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貴州赤水丹霞地貌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推進了赤水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但居民參與利益分配的現狀并不令人滿意。居民利益受制于開發資金結構不合理、產品單一且淡旺季明顯、從業人員受教育程度偏低和利益保障機制不完善等因素。為提升當地居民利益,應當在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加強政府的多重扶持和建立健全的法律監督等策略上下功夫。
【關鍵詞】遺產地旅游 赤水丹霞 利益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赤水丹霞旅游開發中的居民利益現狀調查
赤水丹霞遺產地概況。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遺產地位于貴州省西北部的赤水市與習水縣境內,是我國面積最大、發育完整的早期丹霞地貌代表,該遺產地主要包括赤水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十丈洞瀑布景區、丙安楠竹竹海景區、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赤水竹海國家森林公園和習水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總面積72178hm2,核心區和緩沖區分別為27364hm2和44814hm2,核心區居民約200戶,近5000人,主要包括兩河口鄉、安鄉、葫市鎮、元厚鎮和官渡鎮。緩沖區居民近兩萬人,涉及范圍非常廣泛。
2010年,貴州赤水丹霞地貌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推進了赤水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根據赤水市旅游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1年,赤水市游客人數達253.62萬人次,同比增長44.4%,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5.66億元,同比增長40.1%,到2015年上半年,游客人數達到321.11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4.28億元。由此可見,赤水市旅游業發展勢頭迅猛,旅游資源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那么當地居民是否都參與到旅游業發展當中,是否能從旅游業發展中獲益,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當地居民旅游參與度調查。社區居民的參與是旅游業發展中的重要環節,其旅游參與度可以從參與意識、參與能力、參與效果三個方面加以衡量。本研究參考相關研究成果,結合赤水丹霞遺產地特點,設計了一套赤水丹霞社區居民參與旅游發展問題調查問卷。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即人口學特征,第二部分為社區居民對當地發展旅游業所持的態度和對經濟、社會、環境影響的感知。利用SPSS 17統計軟件和李克特(Likert)量表進行統計分析,與居民及旅游景區開發公司就居民參與問題進行深度訪談,最終形成調查結果。
調查于2015年3月17日至2015年3月20日在十丈洞瀑布景區與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由于居民數量較多,本研究選取了核心區隨機發放問卷,緩沖區深度訪談的方式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150份,回收120份,有效問卷為113份,無效問卷為7份,回收率約為75.3%,訪談社區居民和景區管理人員共42人。被調查者中,男性占樣本總量的63.7%,女性占36.3%。
調查內容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參與意識。參與意識的調查包括居民參與旅游開發的態度和居民參與的旅游感知情況,而居民參與的旅游感知情況包括居民對旅游經濟影響、社會文化影響、環境影響的感知三個方面。在調查問卷中提到“您是否支持旅游業在當地的發展”,被調查者中58.4%的居民支持旅游業在當地的發展,28.3%的居民持中立態度,13.3%的居民反對旅游業在當地的發展,可以看出人們對于當地旅游開發持支持態度。就參與意愿而言,有60.1%的居民愿意參與到旅游業發展當中,可見,當地居民的參與意愿還是比較強烈的。居民對遺產地旅游開發的經濟影響感知較強,認為旅游業的發展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經濟收入,但同時也造成當地物價上漲的現象。而對社會文化影響、環境影響的感知相對較弱,并沒有明顯的感受到居住環境與社會文化的變化。
二是參與能力。參與能力的調查主要是對居民參與旅游開發的路徑與方式的調查。通過與旅游景區管理人員和當地居民的訪談中發現,遺產地原居民參與旅游開發的方式和途徑主要有5種,即:旅游開發公司在旅游景區外修建商業街為原居民提供旅游經營場地,原居民以極低的費用租用該場地進行旅游商品經營。土地被占用的居民除享受政府的土地補償政策外,年終可參與景區分紅。旅游開發公司直接聘用居民從事簡單的工作,居民直接成為旅游從業人員,解決居民就業問題。景區內小型建設項目優先考慮居民,村委會牽頭,實行包干政策,以此增加居民收入。旅游開發公司通過游線策劃,組織游客到當地居民所開餐館就餐,促進游客消費,增加居民收入。
三是參與效果。社區居民參與旅游業發展的參與效果主要是通過對社區居民對當前旅游利益分配是否滿意來進行衡量的。在對“您是否滿意本地當前的旅游利益分配方式”的調查中,選擇“完全不滿意”、“不滿意”的人約占56.6%,選擇“滿意”、“完全滿意”的人約占18.6%,選擇“一般”的人約占24%。從上述的調查中可以看出,社區居民對當前的旅游收益分配并不滿意。在對當地旅游利益分配中誰占的比例最重這一問題的調查中,約51.3%的被調查者認為旅游經營者在當地的旅游利益分配中占的比例最重,政府(23%)和旅游管理人員(20.4%)次之,僅約5.3%的被調查者認為是旅游從業人員。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旅游經營者在旅游利益分配中占據了絕對的優勢,這也是導致當地的居民對當前旅游利益分配方式不滿的主要原因。社區居民參與的過程中,投入的成本與獲得的經濟利益有一定的關系。投入的成本高,相對的在旅游收益分配中占的比例就大;投入的成本低,在旅游收益分配中占的比例就小。其中,以輸出資金獲得的旅游收益分配比例最重,以輸出勞動力獲得的旅游收益分配比例最低。資金的流動性很強,資金的輸出不僅可以擴大自身經營規模,擁有雄厚的資金還可以進行旅游相關產業的投資,擴大了利益回收渠道。所以,在旅游收益的分配中所占的比例最大。
赤水丹霞旅游開發中的居民利益受制因素
開發資金結構不合理。資金是影響世界遺產地居民參與旅游開發的一個重要因素,絕大多數原居民不能參與到旅游開發中,就是因為資金的影響。調查顯示,居民的經營資金來源約22.1%是向銀行貸款,約40.7%是來自家庭投資,約12.4%是旅游者投資的,剩下的還有一部分其他來源的資金。從上可以看出,家庭獨自出資的比重遠遠高于了其他資金的來源。調查了解到在旅游開發的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大量資金更是不可缺少的,很多的農戶是沒有能力承擔的。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居民參與遺產地旅游發展的腳步,即使他們有強烈的愿望,希望通過旅游業的發展來改善自己的生活,也不能通過自身獨立投資參與來完成。雖然可以通過銀行貸款來參與旅游開發,但是,相應的要承擔很大的經營風險,許多農戶是不愿意的。
而另一個原因正好相反,農戶通過銀行貸款進行了前期的投資,完善了自身的設施設備,但是大量的資金運用并沒有很好的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巨大的債務成了居民的負累。在農村,沒有很好的收入來源,居民僅依靠夏季短短幾個月的收入來還完貸款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支持旅游業發展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其中存在的問題,以防止遺產地過快過熱的發展,脫離了當地的實際情況。
產品單一且淡旺季明顯。自2011年以來赤水丹霞世界遺產地在游客接待量、旅游綜合收入上都有所增長,但其旅游產品過于單一,淡旺季非常明顯。雖然之前出現過旅游接待能力不足,旅游旺季游客過多而無法入住的情況,但是近年來政府鼓勵居民新建家庭公寓,導致淡季接待能力過剩的情況,以至于居民從旅游業發展中收益不足,制約了其參與積極性。
另外,由于貴州赤水背靠紅巖層盆地—四川盆地,地處貴州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加上以高原峽谷型和山原峽谷型為主的丹霞地貌,峽谷深切,地面溝壑縱橫,地勢起伏大的獨特地形,在這樣的地理背景下,景區雖然聲名遠揚,但是可進入性不強,特別是部分景區道路坑洼不平,直接影響了旅游接待量。
從業人員受教育程度偏低。旅游業最明顯的特點就是產銷同步,旅游過程中的直接感官感受對旅游者影響深遠,這就要求旅游從業人員具有較高的素質和一定層次的受教育水平。對被調查者學歷的統計中發現,小學、初中學歷者約占了69.9%,中專、高中學歷者約占了22.1%,大專、大學本科學歷者占7.96%,被調查者中低學歷者居多。當地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文化水平低,職業素養差,幾乎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在服務過程中服務理念不夠明確,給游客造成服務態度差、操作不規范等不良印象,更有甚者出現一些宰客、欺客、恐嚇客人等不良行為,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服務人員在服務過程中的形象直接影響人們對服務的評價及對當地旅游行業的印象。
居民利益保障機制不完善。遺產地居民從事旅游業絕大部分是由于旅游業經濟回報率較高,可以投入少量的人力以及物力,就可以使利益最大化。居民經營規模都是以小規模家庭式為主,雖然得到了政府政策的支持,但是,一旦發生經營不善,導致經濟損失,就很難有可以轉移損失的辦法。另外,旅游經濟收入不穩定,旅游旺季旅游收入高,旅游設施利用率高,甚至是超負荷運轉,但是旅游淡季旅游收入低,旅游設施利用率低,許多旅游設施呈現出空置狀態,形成極大的浪費。旅游經營者在經營的過程中,經營個體戶一般都是自負盈虧,沒有可以分擔風險的保障措施。旅游經營者的利益沒有得到保障,同時,旅游從業人員的利益也沒有得到保障。在旅游旺季,或從事旅游業時,旅游從業者可以獲得非常豐厚的勞動回報;可是當其在淡季,或不再從事旅游業時,旅游從業者就只有很少的報酬或者是沒有。當地居民從事旅游業大多都把它當作是一個臨時工作,而不是主要的事業來經營。大部分農戶還是依靠在外打工收入為主要家庭收入。
赤水丹霞旅游開發中的居民利益提升策略
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在赤水丹霞世界遺產地的旅游體系中,雖然旅游地政府、旅游地居民、旅游經營者、旅游者都是核心的利益相關者,但是因權利地位不同,對旅游資源的控制數量不同,獲得利益的多少也不同。在旅游地開發中,政府占據主導地位,利益分配占優勢,當地居民雖說是遺產地的主人,但是在旅游發展中沒有話語權,利益分配比較被動。因此,赤水丹霞世界遺產地要健康的運營下去,必須統籌兼顧各利益主體的利益,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增加社區居民的權利,在政府、旅游景區開發公司、當地居民之間形成新的均衡的權力關系,提高居民的控股比例和旅游收益分配比例,完善土地補償制度,完善景區分紅制度。除此之外,在合理分配居民經濟利益的基礎上,利用經濟利益誘導,促進居民對社會文化的傳承和環境的保護,讓當地居民全部參與到遺產地的管理、決策和利益分配體系中來,主動承擔責任并參與遺產地的保護,最終變成景區的保護者,成為遺產地真正的主人,實現遺產地的可持續發展。
加強政府的多重扶持。遺產地旅游產業的發展需要政府各行政部門不斷協作,對當地居民給予最優惠的政策,才能不斷刺激居民參與到當地旅游資源的保護和開發中,具體而言,應從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第一,政府擴大資金投入,完善當地基礎設施,優化旅游接待設施。通過整合政府投資、招商引資、強化銀企合作,引導民營資本進入旅游業等方式,強化投資運作,確保建設資金充足、穩妥。鄉村基礎設施的完善,不僅能保障當地人民的生活需求,也能滿足游客的基本需求。改善赤水的住宿條件,完善交通運輸網,提升公路等級,刺激游客量的增長,提高居民的經濟收入。另外,政府可以鼓勵保險公司為當地參與到旅游經營中的農戶承保,盡量規避其經營風險,免除其經營的后顧之憂。
第二,在旅游服務意識方面,政府應大力宣傳普及旅游知識。開辦旅游知識講座,發放關于旅游知識的傳單,組織當地的居民進行培訓,給從業人員講解、介紹旅游基本服務程序,培養當地居民的旅游服務意識等等。根據當地的文化傳承,舉辦符合當地特色的大型旅游活動,給旅游業適當的刺激,促進旅游業發展,在政策和經濟上支持旅游區居民自主創業。
第三,在以保護為前提的基礎上,鼓勵旅游開發公司合理利用資源,豐富旅游產品,深度挖掘當地傳統文化,在旅游業發展的基礎上拉動其他產業的發展,使居民能夠獲得更多的收益。比如,不斷推出楠竹文化為主題的旅游產品和旅游商品,修建以竹子為特色的旅游酒店,深入貫徹四在農家理念,發展一條龍式的特色旅游產品。從竹的嫩芽到最后的成材,可以制造一系列的旅游紀念品,并通過市場的調查分析,不斷地推出新產品,使其商品化、產業化。
第四,對旅游經營者進行培訓,傳授目前社會優秀的管理理念,幫助他們完善自身的管理;請專家到當地進行調研指導,分析當前的旅游業形勢,指出旅游經營者要加強管理的方面;針對旅游經營者在經營過程中出現的絕對自負盈虧現象,要鼓勵旅游經營者積極地的購買社會保險,以分擔經營風險;引進社會資金,完善當地的資金鏈條,有助于更好的發展旅游業。鼓勵當地的居民以各種形式參與旅游業,通過資金、土地、房產等進行旅游入股,獲得分紅;在分配旅游收益時,劃出一部分來幫助當地的困難群體,這有助于促進社區公平,為旅游業的發展營造和諧的氛圍。
建立健全的法律監督。目前,我國還沒有一部單獨的關于遺產地旅游方面的法律,對于遺產地的管理僅僅是依靠《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和一些地方出臺的管理辦法。法律是一種強制性監督手段,對所有遺產地利益相關者都具備同樣的約束力,監督機制的完善和運行對于遺產旅游地的可持續發展,居民利益的各項保障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在立法建設方面,應該針對遺產旅游資源保護,全面完善遺產地旅游立法,明確遺產地旅游項目執法隊伍,用法律規定居民參與旅游發展的程序、權限、途徑和方式,明確居民的權利和義務,依法監督,讓居民的利益有著法律的保障,使社區居民參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其次,加強居民參與旅游發展利益分配監管的執法力度,每年公開景區運營財務報表,設置老百姓信息交流平臺,對自身利益分配感到不公平的居民可以提出質疑,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機構,把人民的利益作為第一要務,同時,要加強人民群眾對政府的監督,通過構筑新的群眾監督平臺,增加社區居民的話語權,增強社區委員會參與旅游開發的決策權,讓社區居民參與到制定當地旅游規劃和開發的決策中來。
最后,依據遺產地管理法律構建第三方評價機制,該評價機制由環保主義者構成,每年對遺產地的保護和旅游開發做出客觀評價,召開聽證會,旅游者、景區開發公司、政府和當地居民可以隨機選出代表參與,為日后遺產旅游地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提供建議。
(作者單位:遵義師范學院歷史文化與旅游管理學院;本文系2013年貴州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科青年項目“貴州赤水丹霞世界遺產地居民旅游參與及利益保障機制研究”和2013年遵義師范學院烏江流域歷史文化研究基地課題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3QN005 、WJ2013024)
責編 /張蕾