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金融既包括傳統金融機構在互聯網環境下的金融活動,又包括互聯網企業運營過程中的金融活動。可見流動性風險的生成與傳統金融密切相關,加之互聯網元素的注入,呈現出獨特的性狀。在金融活動的本性和互聯網技術的助推作用下,其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后果的危害性仍居高不下。因此,我們應當未雨綢繆,提升對互聯網金融流動性風險的預警級別,讓創新的步伐慢下來,讓監管的力度跟上去,讓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每一步踏出堅實腳印。
【關鍵詞】互聯網 金融 風險 流動性 潛伏性 【中圖分類號】F832.39 【文獻標識碼】A
2015-2016年是喧囂的年份:昆明泛亞事件舉國震驚,22萬人參與,400多億元蒸發;846家A輪融資電子商務公司倒閉;易租寶被警方凍結709億資產。當互聯網金融創新掀起勢不可擋的浪潮之時,種種深藏的風險湍流也在蓄勢涌動,其中,尤以流動性風險最為隱秘,卻又極具逆襲之勢。
互聯網金融的流動性風險和影響要素
流動性風險不僅是商業銀行特有的風險,在互聯網環境下,它遷移并轉化為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破壞系數更大。在目前沒有確切定義的前提下,根據商業銀行對于流動性風險的定義及互聯網平臺的技術特性試得出如下定義:互聯網金融企業無法及時獲得充足資金或無法以合理成本及時獲得充足資金以應對資產增長或支付到期債務的風險,以及投資群體無法按預期期限和收益標準實現資金與資產轉換的風險。主要表現為兩種:一是數量不合理。即金融機構吸納到一定數量的資金后,卻沒有足夠數量的債權與之匹配,使投資者買不到資產;二是期限不合理。期限錯配是金融謀利的基本原理之一,但期限差有一個合理的限度,一旦超越,投資者回收資金的期限遠遠低于債權期限,就會出現變現困難。
互聯網金融既包括傳統金融機構在互聯網環境下的金融活動,又包括互聯網企業運營過程中的金融活動??梢娏鲃有燥L險的生成與傳統金融密切相關,加之互聯網元素的注入,呈現出獨特的性狀,其內涵、權重、強度及途徑等均發生了變化。
從金融市場小環境看,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從業機構自身的品質和運營水平。主要表現為掌握、分析資金供需雙方情況,生產金融產品,吸納、儲備和管理資金,管控資金流動,評估和管控風險等方面能力。從業機構的運營能力越強,風險越低。二是金融產品的品質。主要表現為投資項目、理財計劃的合理性、獲利可能性、安全性。金融產品的品質越高,風險越低。三是投、融資者數量及質量。投、融資者的數量、素質,投資心理和融資動機,以及獲益預期等因素,往往影響資金與資產匹配的程度。投、融資者的素質越高,風險越低。四是投資資金流。主要表現為投資體量、流向、獲利預期、集散度等,投資資金流的合理性越高,風險越低。四是市場“品質”。首先是市場透明度。表現為金融從業機構、投資者、融資企業、政府管理機構等是否對客觀情況真實、完整的掌控。市場透明度越高,風險越低。其次是市場信用度。表現為各方是否能講求誠信、嚴守契約精神。市場信用度越高,風險越低。再次是市場道德法律水平。表現為各方是否能做到奉公守法,令行禁止。市場道德法律水平越高,風險越低。五是技術水平。主要表現為網絡技術先進性、安全性及運行效率等。綜合技術水平越高,風險越低。從金融市場大環境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是政府金融政策和貨幣投放量;其次是政府的監管政策和法律法規;最后是融資企業運營狀況,經營、生產、管理水平越高,盈利空間越大,風險越低。
互聯網金融流動性風險的潛伏領域
當前我國互聯網金融主要涵蓋互聯網支付、網絡借貸、股權眾籌融資、互聯網基金銷售、互聯網保險、互聯網信托和互聯網消費金融等業態。
第一,互聯網支付?;诘谌街Ц兜馁Y金管理和財富管理平臺發揮資金周轉作用,有的平臺兼具理財功能,與投資捆綁。運營中常常發生資金短期滯留。倘若資金鏈條斷裂,將觸發流動性風險。第二,網絡借貸。以P2P為典型模式的電商小貸,發展速度快,因所涉及單項資金量和資金總量有限,主要表現為跑路等違約風險,但其潛在的流動性風險不可小視。此外,一些P2P網絡借貸平臺大量吸金、卻難以放貸的運作狀態,極有可能出現非法集資,戕害投資人利益。第三,股權眾籌融資。其運營模式同樣是資金與資產經資金池直接勾兌,短借長貸仍存在,期限不合理錯配的可能性仍存在,流動性風險的隱憂仍存揮之不去。第四,互聯網基金銷售。雖然它是國內互聯網金融中發展較為穩定成熟的模式,但同樣潛藏著較大的流動性風險:首先是其自身的流動性風險。資金體量膨脹同時,身負的流動性風險同比增大。其次是來自周期性“擠兌”壓力,例如在某些特殊時間點上遭遇短期大額贖回的可能性攀升。對于基金公司,在產品規模小且市場正常時,風險僅在潛伏期。但若贖回規模超出風險準備金,“擠兌”壓力即刻井噴。再次是來自傳統金融機構的流動性風險。國內貨幣基金規模目前已超萬億元,但可投資品種少,超過90%的資金投資于銀行間市場協議存款。當市場資金狀況發生波動,協議存款需求也將隨之動蕩,利率起伏的時候,互聯網基金產品可能要面臨集中贖回。當前,互聯網保險、互聯網信托和互聯網消費金融等模式相對安全穩定。但由于涉及大額資金的積聚和流通,理論上也存在一定概率的流動性風險隱患。
對互聯網金融流動性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預判
第一,從業機構良莠不齊。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包括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前者基礎堅實,管理規范,相對不易由網絡因素誘發流動性風險,而且有時候還起著調控互聯網金融流動性的作用,并成為抑制該風險的 “總閥門”。但其內部尚存痼疾,如結構性、政策性問題,直接受宏觀經濟等因素影響,隱藏著傳統流動性風險。因其已深度融入互聯網金融,傳統流動性風險很可能經過網絡向其他方面輻射,加之體量巨大,可能對互聯網金融流動性風險起到誘發或助推作用。后者的主要特點是“小、雜、亂”。“小”指多以小貸公司、財務公司、投資咨詢公司、有限合伙制私募基金等形式存在,底子薄,從業經驗相對較少,調控流動性能力差。“雜”指從業資質混雜,相當一部分是沒有政府許可的民間金融信貸公司,游離在監管范圍之外。“亂”是指其身處監管盲區,運營極易超越主營業務范疇,采取變相吸金、非法集資、金融傳銷、網絡博彩等非法行為。以上客觀原因的顯性表現是道德風險,很可能成為潛在流動性風險生成的催化劑。
第二,投融資者數量龐大?;ヂ摼W金融的最大特點是參與人數眾多。截止到2015年6月,中國網民數量是6.68億。其中很多人加入到網上投融資行列,成為流動性風險的潛在輸入者和風險結果的現實承受者。該群體主體是社會中低階層,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投資者心理強。隨著我國進入負利率時代,一些人的投資需求更如脫韁之騏。二是厭惡風險。視投資如下賭,但承受力差,普遍贏得起輸不起,形勢不好時,往往引發擠兌狂潮。三是理性投融資能力弱。這類主體因缺乏互聯網金融常識,人云亦云,盲目跟從,與機構投資者更為理性的風險分散、多樣組合的思路完全相悖??傮w看,互聯網金融參與者的主體特征是低端化、非理性,一旦投資失敗,容易聚眾滋事、暴力維權,甚至沖擊國家穩定。
第三,資金流向缺乏管控。目前,進入互聯網金融市場的資金體量有限,但增幅迅猛,且向若干平臺或產品集中,形成資金池。主要表現是第三方支付平臺快速擴張,出現了“余額寶”“理財通”等互聯網金融產品,吸納海量資金。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3月,余額寶規模已經超過7000億元,其背后的天弘基金成為國內最大的基金公司。可見,第三方支付平臺與基金公司聯合,可使資金從商業支付流向投資。這些沉淀了巨額資金、且與投資相通的資金池,本質就是流動性風險的始發地。從目前看,相關企業對資金池的管理比較嚴格規范,但其客戶多以閑散游資注入,隨時用于消費支付,資金隨時可能被贖回,導致期限錯配。待類似“雙11”大型促銷活動時,資金池極有可能面臨巨額贖回,若不妥善應對,將導致基金折價兌現,收益下降,投資者信心受損,引發“擠兌”。
第四,市場信息撲朔迷離?;ヂ摼W金融在一定程度上驅散了市場信息的“匱乏式迷霧”,但又制造出“遮蔽式迷霾”,形成“霧霾”的并存,使信息不對稱仍然存在。一是來自知情權不完整。金融行業內幕信息泛濫,導致各層級之間的信息知情權不對稱。二是來自數據爆發式增長。在互聯網金融市場中,信息收集和辨識的時間與成本雙高、虛假信息泛濫等,均可使信息異化為遮蔽物。三是來自互聯網金融服務的方式。各項業務均于線上運行,全程全要素虛擬,失真度隨之嚴重,從業機構、投融資者均難以獲悉真相。四是來自信息壁壘。從業機構出于商業競爭本能,主觀上需要封鎖信息,彼此隔著信息壁壘,處于“信息孤島”,形成信息的私有化和網絡帶來的金融泛社會化之間的矛盾。
第五,監管體系整體滯后。防范金融風險有賴于監管體系的完備,我國互聯網金融業的膨脹明顯超越監管體系建設,二者形成節奏差,造成監管與運營不能同步合拍。主要表現在法條缺失、監管手段和隊伍不健全、地方行政機構與行業管理機構的職能分工不明確等。監管不力的根源,一方面在于互聯網金融的蛻變性、多樣性和進化性等屬性對監管具有天然規避能力;另一方面在于互聯網金融的創新性有其自主運行規律,與傳統金融的監管體系對接不上。這一缺失如不盡快彌補,可能助推流動性風險。
第六,行業自律嚴重滯后。金融歷來以社會信用、道德和法律精神為基石,高度強調行業自律?;ヂ摼W金融虛擬化增強,使從業機構、投融資者之間構成利益共同。但作為獨立行為體,他們各具自主性,要實現無縫對接,除了要以法規、協議等實現他律、互律,還必須以道德為魂、以信用為本、以法律精神為基,實現高度自律。但從實際情況看,當前互聯網金融的擴張速度明顯超過行業自律程度,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嚴重滯后,從而形成制度層面與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嚴重失衡。近些年該領域大事件頻發、從業機構大量倒閉,皆與此直接相關。此類風險一般屬于信用、道德風險范疇,但可能由流動性風險誘發,并反作用于流動性風險,應從兩者關聯角度予以全面系統認識和整治。
第七,技術基礎亟待提高。大數據環境和技術支持是互聯網金融流動性的技術基礎,同時或可成為其發展的技術土壤。目前,我國互聯網技術存在一些不適應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短板。一是支持技術落后。大數據、云計算、金融產品模型開發等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尚有差距,尚未構建實時刷新的“動態大數據庫”。二是交聯技術落后。由于開發及管理成本高,運用范圍局限于大型從業機構,小微金融企業及散戶難以共享。同時各大從業機構出于技術和自保的原因,其平臺間相互隔離,缺少接口。三是防護技術落后?;ヂ摼W金融軟硬件系統本身具有開放性,防護技術多引自國外,自主性差,有諸多隱患,易遭受黑客攻擊和數據竊取,引起交易主體的資金、數據流失。2013年中國人壽80萬客戶的個人保單信息被泄露,2014年初人人貸、拍拍貸先后遭遇黑客攻擊等,充分彰顯技術風險的存在。上述不足,均影響對流動性的有效調控,可能間接引發流動性風險。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威海分校)
【參考文獻】
① 許榮、劉洋、文武鍵、徐昭:《互聯網金融的潛在風險研究》,《金融監管研究》, 2014年。
責編/張寒 美編/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