部級高官就有30多人。在這部紀錄片中,多名落馬官員“出鏡”,懺悔自己的腐敗行為。將死之人,其言也善;被抓之官,其言也誠,人民論壇網小編總結了《永遠在路上》中落馬官員懺悔自身行為的幾個方面,希望廣大黨員干部吸取教訓,引以為戒,時刻警醒,不要重蹈他們的覆轍。
理想信念缺失
鬼迷心竅,昏了頭。我自己一年也有十來萬塊錢,我愛人她是央企的領導,一年收入也有幾十萬,完全夠了。但是理想信念丟失了,精神追求沒有了,突破了做人的底線,連法律的紅線也觸摸了。我悔恨,共產黨多年培養的省委書記,怎么變成這樣子,我給黨組織帶來的損失太大了。
——白恩培(全國人大環資委原副主任)
啟示:
就像紀錄片中所言,當私欲代替了理想信念,這樣的結局并不讓人意外。今日落馬的許多貪官,當年也是保持著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理想加入到黨組織的,但隨著職位的提高,有些官員忘記了自己的曾經懷抱的理想,以“公飽私囊”代替了“天下為公”,成為了自己曾經討厭的那種人。就像習近平主席所說,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廣大黨員干部必須加強思想政治建設,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
底線意識淡薄
開始的時候有這個拒收的這種情況,隨后就是有選擇的,一部分人關系好,比如說咱們關系密切,我收,關系不密切的不收,再發展把這個收錢收物不當成多大的事,這個底線不能破,破了以后就收不住,破一次就收不住。
——聶春玉(山西省委原常委、秘書長)
啟示:
底線是做人做事的警戒線,不可踩、更不可越,黨員干部應牢記習近平在對“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重要指示中強調的要“把做人做事的底線劃出來”的要求,堅守法律底線、紀律底線、政策底線、道德底線。
心存僥幸心理
其實已經意識到這個(風險)了,但有一種僥幸的心理,沒事,你不一定能抓著我。實際上現在想起來真沒趣,現在我都覺得,不累嗎?真累啊。吃飯也挺累,你上桌得白唬,你不能冷場。
——王樹森(吉林省人民政府原副秘書長)
啟示:
很多貪官在懺悔自己的腐敗經歷時都提到了僥幸心理,覺得貪一點沒關系,沒人會發現,漸漸地小貪就變成了大貪,再想回頭已經無處是岸了。就像這次紀錄片的主題所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永遠在路上”,特別是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對腐敗分子,發現一個就要堅決查處一個,貪官在未來“僥幸”逃脫得可能性會越來越低,心存僥幸是萬萬不得的。
政商關系不“清”
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兩會當中講的,作為我們政府的干部和企業家一定要做到“親”、“清”,既要親近又要非常清白,關系非常清楚,所以我這個失敗的人生最大的就是這個清,這項工作,比如說我犯罪主要問題主要是跟一些企業家之間有一些聯系。如果你不做到“親”、“清”,那么就是禍兮之所伏,這是我人生最大的教訓。
——谷春立(吉林省原副省長)
啟示:
習總書記指出,要構建“親”、“清”的新型政商關系,領導干部在同企業積極交往的同時,也要注意自身的清白、純潔。黨員干部在處理政商關系時要時刻牢記自己是個干部、是個黨員,在利益誘惑面前要經得起考驗,不要重蹈谷春立的覆轍。
縱容家人經商
我家“于姐”(編者注:蘇榮的妻子)成了江西權錢交易的代名詞,家教上我是一個不稱職的父親,不稱職的丈夫,我本人出問題,老婆變得貪婪無度,收斂錢財不擇手段,兒子利用我的職權影響受賄數額巨大,顯然是你蘇榮本身的問題,把家庭帶壞的。
——蘇榮(十二屆全國政協原副主席)
啟示:
一些領導干部利用手中的權力和資源,縱容甚至鼓勵家屬經商,發展出了形形色色的“家族公司”,這種家族式的官商勾結產生了非常不良的影響。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三次會議中指出,規范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行為,是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的一個重要舉措。廣大黨員干部應當吸取蘇榮的教訓,遏制通過“身邊人”進行的利益輸送腐敗,避免自己因為家人經商的問題而走上腐敗之路。
本文綜合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央視新聞、新華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