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經濟專題 > 正文

稅收政策與經濟增長如何協調

【摘要】稅收是政府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政府調節經濟的重要手段,一般受稅收政策、經濟波動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為充分研究稅收政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文章對我國現行稅收發展的整體情況進行了分析,重點圍繞當前現狀開展論述,提出了促進我國稅收政策與經濟增長協調發展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稅收政策GDP  經濟增長  政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812    【文獻標識碼】A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我國稅收政策經歷了三次變革,自2001年起,我國稅收政策逐步與市場經濟體制相匹配。新世紀以來,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驅動下,經濟發展進程不斷加快,推動著國家稅務部門完成稅收總額呈現持續上升的總體態勢。稅收是政府收入的主要來源,已成為政府調節經濟的重要手段。

我國現行稅收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

我國稅收收入呈持續上升態勢,稅收增速穩中趨緩。依托于我國國民經濟運行態勢良好的背景,我國稅收收入呈現持續上升的態勢。從我國稅務部門完成稅收增速來看,2006-2011年間,均保持高位上升態勢,平均增速為22.59%,除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機的波及,增速僅為9.8%,其中2007、2010年增速更是超過了30%。但自2012年起,我國稅務部門完成稅收增速在未受顯著外部沖擊的情況下呈現出明顯下降的態勢,2014年增速更是達到近幾年的最低點,僅為8.8%。進一步分析,稅收收入總額不僅受稅收政策、經濟波動等因素的影響。作為國民經濟運行的“晴雨表”,其增速放緩更是宏觀經濟發展階段性轉變的體現。自2012年以來,我國國民經濟增長明顯放緩,2012、2013年國民生產總值(GDP)增速均為7.7%,2014年GDP增速為7.4%,明顯低于2008年金融危機前10%以上的平均增速??傮w來看,我國稅收收入絕對值呈現持續上升的格局,稅收增速有所緩,呈現下降趨勢,即稅收收入相對值穩中趨緩。且在未來一段時期內,預計我國GDP增速均會保持在7.5%左右,由此稅收收入增速也將繼續保持個位數增長的態勢。

稅收結構有所改善,新業態成為稅收增長主要驅動力。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稅收收入結構也有所改善。以2014年的稅收結構數據進行分析,分行業、分地區的稅收結構表現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中、西部地區稅收比重下降,分別為16.9%和16%;東部地區稅收比重上升,達到了67.1%。第二,第二產業(工業)稅收比重下降,為45.4%;第三產業(服務業)稅收比重上升,達到了54.3%。第三,石油、金屬、化工等傳統制造業的稅收比重下降;現代制造業、服務業稅收增速呈現上漲態勢。汽車制造業稅收增速達到17.3%;通信、電子設備制造業稅收增速達到13.7%;電氣機械制造業稅收增速達到14.8%。第四,建筑業、房地產業稅收增速放緩,分別為9.5%和7.2%。

另外,稅收結構的優化、改善反映著我國經濟結構轉型態勢的良好進程。一方面,國內部分產能過剩行業增長放緩。如2014年,我國煤炭、石油、冶煉行業稅收增速與上年同期相比,分別為-27%、1%、-8.6%;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對稅收增長貢獻度不斷下降。另一方面,新業態成為稅收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如2014年,我國電子商務平臺發展迅猛,實現交易額1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5%,推動了服務業增值稅、營業稅等稅種的持續上漲;汽車、電子通信類產品消費勢頭強勁,促進了消費稅、企業所得稅等稅種的持續增長。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將逐步由工業主導型向服務主導型轉變,新的稅收增長點正在逐步形成。

稅收政策不斷調整,結構性減稅穩中有為。自2010年以來,我國為促進經濟穩定增長、調整產業結構,出臺了一系列稅收調整政策。在2014年更是加大了結構性減稅力度:1月,將鐵路運輸、郵政業納入到“營改增”試點;6月增加電信業的“營改增”試點;12月啟動了煤炭資源稅改革,推進行業“清費立稅”。除此之外,還繼續展開免征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輕農村金融機構稅負;擴大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范圍等。大力度的結構性減稅,給稅收征收總量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如據國家稅務總局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實施“營改增”共減稅1738億元。當前在經濟上行壓力大的背景下,減稅政策給企業結構調整、升級、轉型起到了“減壓增勁”的作用。

促進我國稅收政策與經濟增長協調發展的政策建議

強化稅收政策的調控功能,提升稅收政策與經濟周期的匹配。歷史經驗表明,經濟的發展呈現周期性波動是客觀規律。我國推行市場經濟體制,為適應經濟運行周期性變化的特點,必須強化宏觀稅收政策的調控功能。

第一,統籌全局,把握宏觀經濟運行的總體方向。當前,我國經濟運行正處于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推行結構性減稅有助于推動經濟轉型;經濟上行壓力大,適當減免稅負,促進實體經濟的穩定發展;通過減免電子商務平臺的稅收,促進新興產業的發展,成為稅收增長的驅動力。同時,要把握稅收調控的重點,避免因調控手段不合理導致對經濟運行呈現反向抑制。

第二,盡可能縮短稅收政策調控的滯后性。在現實的經濟運行中,任何一項稅收政策從實施到最終發揮作用,都必然會經歷一段時期,稱為時滯性。時滯性的存在,導致稅收政策的調控功能難以及時發揮,甚至失效或是反作用。由此,在調整稅收政策時,既要適應市場經濟運行的規律,又要盡可能縮短時滯性,促進稅收政策與經濟周期相匹配。

堅持稅收政策公平與區別對待相結合,促進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在現代稅收政策中,堅持公平稅負是推行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實施區別對待是促進區域、行業經濟協調發展的客觀要求。由此,在實施稅收政策時,必須注重公平與區別對待相結合。

兼顧稅收政策的公平與效率,促進區域、產業經濟的均衡增長。公平與效率如同一對“雙生體”,必須同時兼顧,不可偏廢某一方。稅收政策的實施,必須以兼顧公平與效率為基礎,否則可能導致經濟發達地區發展速度更快,落后地區發展更滯后,使區域間經濟差距增大。甚至導致大范圍的區域比較優勢無法發揮,呈現經濟增長慢、效率低的情況。近年來,我國為促進區域、產業經濟的均衡增長,實施了一系列的戰略部署。如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戰略、鼓勵高科技產業創新等。稅收政策的制定,必須符合國家發展規劃,統籌兼顧,既要關注重點地區、產業領域,又要兼顧一般地區、產業領域。

總體而言,稅收政策必須結合中、西、東部區域經濟、產業發展現實,統籌計劃,有側重點地鼓勵發揮優勢產業,促進經濟、產業的均衡發展。尤其是當前處于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稅收政策要適度向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產業、出口產業傾斜。如當前國家稅收政策規定,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可減按15%稅率或按法定稅率25%減半征稅。

強化稅收政策的協調功能,豐富調控手段、提升效率。第一,強化稅收政策的協調功能,促進與區域、產業總體規劃相適應。把握國家經濟發展總體戰略部署,引導資金、生產要素在各區域間的合理流動;促進稅收政策的區域化、時序化,加快區域、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結合區域經濟的特點,有步驟地引導產業結構升級;促進產業向知識技術密集型轉變,著力于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穩步發展;稅收政策適度區別對待,縮小稅收政策梯度差;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資源在區域、產業間的自由流動;發揮區域相對優勢,促進資源開發、利用效率的提升。

第二,不斷豐富稅收調節手段,促進調節效率的提升。從當前我國稅收政策來看,主要推行以直接性鼓勵為主的調節手段。要逐步完善稅收政策,就必須推動調節手段向間接性鼓勵轉變。稅收政策改革的方向應是不斷創新、完善調控手段,促進調節效率的提升。尤其是實施以間接性鼓勵為主的稅收優惠政策,其調節作用會更加明顯與突出。如對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促進企業加大“硬件”投資,提升生產效率。對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加大設備、研發投入有著積極作用。除此之外,還可逐步推行稅收信貸、稅收饒讓等間接性鼓勵方式。

(作者單位: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

【參考文獻】

①鄭振儒,張斌:《試析 2002~ 2012 年中國稅收收入與經濟增長的關聯》,《稅務研究》,2013 年第10期。

②嚴成樑,龔六堂:《稅收政策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定量評價》,《世界經濟》,2012年第4期。

責編/王坤娜  孫垚(見習)    美編/楊玲玲

[責任編輯:張蕾]
標簽: 稅收政策   增長   經濟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