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社會認同的理論依據,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奠定基礎、社會主義價值理想深入人心、改革開放經濟成果普惠民生、民主法治發展進步開啟民智、價值觀念重建吁求成為共識、中國道路提供發展獨特樣本是其有利條件。
【關鍵詞】核心價值觀 理論依據 有利條件
【中圖分類號】B822 【文獻標識碼】A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必須被人們認同才會產生積極的引領作用。革命運動的每個實際步驟,都必須以科學的理論來引領群眾。同樣,社會主義建設的每個階段,也必須把科學的理論通過宣傳的方法轉化成群眾的自覺實踐。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社會認同的理論基礎和有利條件,必將增加人們接受核心價值觀的信心。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社會認同的理論依據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人們接受的理論基礎。認識世界的目的是為了改造世界,科學的理論是一種來源于實踐的正確認識;理論必須回到實踐中指導實踐,才能使認識變為現實,使精神轉化為物質,才能實現改造世界的目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價值觀,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依托。這種理論同樣需要回到實踐中指導實踐,從而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主義意識必須通過灌輸的方式傳授給群眾。灌輸是一個由理論說服群眾到理論掌握群眾的過程,是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頭腦的過程,也是廣大群眾進行自我教育的過程。要使無產階級能夠成為擔負起“解放全人類”這一重任的階級,就必須向他們宣傳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是“我們眼前的歷史運動的真實關系的一般表述”。因此,對廣大群眾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工作,并不是可有可無的事情,而是對社會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和客觀說明。
宣傳教育的過程,在一定意義上講就是科學灌輸的過程。因為,任何人的思想觀念、道德判斷都不是生而知之的,都有一個學習和實踐的過程,都是一個受教育的過程,都是教育主體由外向內對受教育者的注入。只有通過科學灌輸的方法,才能使受教育者在較短的時間內了解和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列寧指出:“培養共產主義青年,決不是向他們灌輸關于道德的各種美麗動聽的言詞和準則。”①不能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變成枯燥無味的教條和學說,不能光用書本和文件教人們理論,而要結合人們的具體生活實踐,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理論。離開生活,離開工作,任何宣傳都一文不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人民群眾在經濟全球化、價值多元化潮流中堅持中國道路、建設中國文化的行動指南。“馬克思說的‘一步實際行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這句話,顯得尤其正確了。”②確實,現在到了把核心價值觀變為實踐,由實踐賦予活力,并在實踐中發展的關鍵時期。
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表明,人的思想道德觀念對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具有很強的依賴關系,同時也揭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認同要從實際出發的原則,肯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作用。馬克思認為,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這表明,人的需要與人的思想相統一。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其中物質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人們每一思想的產生、變化都有其物質利益根源。“科學越是毫無顧忌和大公無私,它就愈加符合于工人的利益和愿望。”③這是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與人們物質利益相結合的理論基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一定要經過人民群眾的頭腦,當人民群眾的先進代表領會了核心價值觀的實質,并在社會上把這種思想廣泛傳播時,廣大人民群眾才會形成統一的指導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強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規范,才能引領價值多元,回應價值沖突,從而強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自覺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積極抵制西方“西化”、“分化”圖謀。因為“一個國家的力量在于群眾的覺悟。只有當群眾知道一切,能判斷一切,并自覺地從事一切的時候,國家才有力量。”④
“共產黨人不屑于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因此,我們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要旗幟鮮明,生動實際。我們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地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我們講的都是真話,因為這是我們的力量所在。“我們曾經靠宣傳工作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就,因為我們的宣傳過去和現在一直是向全世界的工人和農民說真話,而其他人的宣傳都向他們說假話。”⑤因此,在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應該多接近群眾的實際生活,少說漂亮話,多做日常平凡的事情。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新的實踐基礎上,既繼承前人,又開拓創新,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的理論基礎。
黨的歷代領導人都特別重視宣傳工作,把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作為重要任務來抓。毛澤東認為宣傳教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鄧小平把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到關系國家穩定的高度;江澤民認為“宣傳思想工作關系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⑥;越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越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越要重視宣傳思想工作。胡錦濤同志也多次強調,宣傳教育工作是堅持和鞏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黨的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它涵蓋了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切實做好新形勢下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工作,是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需要,也是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的需要。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認同的基本原則之一。鄧小平早就提出要“拿事實來說話”,拿事實給人民看,這樣人民心里才會平靜下來。實事求是原則要求我們在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要采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由于我們宣傳教育的對象不同,各自的經濟狀況、生活環境、思想認識、文化素質、心理特征等不同,所以,我們無論是理論武裝,還是宣傳教育,都必須結合群眾的生活和生產實際。當前的關鍵在于,一定要使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要求,不斷灌輸并真正深入到每個人的頭腦之中,成為他們自覺的行為規范。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社會認同的有利條件
在當前背景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雖然還未被全體公民接受和認同,但是總的形勢是好的,存在著諸多有利于核心價值觀被人們認同的條件。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奠定基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與人民群眾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緊密結合,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與推廣普及,用百姓通俗易懂的語言把深邃的理論講清楚,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把深刻的道理說明白,讓馬克思主義得到廣大黨員群眾的普遍認同與普遍信仰。馬克思主義要想真正被廣大人民所理解、所掌握,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強大思想武器,就必須實現大眾化。
始終堅持并切實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中國共產黨的一貫立場。宣傳馬克思主義可以進一步端正人們的價值觀念,提升人們的道德境界,形成有效引領多元價值思潮的良好氛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也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認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社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了從抽象到具體、從科學理論到生動實踐、從少數學者的專業研究到全國人民的普遍信仰的轉化。我們利用網絡、報刊、廣播、電視等手段,借助社區、家庭、單位等平臺,通過榜樣示范、理論宣教、文學藝術等形式,寓趣味性和嚴肅性、當代性和傳統性、原則性和靈活性于一體,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逐漸被廣大人民所接受、認同和踐行,最終成為人們共同遵循的價值準則,從而實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眾化、普遍化與群眾化。
社會主義價值理想深入人心。理想是社會生活的客觀反映,而人們的社會生活又是多方面、多層次、多領域的,這決定了理想具有非常豐富的內容,一般而言,理想可以分為社會理想、道德理想、職業理想與生活理想等。這些理想各有價值,是互相制約、互相聯系、互相促進的有機統一體。其中,社會理想最為根本、最為重要,是理想的核心內容,對生活理想、職業理想、道德理想起支配與主導作用。社會理想是指人們對未來美好社會的想象、憧憬與追求。社會理想是時代的產物,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與階級特征,其具體內容不是變動不居的,在人類社會的不同發展階段,人們關于未來美好社會的想象各不相同。
社會主義價值理想是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對未來社會的科學設想,它是在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和對社會主義的憧憬過程中形成并發展的。鄧小平將社會主義價值理想與社會主義本質統一起來,從價值觀上強調了實現共同富裕這一價值目標,反映了馬克思主義歷史觀與價值觀的有機統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理想集中表達了當代中國各個階層、各個群體人民的共同愿望、美好追求與價值理想,具有強大的凝聚力、親和力與感召力。自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價值理想已經深入人心,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同,成為中國人民的共同追求,這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改革開放經濟成果普惠民生。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目前,我國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一,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第二,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位居世界第一。改革開放取得的經濟成就已為世界所矚目。
改革開放的經濟成果由誰共享?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必須牢牢把握的一個根本性問題。人民群眾不僅是改革開放的推動者、承擔者,更應是改革開放經濟成果的擁有者、享有者。當前我國的改革成果逐漸為全體人民所共享,從而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經濟條件。我國已經成為舉世公認的減貧效果最顯著的國家,為世界消除貧困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隨著各項民生措施的推出,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條件顯著改善,消費結構持續優化,公共服務明顯增多,文化生活更加豐富。改革開放的經濟成就使廣大人民真正得到了實惠,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民主權利的不斷實現和文化生活的不斷豐富,人們真切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這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民主法治發展進步開啟民智。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新中國成立以來,盡管歷經曲折,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依然取得了重大成就。從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理念的提出,到民主法治觀念深入人心,從黨內民主到人民民主,從完善人大制度到加強政協工作,從擴大公民有序參與到健全民主監督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正按照“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的要求全面推進。為了使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更加健全,從而更好地保障人民的權益和社會的公平正義,我們黨把立法工作作為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基礎工程。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進程的持續加快,我國的法律法規不斷健全,依法治國方略不斷落實、基層民主建設不斷推進,這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提供了制度和法律保障。同時,自1986以來,以“五年普法規劃”為核心的民主法制宣傳教育的深入開展開啟了民智,對人們的傳統觀念帶來了巨大沖擊,使得全體人民的法律意識、民主意識、平等意識、理性維權意識、政治參與意識不斷提高,民主法治素養持續增強,人們積極參與到民主法治建設的各種具體實踐中,這既奠定了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堅實基礎,又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提供了良好條件。
價值觀念重建吁求成為共識。隨著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我國的經濟結構、利益格局、分配方式日益多元,使得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深刻變化,傳統價值觀已經不再具有吸引力,而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的價值體系尚未建立,由此,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困擾,即道德標準、價值觀念普遍的、急劇的變化問題。
價值觀念的混亂,使得中國民眾難以抉擇,無所適從,從而導致社會道德的淪喪和社會行為的失據。一方面,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社會主義價值觀,以及利他、仁愛、忠孝、勤儉、謙虛等傳統價值觀念不再為人們所認同;另一方面,各種不明是非、不知榮辱、不辨善惡、不分美丑的社會現象公然登臺。這些現象背后所隱藏的深層次問題就是由價值沖突所導致的價值共識危機。顯而易見,面對如此嚴重的社會問題,僅僅用價值規范的修補、大眾輿論的約束,或思想政治的教化,是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因為這種行為失范問題表明整個社會的基本價值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因而,問題根本出路既非具體價值規范的修補,也不是個別價值觀念的調整,而是價值觀念的重新評估與重新建構,因此,當代中國不可避免地要經歷一次深刻的價值重建過程,價值觀念重建吁求已經成為廣大干部群眾的共識。
中國道路提供發展獨特樣本。所謂“中國道路”,其實質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道路”因其社會主義而不同于西方的資本主義道路,因其中國特色而不同于東亞模式、拉美模式等發展模式。這是一條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為指引的道路。從某種意義上講,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是“中國道路”核心內容的集中體現,是“中國道路”的精髓與方向。
“中國道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提供了獨特樣本,之所以取得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實踐中把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力量匯聚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上,引領著“中國道路”的發展方向,從而成為“中國道路”的精神標識。因此,“中國道路”越是健康發展,人們對馬克思主義、對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感、信服感就越強,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的自覺性就越強,從而就越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宣傳與教育。
(作者為河北師范大學法政學院副教授;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社會管理創新中倫理的地位與作用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3AZX022)
【注釋】
①《列寧專題文集·論無產階級政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88頁。
②《列寧專題文集·論社會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9~60頁。
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54頁。
④《列寧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47頁。
⑤《列寧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52頁。
⑥《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669頁。
責編 /許國榮(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